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不是一朝一夕,更不能胡编乱造。
需要切身研究、调查、分析与归纳,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与查阅资料。
本论文不求带给你多大的帮助,只愿做您脚下之石。
该文档为word格式,方便复制修改打印,写论文就是这么简单------------------------以下是正文------------------------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惠安第三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创办于XXXX年。
作为第一代创业者,我们直面挑战,以全新的视角理性地审视现实、规划未来,确立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作为特色的培植点,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创新、形象塑造、特色构建、硬件支撑五大可持续发展策略,稳步推进135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一年具规模,建设规范化学校,达成信誉度;三年显特色,建设个性特色鲜明的学校,达成知名度;五年创省级示范,建设品牌学校,达成美誉度),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
一、提炼校园精神,培育校园文化核心价值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一所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1. 营造文明风尚,彰显校园精神。
经过四年凝炼形成的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训,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风,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风和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风,充分体现了第三实小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通过校歌、校徽的征集等多种途径,引导师生理解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增强认同感,使之成为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2. 提振创业激情,增强师生凝聚力。
通过开展践行三平精神,深化三爱教育活动,引领教职工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立爱国之志、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怀爱教之情、以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倾爱生之心。
靠着在率先中争先,在争强中当强的精神,学校在短短四年里发展成为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泉州市教学管理先进校。
3. 推行走动式管理,盘活校本资源。
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要求学校的领导在确立发展规划、工作思路,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实施工作时,力求走得近一点,把管理的实体下放到年级,向师生提供零距离优质服务。
组建起步型、经验型、骨干型、研究型发展团队,为教师发展定向;实施教师读书行动计划、专业成长规划,为教师发展奠基;建立博客平台,构建网上科研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提速;实施校本评价,注重指标的层次性、目标的发展性、实现过程的民主性,为教师发展喝彩。
二、加强环境建设,打造校园生态文化体系我们以创建福建省绿色学校为契机,以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树理念、抓环境、导行为,打造富有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1. 景观文化陶情怡性。
我们在校园建设上遵循小、精、巧、秀、特五字方针,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成为富有哲理的教育诗篇。
现在校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廊道壁挂,石凳小品,精品石雕,道德警句,廉洁心语,雅趣的民间民俗馆,从孔庙移植的百年榕树,如霞似火的刺桐花坞无不传递出浓烈的审美与教化信息。
2. 楼道文化修身养性。
学校设置了廉政文化、民俗文化、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活泼校园、平安校园等楼层文化走廊。
在其间布置师生书画作品、活动写真、名言警句等100余幅壁挂。
沐浴晨光,想想该干些什么?踏着夕阳,问问有多少收获?、身心靠自我磨砺,智力靠自我开发,人格靠自我塑造等一句句凡人哲语犹如珍珠闪烁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大餐。
3. 班级文化润物细无声。
干部轮换制的推行和学生自主管理,使人人都有服务岗位,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徜徉教学区,星光灿烂让学生感觉成长路上的欢歌笑语;爱拼才会赢等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激励着洋溢个性的风采;班级博客、你我PK、小组合作则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4. 馆室文化彰显人文特性。
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综合实践活动室,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美术室内用爱画出美丽的世界使学生倍感亲切,促使他们用五彩的笔描画出心中最美的画面。
音乐室内让美妙的音乐叩响你的心扉带人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孩子们犹如天籁的歌声回响着对生活的赞美。
阅览室里的心清自得读书味,闲淡时间翰墨香的品味让孩子们在书海中回味无穷。
三、突出活动育人,追求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德育团队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彰显学校特色,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1. 培育生态系统,促进和谐发展。
培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等三大生态德育系统。
通过礼仪教育,关注人和人的和谐;通过环境教育,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通过心理教育,关注人和自我、人和社会的和谐。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做红色少年;开展认养小苗圃、垃圾分类处置、共建植物园等环保行动,培育学生做绿色少年;开展道路交通模拟、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等生命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做橙色少年;开展小小科协在行动等科普活动,培育学生做金色少年。
2. 实施星光工程,强化德育实践。
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通过学校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评选礼仪之星、服务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环保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希望之星等,让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深入开展惠女精神激励我,建设海西我能行争先活动,设计让收获装满箩筐学科收获卡、激励伴我行品行激励卡、体验最高奖赏荣誉奖章,让孩子们学会参与竞争,学会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
3. 创新社团管理,打造活泼校园。
民俗艺术团、木偶剧团、小记者团、小交警队、刺桐花书社、书画社、摄影社、车模社、科普协会、体操队、合唱队、鼓号队、雏鹰小分队等社团的学习研讨、社会调查、科研创新、志愿服务、阳光体育等活动,吸引了全校近90%的同学参加,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
一年一度的校园民俗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发展,提升了生命质量。
如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学校每年于此时启动读书节,通过庄严祭孔仪式和向孔子行尊师礼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引领师生亲近国学,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四、凸显办学特色,构建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途径。
学校扎实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省陶研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1. 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
我们自主开发了《闽南文化选编》校本教材,从方言、乡土、艺术三大板块展现闽南悠久的传统文化。
为了让孩子根植闽南文化,直面经典,我们开设闽南文化选编和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各年级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分别开设《三字经》、《唐诗》、《增广贤文》、《宋词》、《论语》等国学课程;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开设《闽南文化选编》课程。
通过全员培训,教师全员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
学校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研讨。
2. 美化民俗文化走廊,制作民俗文化墙。
我们把学生表演的木偶、火鼎公婆、南音、拍胸舞、惠安女等活动场景,美化成一个个展板,悬挂在教学综合楼和教学楼走廊,形成美轮美奂的民俗特色走廊文化,既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用宣传画把海丝文化、风景名胜等予以形象地展现,让走廊、墙壁成为民俗文化的传播阵地,达到人人、时时、处处都和民俗文化近距离接触。
3. 建设石雕精品园,民间民俗文化馆。
石雕精品园内展示的书、琵琶、浪花、木偶等作品,抽象而又直观地表现闽南的文化艺术生活气息;斗笠、田螺、书山、花生等石雕作品代表着勤劳勇敢与丰收果实,让人感受着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
学校的民间民俗文化馆,从海丝文化、地方文艺、历史名人、历史名胜、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六方面的展板和实物展示台,充分展现出闽南独特的民风民俗。
4. 成立民俗艺术团,举办民俗文化节。
少儿民俗艺术团独具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高甲戏》、《彩球舞》、《拍胸舞》、《火鼎公婆》、《惠女风情》、木偶戏《司马光砸缸救人》等无一不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经典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校本活动中主动了解、接纳、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我们成功举办了以传统文化我弘扬,快乐成长在海西等主题的四届校园民俗文化节,为办学特色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特色活动《我出色,我成长》荣获全国首届少先队魅力杯。
5. 深化课题研究,融合各地文化特质。
心手相牵国际项目是团省委、省少工委的品牌项目活动,我校是省级实验学校。
面对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全面开展心手相牵我们一起成长课题研究,遵循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并把乡土民俗文化特色搭建成各地学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绿色童谣我来编、我为童谣配幅画、乡音童谣碰碰乐等主题实践活动精彩纷呈,融合了各地文化特质,让孩子们感受到各具特色的乡音文化,彼此交流,互相接纳,其乐无穷,让外来工子女、留守孩子能与同龄人一样和谐相处、快乐成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原快乐的童年生活》被推荐参评福建省心手相牵国际项目福建亲子营课题成果创新奖。
校园文化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来积淀和凝固的。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弘扬爱拼敢赢的精神,激情创业,把学校品牌和特色做大做强,使学校成为师生精神文化的家园、师生素质提升的学园、师生享受教育幸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