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历史的磨难使中华民族变得坚强,深远的文化也因此保存和延续下来。

在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品里都能展示出多元化的民族色彩和思想感情。

这些作品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也包含了激动、欢乐、纯净、天真、甜美、幽默与机智的情怀。

在美国钢琴界,随口都可以说出几个年轻中国钢琴家的名字,如郎朗、李云迪、张昊辰等。

他们在国际比赛和西方的舞台上发挥出中国人对音乐的热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中国钢琴作品还没有像中国钢琴家那样在国际上受到肯定,但近年来这些中国钢琴家都在努力把一些中国作品带到国外去,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本文从亲身演奏的感受出发,把乐曲的结构概念、性格特征、文化内涵、版本问题和作曲家们的第一手访谈记录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发展。

、《皮黄》的内容与情节了解曲子的内容与文化背景有助演奏者更投入和更理解地去演奏。

本人有幸采访了张朝,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张朝是一位性格开朗、气势澎湃和博学多才的音乐家。

他的童年经历是如此的纯真和浪漫,他对音乐是如此的执著和情有独钟。

张朝使用京剧的板式结构,再加上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生命的希望作为题材创作了钢琴作品《皮黄》。

内容讲述了作曲家儿时在云南滇池边的生活景象,不仅描述了滇池的壮丽景色,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宁静和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

2纯真的回忆随着年纪大了之后,我就特别喜欢追忆往事。

作品中的(原板)是我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感知。

对我来说一切事物都特别的新鲜,这是人最初的感知,是最可贵的东西。

这种人的本质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写成(原板)。

少年时期,我生长在云南南部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红河地区。

我13 岁就离开红河到昆明去上艺校了。

那是我第次离开父母一个人到学校住宿,那时候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离开一个从小生长的环境到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又是自己掌握自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

那时滇池比现在美得多,水很清,水里的水草都能看见,而我们学校就坐落在滇池旁边,那实在是太美了,我们在教室就能看到滇池,琴房也能看到滇池。

所以,我们入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滇池那里玩,很有意思,我们很热爱大自然,几乎每天都到滇池游泳。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天真的孩童时代,一段让我回忆不尽的时光。

3思考与默念在(慢板)部分建议加上一段念白,”谱上没有说明,作曲家在采访中告知笔者,“到了慢板也就是戏剧性要展开的转折点。

这是在思考,开始非常宁静。

我想演奏时可尝试在这加一段念白。

可以在台后,请一个专门唱京剧的来念白: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是一种南腔北调很有音乐性的朗诵,声音奇妙独特,好像远远的那样飘来。

这个人可以在舞台上,也可以不在舞台上。

弹的时候,他在后边。

我曾经想过把它录在录音里面。

在引子可以放,(慢板)到(垛板)高潮可以放。

当然在演奏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帮忙放。

‘五百里滇池'这幅对联是天下最长的长联,这幅长联就在昆明大观楼,毛泽东特别欣赏它。

”4戏剧性的转变和京剧武打的音响效果在这首作品中,张朝还谱写了中国古代英雄岳飞和林冲的爱国精神与凄凉遭遇。

作曲家既仰慕英雄为国牺牲的精神,又同情他们的遭遇。

在中部与结尾的部分就充分地表现出戏剧性的变化,把辗转曲折的情节叙述出来,正如他说的:我从小就追求光明……,人性有很多弱点(摇板)就有点像《水浒》一林冲夜奔。

他被人害,无法生存,我对他特别的同情。

更使我愤怒的是,岳飞是一个爱国将领却被害死,它的遭遇使我非常感慨。

这就是我们民族坚忍不拔和好打抱不平的精神所在。

在京剧里除了唱腔、念白以外,武打场面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皮黄》的另一个特点是武打场面的音色特点,表现在对京剧里的弹拨乐器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三弦)和打击乐四大件(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的音响模仿。

作曲家提醒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弹这首曲子的时候,不要机械地去规定表现哪种乐器。

钢琴是不可能完全的去模仿某一种民族乐器的,因为它并不是那件乐器。

我们只能是把民族乐器的某些音色特点、演奏特点、性格特点糅入到钢琴里面去,使其在音色、演奏、织体、旋律、和声、伴奏等方面产生一种东方的色彩。

、张朝打破传统曲式风格张朝创作的《皮黄》是一首大胆创新和有中国京剧特色的中国钢琴曲,曲式是《皮黄》的特别之处,作曲家借鉴了京剧里最主要的板式作为《皮黄》的结构。

1《皮黄》的结构和板式第一部分包括:(1)(导板),也就是引子;(2)(原板),就类似西方变奏曲里面的主题;(3)(二六),速度渐渐加快;(4)(流水],有一拍子也有二拍子,该曲就用了二拍子,速度也愈来愈快;(5)(快三眼),热情有力。

整个部分是由缓至急的一个布局。

第二部分包括:(慢板)及过渡,音乐缓下来了第三部分包括:(1)[快板),在(慢板]之后把戏剧性再高层次的展开;(2)[摇板),紧拉慢唱;(3)(垛板),是最快的速度。

最后:尾声皮黄》这部作品比中国以往的组曲小品篇幅要长,是部中型作品。

张朝对作品的理解就是结构愈大,内容就应该愈丰富,也更具有戏剧性。

所以,他就选择了中国戏曲里面的板式结构形式。

板式是中国戏曲里的表现形式,除了京剧以外,其他戏曲里面也有。

板指强拍,眼指弱拍,一板三眼那就是西方的三拍。

板式结构也分很多,比方说有(二六)、(流水)、(快眼)、(慢三眼)、(快板)、(摇板)、(垛板)等各种板式。

每个板式都有它不同的速度、拍子和表现的内容。

比如说(垛板),小节一拍,非常快,像是西方的急板(presto),这种音乐在戏曲里面一般表现急切的情绪,矛盾冲突比较强烈。

在京剧里(摇板)是很有特点的,它是一种紧拉慢唱。

京剧里面有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和小三弦。

紧拉用的是胡琴,快速地拉,音符很密,所以叫紧拉。

唱的那个是自由的拖腔,所以叫慢唱。

乐队是有限定的,人声是非限定的。

像这种紧拉慢唱的音乐在西方音乐里几乎是很少见的。

《皮黄》把所有(不能说是全部)最有特点的板式都集中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以戏曲板式结构为主体的曲式结构。

从西方的概念看,它有点类似西方的变奏曲。

但不同于西方的变奏曲在于它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分界的。

西方表现矛盾冲突最典型的曲式是奏鸣曲式,很多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是奏鸣曲式。

中国人一直想找出中国式的矛盾冲突的曲式,但似乎没有找到。

在中国的戏曲里,各种板式的变奏情绪变化比较大,应该说是非常富有戏剧性的。

所以我就尝试用中国板式结构的戏剧性去代替西方奏鸣曲式的矛盾冲突。

京剧的板式结构不是我第一个用的,很多人也用了。

我只是更为集中地把诸个板式运用到首作品里展现出来。

我觉得这次还算成功。

2“垂帘听政” 作曲家利用(原板)的三个音作为动机C-降B-G(指音程关系),并用此来布局《皮黄》的音高组织。

他称这三个音的动的那个位置上,但却在后面主宰。

这三个音虽然表面看不明显,但却隐藏在音乐里,并主宰了全曲。

动机的反复出现,就好像作曲家童年的回忆一样反复浮现。

机为“垂帘听政”意指像慈禧太后那样,虽然不在皇帝、张朝细说《皮黄》以下是对乐曲所提到的具体演奏问题:1 (导板)赵瑾(以下简称赵):您没有为[ 导板]写上节拍?(见例1)张朝(以下简称张):京剧里面的(导板)都是很自由的,就是引导T。

中国人很讲究弹性,这是中国音乐的特点。

好像古琴曲,古琴曲是没有小节的,每次弹都有很大的区别,都不一样。

它不规定死,大的东西不变,但细节可能就非常不样。

这里就像是一个很远传过来的声音,色调安详,缓缓的、远远的,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画一样,就是黑与白。

2 (原板)赵:这里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多一点的时间,不用完全按节奏接着来吗?(见例2)张:是的。

乐句之间也是有弹性的,整首曲子都是有弹性的,像皮筋儿一样可以伸缩,中国的戏曲特点就是有弹性,不要机械。

3(二六)赵:为什么第26 至28 小节用踏板?张:这是模仿板鼓。

因为这个板鼓在大厅里是有回音的。

踏板能模仿这种音响效果使声音不会太干。

踏板记号是用来提示一下,不可以完全以跳音(staccato)那样弹,那样会发呆,踏板踩一半,有点回音。

织体要有中国戏曲音乐四大件的音色特点。

旋律在右手,是清脆的。

旋律里有两种乐器:一个是弹拨乐器,一个是拉弦乐器,是弹拨和弦乐的综合。

连的地方是胡琴,有滑音的效果。

4(流水)张:到了滇池边上,你会感觉到微风吹来的清凉,还有花儿的香味。

这段是风的感觉,旋律进行着加花变奏。

这里不必把它想象成某一种乐器,你就把它想象得很美,像一阵风吹过来,速度加快,紧接到(快板)5(快三眼)张:快三眼这个地方,我标的是“精神饱满的” 。

那时候我少年壮志、非常激动,有冲劲儿。

这里是模仿打击乐和京胡的音响。

赵:那应该弹得很响吗?张:不一定很响,但要有精神。

中国人讲究一种精神气派。

古人弹琴、写字、书法都讲究一种“精、气、神”,这段是很有“精、气、神”的。

赵:这里(见例3)的音响也非常有京剧伴奏的效果。

张:是的。

第69 至70 小节是弹拨乐。

第71 小节小二度是胡琴的效果。

第73 小节这个地方就突然变成三拍子的感觉,把音乐又推到一个高点,这是京剧里很有特点的东西。

在京剧里句尾是很强调正拍前面那个弱拍,音是往上跳的。

前面的音都往下走,就这个音是往上冲的,而且要注意,这是左手在弹。

在另一个版本写法是单音,但我这加了双音了。

赵:包括这个装饰音吗?张:不,装饰音是右手弹。

第80小节第二拍的降B,你可以用拳头去弹。

我在第82 小节也标上左右手的标记。

6(慢板)张:慢板是天人合一。

我热爱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里享受宁静与和谐。

我们那时候在滇池边经常看到晚霞色彩的变化。

这段是写一种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宁静、享受心灵的平和。

在演奏第86至91小节的时候,右手朝下的音符要保持,朝上的是背景音,要快速离开。

这段有点像过场音乐,右手短小旋律动机不断在反复。

京剧里一般是弹拨乐器在演奏,演员不唱。

赵:在“模仿钟声”这段里,钟声(见例4)好像是从远至近。

张:这些钟声都是大问号。

西方有很多宗教,像去做礼拜,去找牧师叙述内心很多事情。

我的宗教就是音乐,现实有很多方面是黑暗的,艺术则是一种理想。

现实与理想要取得平衡,要包容,人就不会越来越自私了。

所以,这是一个疑问,音乐开始展开,像疾风一样地过来了。

7(快板)张:果断是抗争时的一种精神。

不能是消极的,不能是逃避的,要果断。

在京剧(快板)里头,也常常是表现争执、争辩和抗争的。

8(摇板)张:这段有点像《水浒》里的好汉——林冲在雪中夜奔。

我试图在这个地方弥补钢琴在延长音和滑音上的两个缺陷。

我想探索出似乎可以延长和似乎可以滑奏的效果。

这里的声部可以分很多个层次来看。

旋律在上面,是这个人在风雪中远远传来的凄凉的声音,用重复音来延续,注意不能只突出拨和板鼓。

头一个音。

中间的声部是京胡和京二胡,最下面的一层是弹这唱完以后是间奏,京胡、弹拨(月琴、三弦)和打击乐都用上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