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的历史人物

安徽的历史人物

1、安徽的历史人物1、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

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欣然为亳州亲笔写下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题词。

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

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姓,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

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

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

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

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

曹操益怒,欲杀华佗。

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

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

”狱吏畏罪,不敢受书。

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

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

”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2、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

出身于官僚家庭。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在民间信仰中,包公是阴间的审判官之一。

3、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排行第四。

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

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葬于明孝陵。

4、程长庚(1811~1880),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清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他为人正直,戏德高尚,技艺精湛,备受同行的推崇,并能以身作则,班规严整。

5、陈独秀(1879~1942年),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陶行知: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 周恩来万世师表。

—— 宋庆龄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6、杨振宁 (1922~) 合肥人。

民国33年(1944)获西南联大硕士,次年留美。

民国3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爱因斯坦”物理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兼任多所国际著名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粒子理论、统计力学及场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后又开创规范场理论的研究。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今亳州市)人。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县(今河南许县东),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

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遂同孙、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与其子曹丕、曹皆为先秦文学之后又一个辉煌期——建安文学时期。

曹操的遗著有《魏武帝集》。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世称庄子,蒙城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根据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主张“任天然,去人为”。

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

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

其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

庄子还是杰出的散文家,名著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胡适 (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早在民国6年(1917)就积极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革,参与编辑《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后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反对马列主义。

民国27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民国31年任行政院最高顾问。

民国3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后侨居美国。

一生曾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著作等身。

朱元璋 (1328~1398) 濠州钟离(今凤阳)人。

明朝开国皇帝。

又名兴宗,字国瑞。

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出身贫苦,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

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

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今南京),自称吴国公。

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军力。

至正二十八年建都应天(今南京),定国号为明。

年号洪武。

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

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

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合肥人。

道光进士。

咸丰八年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

咸丰十一年奉命编练淮军,率淮军赴上海,在英、美、法支持下镇压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

同治四年,署两江总督,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对捻军作战。

同治九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

成为洋务派领袖。

先后开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对引进西方科技,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先后代表清廷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卒谥文忠。

有《李文忠公全集》。

包拯 (999~1062) 字希仁,天圣进士,北宋庐州合肥人。

历任广东端州知郡事,西北转运使、江宁庐州知府,开封府尹,监察御史,大理寺评事,天章阁侍制,龙图阁学士,大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死后谥为孝肃,人称包公。

他任开封府尹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开一代清官之风范。

遗著有《包孝肃奏议》10卷。

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多作为小说、戏剧题材。

元杂剧有《陈州粜米》等剧目。

今合肥有包公祠、包公墓园。

周瑜 (175~210) 字公瑾,三国时庐江舒县(今舒城)人。

东吴名将。

出身士族。

少年时与孙策结为至交,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

曾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屡建战功,先后被授予中护军、江夏太守等职。

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助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

孙权拜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率军屯据江陵,后病死。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陈独秀(1879~1942),安庆人。

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安庆组织爱国会,次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

民国4年(1915)主编《新青年》杂志,次年任北大教授。

民国7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民国9年在上海组织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民国10年7月在中共一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并连任两任。

7、李白与安徽据有关史料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先后5次来到安徽,并在这里创作了200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五游安徽驾鹤西去李白第五次来到安徽,是在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此时他已61岁了。

在流放遇赦后,李白掉头东归,回到了皖南,投靠了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并定居在当涂县的采石叽。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诗——《临终歌》。

这首诗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两句,概括了李白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得来的遗憾。

李白死后,原葬于当涂县的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1月,他生前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将李白墓迁往青山,与李白生前所崇拜的南齐诗人谢朓故宅为邻,实现了他“悦谢家青山”的遗愿。

8、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戴震(1724-1777)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进士出身,曾任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

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民国军阀、著名民主人士;身高190cm;原名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冯玉祥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投淮军当兵。

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

戴安澜: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

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

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黄埔系骨干将领。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

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