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蓝线规划(2015-2030)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蓝线规划(2015-2030)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蓝线规划(2015-2030)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包括孝感市老城区、南城新区、高新区、东城生活区、临空经济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为《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北至福银高速、南向、东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727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规定,保障孝感市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实现蓝线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促进孝感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三、规划原则1、完整性原则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实现水系连通、景观和谐、功能协调。

改善城市水系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2、强制性原则对在城市蓝线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建设活动和行为进行约束,实现城市水系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

3、可操作性原则蓝线保护与控制范围界定清晰,实现线界落地。

包括界线标识的准确性、用地权属的明确性、用地改造的可能性,做到“定性、定量、定位”。

定性:确定蓝线所涵盖范围的性质或功能;定量:确定蓝线所涵盖的大小或圈定的面积;定位:线界落地,确定坐标。

4、动态性原则蓝线划定应有计划地进行更新与完善。

各层次规划修编和调整时,应同时进行蓝线规划的修编和调整,条件允许时应适当扩大蓝线控制范围,禁止压缩蓝线控制空间。

编制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时,应详细落实城市蓝线。

建立蓝线管制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蓝线划定对象1、建设用地范围外蓝线划定对象:(1)河渠类:澴河、府河、沦河、界河、女儿港新河、小澴河、三河连通渠、三汊河、复兴河、毛陈河、二道河、内河;(2)湖泊类:王母湖、野猪湖、童家湖、张晒湖、杨晒湖、龙口湖、大教湖、秦淮湖;(3)水库类:丰产水库、百草湖水库、白龙碑水库、石板沟水库、郑家堰水库、王家楼水库、雀背塘水库、三角塘水库;(4)集中坑塘类:幸福垸集中坑塘、朱湖农场集中坑塘。

2、建设用地范围内蓝线划定对象:(1)河渠类:老澴河、滚子河、邓家河、箍湖河、王家河、胜利河、卧龙渠、后湖渠、老澴水、滚子河西支流、西汊河、城南景观水系、天仙城水系、临空水系;(2)湖泊类:后湖、仙女湖。

五、蓝线划定标准及蓝线保护范围1、河流(渠)蓝线划定标准:蓝线以设计水位边线或堤岸邻水侧堤顶线划定。

(1)有堤防的河道,蓝线为堤岸邻水侧堤顶线,蓝线范围包括堤防之间的水域、滩地等;(2)无堤岸的河道,有明确设计水位的河道蓝线为设计水位边线;无明确设计水位的河道以设计护岸线为基准,根据相关规划及规范,综合划定蓝线。

2、湖泊蓝线划定标准:王母湖、野猪湖蓝线为24.5米(吴淞高程)洪水位为基线向外延伸50米;后湖、仙女湖城市景观性湖泊蓝线为现状或规划护岸线;童家湖、杨晒湖、张晒湖、龙口湖、大教湖以最高洪水水位线综合划定。

3、水库蓝线划定标准:对象:规划库容不小于10万立方米的水库。

城区涉及到的水库为小(一)型和小(二)型,主要为排灌功能,水库蓝线划定参照湖泊,以最高洪水水位线综合划定。

4、蓝线保护范围线划定:(1)鉴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内的水体外围在各层级规划中均规划有防护绿地或公园绿地,蓝线以绿线为保护范围线。

(2)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之外依据设计规范及相关条例提出退后要求。

六、蓝线分区划定(1)对于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河道、湖泊等水系提出控制要求;(2)对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河道、湖泊等水系,根据其重要性、防洪等级要求、水域规模、环境景观特征,对其管控方式实行分级控制。

七、蓝线规划1、建设用地范围外蓝线规划(1)河渠蓝线规划及蓝线保护范围线:有堤防河道:澴河、府河、沦河、界河、毛陈河、复兴河、孙家河、女儿港新河、三河连通渠、内河及小澴河蓝线为堤岸邻水侧堤顶线;蓝线保护范围线为堤防背水面堤脚10-30米。

无堤防河道:二道河无明确设计水位,蓝线为设计护岸线,蓝线保护范围线为护岸线外不小于10米。

(2)湖泊蓝线规划及蓝线保护范围线:王母湖、野猪湖蓝线为24.5米(吴淞高程)洪水位为基线向外延伸50米,蓝线保护范围线为24.5米(吴淞高程)洪水位线外150米。

童家湖、杨晒湖、张晒湖、龙口湖、大教湖及秦淮湖蓝线为最高洪水水位线,蓝线保护范围线为最高洪水水位线外不小于50米。

(3)水库蓝线规划及蓝线保护范围线:水库蓝线划定参照湖泊,蓝线为最高洪水水位线,其蓝线保护范围线为最高洪水水位线外不小于50米。

(4)集中坑塘蓝线规划及蓝线保护范围线:幸福垸集中坑塘及朱湖农场集中坑塘蓝线为现有岸线,蓝线保护线为现有岸线外不小于50米。

2、建设用地范围内蓝线规划(1)建设用地范围内蓝线分两级控制:一级管控:在蓝线划定对象范围内,水系线型已定的河道、湖泊等水体进行精确蓝线划定;二级管控:在蓝线划定对象范围内,水系线型存在不确定性的水体,提出蓝线控制要求。

一级管控水系:河渠类:老澴河、滚子河、邓家河、箍湖河、王家河、胜利河、滚子河西支流、后湖渠、老澴水、卧龙渠、梯形渠道;湖泊类:后湖、仙女湖。

二级管控水系:河渠类:西汊河(线型正在设计中)、城南景观水系、天仙城水系、临空水系。

(2)一级管控水系蓝线规划及蓝线保护范围线河渠类蓝线规划:老澴河,蓝线原则上按照设计洪水位(吴淞高程26.25米)边线,同时结合现状岸线情况及澴川公园建设综合划定;滚子河,蓝线分滚子河槐荫公园段和孝南经济开发区段,槐荫公园段按照设计水位(吴淞高程27.5米)边线,同时结合现状岸线情况及槐荫公园建设综合划定,孝南经济开发区段原则上按照堤岸邻水侧堤顶线划定;邓家河,蓝线原则上按照设计洪水位(吴淞高程24.5米)边线,同时结合现状岸线情况及邓家河公园建设综合划定;王家河、胜利河、箍湖河、后湖渠(西湖桥冲沟)、滚子河西支流、卧龙渠、梯形渠道、老澴水,蓝线原则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护岸线,同时结合现状岸线情况及相关控规综合划定。

湖泊类蓝线规划:后湖、仙女湖蓝线为现状或规划护岸线。

一级管控水系蓝线保护范围线为水体外围规划的防护绿地或公园绿地。

(3)二级管控水系蓝线规划:水系蓝线为规划设计岸线,同时结合现状岸线情况及相关控规综合划定。

控制要求:水系线型在具体设计时可局部调整,且调整后水系汇水面积不宜小于控制汇水面积,水系岸线不应超出绿线范围。

八、城市蓝线实施措施1、加大教育宣传(1)进行规划宣传,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水系、服从城市蓝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蓝线管理、对违反城市蓝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2)加强惜水爱水宣传,建立举报制度。

城市水系与居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保护水系是每个市民的责任。

为了使全社会参与到城市水系的保护和管理中,应进一步普及相关法规教育,加强惜水爱水意识宣传,确保蓝线规划实施的成效。

(3)建立公众展示、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公众对城市蓝线管理的监督作用,鼓励市民对不法行为的举报。

2、河道(渠)整治与防洪工程建设对蓝线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性拆除,对影响防洪、饮用水源安全的合法建筑,由政府组织进行补偿性拆除或改造。

在结合现状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合法临时建筑进行强制性拆除,对合法永久性建筑进行补偿性拆除;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合法永久性建筑,到地籍有效期末拆除。

防洪工程近期以堤防为主,兼顾河道整治,拆除沿河违章建筑,改造阻水跨河桥闸,增加行洪能力。

防洪工程同城市道路规划相结合,统筹兼顾。

3、规范管理(1)建立蓝线管制信息系统蓝线作为孝感市城市规划“五线”(黄线、蓝线、红线、绿线和紫线)管制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城市空间管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蓝线管制,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蓝线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蓝线管制信息系统,包括城市蓝线管制图则系统、管制技术文件系统及相关规范系统。

(2)制订出台《孝感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使城市蓝线管理有法可依。

(3)蓝线动态更新与完善确立城市蓝线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城市规划更新和建设的实施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规划主管部门、水务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城市水系和水体与城市的密切结合,加快完善河流综合整治规划,进行分区规划层次的蓝线划定工作,以便及时更新和完善蓝线信息系统,更好地在用地审批工作中落实水系与水体保护的空间强制管制政策。

(4)、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I、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II、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III、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IV、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V、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5)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6)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

(7)违反本规定在城市蓝线范围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8)城市蓝线内已建的合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建或扩建。

(9)城市蓝线内的农村居民点应依据有关规划,制定搬迁方案,逐步实施,确需在原址改造的,应制定改造专项规划,经孝感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公示后,报市政府批准。

(10)城市蓝线内的违章建筑应作为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由各有关部门结合现状,分阶段制定拆除及恢复植被的处理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