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基本信息(一)专业代码:580420(二)招生对象: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及同等学历毕业生,以及经技能测试录取的社会生源。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3年,学习年限2-6年, 社会生源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四)学习形式:全日制(五)学历:大学专科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通过专业培养,应达到以下规格要求:1.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1)职业能力A.职业核心能力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②具备专业必须的机械、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③具备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

B.职业岗位能力①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②掌握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③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方法能力①制定工作计划能力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③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④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3)社会能力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②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③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就业面向与证书(一)就业面向主要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服务一线,从事汽车检测、汽车维护、汽车维修、相关企业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该培养方案既强调基本技能要求,同时也融入了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学习期间,可以参加下列基本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1.基本技能证书2.职业资格证书落实以证代考、以证代学机制,建立“学分银行”,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计入个人学习成绩、学分,建置证书认定、积累与转换学分变革。

四、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要求1、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从与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分步分解。

职业能力要求2、课程体系的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拓展(综合能力)课程等三类课程,如下表所示。

课程体系方案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注:①“24”表示集中整周教学按每周24学时计算;②不同院校可根据本校实际与地区行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每学期学时数控制在300左右(第六学期除外)。

3.核心课程的设定以突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并兼顾职业能力的延伸与扩展,由专业核心课程搭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65X2课程体系架构五、培养模式加强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65x2”课程体系(见下图)的“1+x”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理念,课程体系增设“自主学习类”课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订目标、自订计划、积极实施、持续改善,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德术兼备的人。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课程设置与证赛相结合,体现实践技能的重要地位,突出“1+x”目标的达成度。

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按“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专业学习领域转换”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思维发展、技术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

采取1.5+1+0.5的模式,即:第1学年和第3学年上半学年为完全在校学习模式,第2学年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第3学年下半学年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

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理论教学外,还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包括课内实验、课内实训、集中实习等实践教学。

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采取在校学习一个月,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1个月的形式,实行校内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企业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实训课程1. 机械制造工程实习课程目标:主要进行钳工基本操作技术、焊接基本技术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主要钳工工具的使用与钳工操作基本技术、主要焊接设备的使用及基本焊接技术等,为进一步学生汽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汽车企业认识实习课程目标:掌握实训前要重申课堂教学的有关重点内容,使学生能牢记各总成、部件的功能、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向学生讲授各总成、部件的拆装方法、有关的工艺要求及安装调整方法、拆装用的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结合实物向学生介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组成、主要部件名称、工作原理;传动关系;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循环路线;主要件的定位、润滑、密封方式等。

要求学生按规定内容亲自动手完成各项拆装,并符合操作规程,有条不紊。

拆装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便了解学生对所拆装内容掌握的情况和程度,及时解决疑问。

3.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课程目标:学习汽车发动机大修技术。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技术性能检测与判断、汽车发动机的正确体与零件清洗、汽车发动机主要机件技术鉴定与维修方案确定、汽车发动机的组装、汽车发动机的检查调整、汽车发动机的修后试验与维修质量鉴定等技术。

4.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课程目标:学习汽车底盘维修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传动系主要总成的检测与维修;汽车转向系主要机件的检测、维修及系统调整;汽车制动系主要总成的检测、维修与系统调整等汽车底盘主要总成检测与维修技术。

实习结束后,使学生在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方面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汽车维修工以上水平。

5.汽车电气维修实训课程目标:主要学习汽车发动机、起动机、分电器、仪表总成、照明灯具、信号装置电器的检修技术。

重点掌握各种汽车发电机的检测、检修与试验;汽车起动机的检测、检修与试验;汽车电喇叭的检测、调整、检修;汽车灯具的检修技术;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操作技术。

通过实习,使学生在汽车电器检修方面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汽车维修电工以上水平。

6.汽车使用与维护实习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汽油机、柴油机拆装技术训练。

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掌握汽油机、柴油机的拆装技术要领;能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点火系等系统进行检查调整;熟悉各种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与冷却水路,为进一步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7.汽车驾驶执照训练及考试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汽车驾驶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日常保养的基本内容与操作技术;掌握汽车倒桩驾驶、起步停车、加减档;掌握道路驾驶技术。

为汽车修后质量检测打下坚实基础。

8.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实训课程目标:主要对学生进行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电路检修强化训练。

通过强化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主要电器总成的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常见电路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技术,掌握汽车传动系主要总成的检测与维修;汽车转向系主要机件的检测、维修及系统调整;汽车制动系主要总成的检测、维修与系统调整等汽车底盘主要总成检测与维修技术。

实习结束后,使学生在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方面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汽车维修工或汽车维修电工水平。

9.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目标:主要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现代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有关实际情况,对汽车工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探索性的了解,从而能使他们认识到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能够进行汽车营销策划,完成汽车营销任务。

10.毕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针对不同的岗位的不同要求,组织学生有方向性地到企业参加实际生产。

按企业员工要求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同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组织管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接受生产一线的现场锻炼,学习提高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实习期间做好实习周记,在实习结束时写出不少于5000字以上的毕业实习报告。

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环节周数安排表备注:社会生源若已修习军训或是退伍军人,得免修军训课。

(二)集中实践教学设计(三)课程结构比例备注:1.证赛类别:英语等级证书(A),汽车维修工证书(B),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C)2.“计划学时”=“周学时”ד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周数(每学期按16周计算)”。

如未排满一学期的课程,应在备注栏中注明实际上课周数。

3.课内教学活动原则上按16学时计1学分。

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每周按24学时计1学分。

4.模块比例按学分进行统计,各类课程占总学时比例按学时进行统计。

5.《形势与政策》第1~5学期每学期均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累计到最后一学期计1学分。

6.《军事理论》在军训期间集中安排,由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实施并上报成绩。

7.凡是有认证要求的课程必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具体认证项目及等级。

8.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原则上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中按方向设置子模块供学生选择。

9.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由学训合作处组织实施。

八、毕业标准及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院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综合素质测评(含德育素质测评)合格,最低修满 152 学(一)取得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沟通与交流证书。

(二)根据下表所列要求,获得专业规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为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需修满自主学习正式课程(第一课堂)至少6个学分、活动课程(第二课堂)至少15 个学分。

相关规定详见《自主学习课程实施办法》。

九、教学资源保障与配置(一)师资队伍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达到50%以上。

(二)教学设施(三)其他教学资源根据学校发展逐步完善书院建设,将白天学院(白)与晚上书院(黑)结合,强化团学、跨专业共宿,创设24小时无休的学习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