浅谈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汉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播着社会各方面的信息。
仔细品味汉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说过:“汉字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拐弯抹角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趣味汉字字典》前言中说“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里脉脉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
”每一个汉字笔画均不是僵硬的符号,更不是无源之水。
汉字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是上下左右的巧妙搭配,是美丽和富有深邃内涵魅力的生命结晶。
认识汉字,是人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人从混沌走向灵动的起点。
而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正式接受汉字学习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那么,在小学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怎样带领学生走好这重要的一步呢?怎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最科学、最有效呢?为了指导学生识字,很多老师用了很多办法,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加偏旁、换偏旁,有趣的还有猜字谜、编故事等方法。
其实,汉字之所以能承载中国的文化,关键在于它形象而又富有理性的建构体系。
所以,究汉字之根本,我认为,最科学最高效的识字方法应属字理教学法。
字理教学法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与音、义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以字理为本,既能帮助学生有效识字,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一、借助实物或图画,识记象形字
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样子画出来的,所以叫它象形字。
比如:“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
“木头”的“木”呢,本来是一棵大树,上面是许许多多的树枝和树叶,下面是大树的根。
象形文字很神奇,根据这类字“象形”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画帮助学生识字。
在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图画识记汉字,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轻松识记了汉字,又感受到了象形文字的神奇。
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延伸,多媒体继续展示“人、手、雨、山、水、鸟、网、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
孩子们猜的兴致很高,此时,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心里。
又如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识写“燕”的:
师:(出示燕子图)大家认识它吗?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生:燕子。
师:(板书:燕子)仔细观察“燕”字,(手指“燕”字的上部分)你看,这里是燕子的头,这里是燕子的———(师手指“燕”的其他部分)。
生(兴致盎然地随老师的手指回答):身体、翅膀、尾巴。
在指导写字时,孩子们边写边自言自语:先写燕子的头,再写燕子的身体、接着写翅膀,最后写尾巴。
再如“象”字,“象”笔画多,看起来很复杂,学生往往觉得很难写。
教学时,我出示了侧面向左的大象图,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象”字各笔画即代表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形象的画面相联系,汉字在孩子的眼中已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符号,而变得形象、鲜活、可感。
从学生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孩子们愿意学、乐意学,教学自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熟字助新字,识记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叫会意字。
会意字根据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体会意字,由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
“比”字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另一种是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
如“艳”字,色彩丰富,表示艳丽。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汉字中的会意字,都包含了象形符号,教学时,根据这一规律要引导学生联系熟字,指导学生借助汉字的各个部件去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在学习“吠”时,我是这样指导的:
师:仔细观察这个字,右边的“犬”表示——
生:狗。
师:狗张着嘴是什么意思?(说到“嘴”时要手指“吠”左边的“口”)
生:狗叫。
师:对,“吠”就表示——狗叫。
(出示:咩、鸣)看看这两个字,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咩”表示羊叫。
生:“鸣”表示鸟叫。
师:你看,我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巧妙,用“口”与不同的动物组合,来表示它们的叫声。
这样,学生不仅轻松自然地了解了“吠”字的音、形、义,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也增进了学生对祖国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部分的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了解了这样的组构规律,学生往往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识记字形、字义,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闪烁着思维碰撞的火花:
男:在田里用力干活的是男人。
泪:眼睛里有水,是泪。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
歪:不端正,就是歪。
劣:出的力气少,偷工减料是劣品。
灾:房子里失火,酿成火灾。
······
三、结合形旁、声旁,识记形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意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的读音,叫声旁(也叫声符)。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大致有以下方式: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形声字一般笔画较多,一笔一划地记很困难。
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识记形声字。
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的,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比如“露珠”的“露”字,只要记住是由形旁“雨”和声旁“路”组成的,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小学生掌握字形,一般先整体认知,他们对字形的外部轮廓的认知比较明显,而对字形的个别笔画的认识比较模糊,所以常常会写错别字。
比如会把“酒”写成“洒”,把“密”写成“蜜”,把“期”写成“欺”,或者把“试”多写一笔“撇”,把“态”少写一笔“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字理教给学生,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识记、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比如在教学“贷款”的“贷”时,可以引导学生与“货物”的“货”联系辨析,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都是下形上声结构,形旁都是“贝”,表示与金钱、货物有关,但二者的声旁不同,因此读音不同。
这样学
生就可以利用声旁把两个字区别开来,而不会把“贷款”写成“货款”,或把“货物”写成“贷物”了。
又如学习“精”时,引导学生找到形近字、音近字“清、晴、情、睛、请”进行比较识记,由“青”得出字音,由其部首得出字义。
识字时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编成儿歌:有水水清清,有日晴方好,有心感情深,有目眼睛亮,有言你请坐。
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能轻松掌握一些难记、易混的生字,并有效降低了学生形近字的错误运用。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识记“挂、哇、蛙、洼”、“幕、慕、墓、暮”、“跑、泡、炮、抱、饱”、“编、遍、骗、篇”、“辩、辨、辫、瓣”······
据统计,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90%,了解其构造规律对认识汉字和进行识字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渗透字理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快、更牢、更多地识记汉字、运用汉字。
汉字,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缩影,学好汉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修的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担负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担,在教学中适度采用字理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汉字,又能唤起学生心中那份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