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维护指导书-IATF
预防性维护指导书-IATF
设备维修及预防、预见性维护指导书
(IATF16949-2016)
目的
规范公司设备管理的各个过程、识别关键设备,为机器/设备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升公司的OEE,并通过预防系统来大幅度减少维护成本。
范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
责任
3.1设备工程师负责组织设备的验收、维修、调校及常用备件、易损件和关键零件的识别;
3.2 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操作指导书、设备点检表、设备预防性、预见性维护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及更新;
3.3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改善及OEE的计算;
3.4 设备主管负责关键设备的识别及年度设备预防维护计划的制定;
3.5各操作员工负责设备的使用、点检、日常保养及日常管理。
3.6 维修技术员负责设备故障维修、设备预防性维护及预见性维护的实施;
3.7 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配件的申购、管理及发放
定义
4.1 点检:按照《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要求,对设备的某些指定部位通过人感觉器官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
4.2 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的生产中断而策划的活动,是制造过程设计的输出。
4.3 预见性维护:根据过程数据,针对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来避免维护性问题,以防止生产中断所进行的活动
过程
5.1 设备点检、预防性维护、预见性维护及故障等活动都应充分参考设备
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参见《设备验收指导书》。
5.2 设备操作者的要求
5.2.1 设备操作者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先进行设备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后才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操作证上岗。
5.2.2 操作员工必须严格按设备操作指导书去操作,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对设备作不当的调整。
5.2.3 生产过程如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机,通知保修,必要时报告班长或主管。
5.2.4 设备由操作者进行使用、点检(当日)、日常保养及日常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3 设备维修
5.3.1 当操作工发现设备有缺陷,损坏症状或故障停机时,或质量工程师在对关键产品特性进行SPC研究时若发现有变差,并认定变差的主要来源渝设备时,由操作工开启设备异常红色警示灯并填写《设备维修记录》通知维修人员,由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修复;
5.3.2 设备修复后,由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维修记录》表上填写设备修复时间、故障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并签字确认,同时由操作工和检验员签字确认验证结果是否良好。
5.3.3 设备工程师每月根据《设备维修记录》分析设备统计设备统计时间,列出改善计划。
5.4 日点检
5.4.1 设备操作工按《设备日点检表记录》的要求,每天的第一班在开机后正式生产前完成设备点检。
如点见识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调整和检修。
5.4.2 设备工程师根据厂家建议、工作经验及设备故障频率等规定各设备的点检要求,点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中水、气、油是否到位设备是否有异常的声音设备是否有损伤(裂纹、缺陷等)设备是否有异常的振动,设备是否有异常的发热、各个开关按钮是否正常,特别是紧急开关设备是否有任何形式的泄露(油、气等)设备动作是否正常、设备的液压、气压设定值是否正确、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5.4.3 点检的具体项目由设备工程师在点检卡上规定。
5.4.4 设备点检卡是动态文件,设备工程师可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设备故障的统计进行增删点检项目。
5.4.5 每天操作员应准确记录设备运转时间和故障停机检修的时间。
5.5 日常操作和保养
5.5.1 设备工程师应为每台设备编制《设备操作指导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要求。
5.5.2 日常保养由操作工在下班前完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润滑操作,设备清洁维护灯、设备的防锈防尘等。
5.6 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
5.6.1 设备主管每年年底编制次年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
对一般生产设备每年进行季度预防性维修保养和年度保养,对关键设备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预防性维修保养。
年度保养的内容包含季度保养内容,季度保养内容包含月度保养内容,进行了季度保养当月就不需要月度保养,进行年度保养当月则不需季度和月度保养。
5.6.1.1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且价值不大的工装设备。
关键设备指对生产有较大影响且价值较大的工装设备。
5.6.2 设备工程师根据厂家建议、工作经验及设备故障出现的频率及影响为不同设备编制相应的月度、季度、年度《预防性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
5.6.2.1 月度季度维修保养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彻底清洁设备
2、对所有润滑部位的润滑
3、对所有紧固件的在此紧固
4、对所有电器接线端子紧固螺钉或螺母的在次紧固
5、检查和清理继电器触点,如有发毛现象,立即更换
6、检查所有通气或液体的软管和电线电缆,如有损坏,进行更换
7、检查机油和液压油,如有必要进行更换
8、更换机油过滤器
9、设备保养管理
5.6.2.2季度预防性维修保养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重复月度预防性维修保养的所有内容
2、调整精度
3、检查和修复易损件,并进行适量的调整、紧固。
5.6.2.3 年度预防性维修保养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重复季度预防性维修保养的所有内容
2、对设备的部分结构的解体,如轴承,齿轮箱,注塑机检查磨损情
况,如有必要进行更换
3、拆卸易损部位和易损件,更换或强制更换易损件
5.6.3 预防性维护保养后是否进行验证由设备主管确定,验证方法与结果由设备主管确认。
5.6.4 设备维修完成后,由设备工程师填写《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档案》并存档。
5.7 预见性维修
5.7.1 设备主管根据所有设备的故障周期,团队的工作经验,《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和公司现有的设备检测仪器仪表对公司关键设备在每年年底制定次年的《预见性保养计划》。
5.7.2 设备工程师编制《预见性维护作业指导书》
5.7.3 每周五由设备工程师收集生产线操作员工,维修人员认为有异常需要检修的设备,然后统一安排进行检修。
5.8 设备的备件
设备工程师编制一份备件清单,确定设备配件的最高和最低储存量,由备件管理员及时补充,设备工程师根据设备所有信息的汇总,考虑到成本和管理的要求,优化清单内容。
5.9 设备记录的统计及使用
5,9.1 生产部应统计各设备每季度运转时间,以优化某些预防性维修保养项目的周期,如机油液压油的更换。
5.9.2 统计各生产设备每年的运行效率ER:
ER=年设备运转时间/(年停机检修时间+年设备运转时间)
注:年停机检修时间指非计划性的停机检修,因预防性维修保养而停机是属于计划性停机。
此数据来自对日点检记录的统计。
5.9.3 对所有设备的ER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设备,作为第二年持续改进计划项目。
5.9.4 根据设备维修记录,季/年预防性维修保养记录,统计所有更换的备件及数量,进行分析,发现可改进的备件。
相关文件
《设备验收指导书》
相关表格
《设备日点检表》
《设备维修记录》
《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
《预防性维修保养作业书》
《预见性维修保养作业书》
《设备操作指导书》
《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