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晚清幕府研究

晚清幕府研究

晚清幕府研究
【摘要】:晚清幕府是在清王朝步入衰世时期出现的,始于嘉道年间,终于清朝覆亡。

它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却一直缺乏全面、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本文运用现代化理论和历史学、政治学、人才学、军事学和秘书学等多学科知识,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以晚清幕府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幕府展开个案研究,试图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晚清幕府制度的嬗变历程及其对晚清政局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4章。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晚清幕府在中国幕府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研究概况。

根据幕府制度演变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一部中国幕府制度史分成宋元以前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二个阶段,传统幕府、明清幕府、晚清幕府和民国幕府四种形态。

而由传统幕府演进至民国幕府,虽一度出现了明清幕府的变形,但其神韵不失,实赖诸晚清幕府。

晚清幕府上承传统幕府,下启民国幕府,在中国幕府制度发展史上起着前后衔接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非仅如此,它是在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产生并发展的,从一开始就自觉肩负着为清政府革除弊政、排忧解难乃至变法图强的重任,所以剖析晚清幕府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末政局及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等。

晚清幕府研究虽然开展得很早,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空白点。

本文希望通过对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四大幕府的
个案研究,探讨晚清幕府的嬗变历程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研究陶澍幕府。

陶澍在江南任督抚的时候,正值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朝廷弊政比比皆是,尤其盐法、河工、漕运三大政窳败甚深,而这三者皆集中于江南地区。

陶澍从小就有经世之志,17年江南封疆大吏的仕宦生涯,恰好为大展宏图提供了舞台。

他延请“善经世之略”的人才入幕,并在他们的佐助下,对漕、河、盐三大政进行整治和改革,取得很大成功。

虽然从表面上看,陶澍幕府与明清幕府相差无几,如幕府规模较小,所聘用的幕府人员也称为幕友,并由他付给薪水等,但是其幕府厉行改革,兴利除弊,职能与专为幕主处理琐碎政务的明清幕府完全不同,因此,陶澍幕府的出现标志着明清时期另一种幕府形态即晚清幕府的悄然问世。

就此而言,陶澍幕府实为晚清幕府开端。

第二章论述曾国藩幕府。

晚清幕府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逐渐形成的。

当时由于清廷兵不可用,部库枯竭,只得依靠各地督抚练兵镇压太平军。

于是,各督抚广开幕府,聘用各种人才帮办军务。

一时间,戎幕的开设十分普遍。

曾国藩幕府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从1853年曾国藩督师开府始,至1872年他病逝止,曾幕阅时20年之久。

由于曾国藩善于用人,其幕府中人才济济,被称为晚清人才渊薮,又因为与太平军作战时,他必须自募兵勇,自筹粮饷,自办后勤,因此,他在幕府内设立各种机构,使其幕府有如一个小政府。

曾幕规模庞大,先后入其幕府者近500人。

其幕府职能主要有治事、谋划和育人三项。

前两者指的是幕僚的辅佐,举凡参机要,筹粮饷,办企业,募勇练军,均由幕僚从事,后者说的是曾国藩对幕
僚的培养,幕府成为曾国藩培养和储备人才的场所。

曾国藩幕府对晚清政局影响深远。

首先,帮助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系了清王朝的统治;其次,不少幕僚在曾国藩的保荐下出任封疆大吏,导致清政府内汉族势力的崛起,并造成督抚专权局面;第三,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步;第四,为晚清造就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

通过研究曾国藩幕府,不难看出晚清幕府与明清幕府不同,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章剖析李鸿章幕府。

李鸿章早年入参福济、曾国藩等幕府,对晚清幕府的运作机制非常熟悉。

从他的辟幕实践来看,晚清幕府显然又较前有所完善和发展。

李幕是晚清幕府扩展期的代表性幕府。

李鸿章幕府在历史上存在近40年时间,以1870年他出任直隶总督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帮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直接为战争服务,可谓戎幕,后期转以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外交,可称为洋幕。

戎幕时期,李鸿章与曾国藩幕府相似,主要围绕军事展开活动,在幕中设立了好多机构,其职能也更多的是谋划和治事,为李鸿章料敌划策,筹办粮饷、军械等。

洋务时期,李鸿章聘用大量国内外洋务人才充实其幕府,以满足他办理各种洋务事业的需要。

在幕府的帮助下,李鸿章内而洋务新政、外而邦交订约总揽一身,独任厥事,成为事实上的清政府首脑。

而其幕府也有似于一个微型政府,基本上承担起辅佐李鸿章主持国事的任务。

李鸿章幕府尤其是后期幕府虽较曾国藩幕府在职能上有很大扩展,并办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业。

但是由于李鸿章的学问道德、人品作风较曾国藩逊色,因此其幕府无论在幕僚的素质上,还是幕府本身的规模和影响方面都远不
如曾国藩幕府。

尽管如此,李鸿章幕府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具有变局意识,富含改革精神,另外事功也比较突出。

第四章探讨袁世凯幕府。

袁世凯的崛起也同晚清幕府有关。

他在佐幕期间暂露头角,很快就建立起自己的幕府。

从驻节朝鲜起,通过不断网罗幕僚,培植亲信,其幕府日趋庞大,到他执掌北洋时,已颇具规模,名声在外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天下纷乱,清王朝摇摇欲坠之际,袁世凯依仗其幕僚运筹帷幄、奔走效劳,编练新军,办理新政,广兴教育,倡行立宪,成为清末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辛亥革命时期,他又在幕僚的指点和帮助下,假赞共和,逼清帝退位,由清廷的内阁总理摇身变为中华民国总统。

而其幕府也换了一身行头,披上了民主共和外衣,成为事实上的中华民国军政中枢。

在幕府的策动、谋划下,袁世凯历行专制,甚至帝制自为,但最终因违背历史潮流而失败。

袁世凯幕府虽为袁从事各种洋务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但他后来也成为袁世凯在政治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工具,背离了晚清幕府自陶澍幕府以来改革弊政、变法图强的一贯作法,性质发生了蜕变。

因此,可以说袁世凯是晚清幕府制度的终结者。

结论是在上述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晚清幕府的嬗变历程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认为晚清幕府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历了一个从发轫、形成到扩展、蜕变的过程。

晚清幕府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为晚清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是晚清人才的渊薮。

同时晚清幕府也造成清末外重内轻的局面,并最终导致清王朝的灭亡。

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既具有积极影响,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对此
应该给予客观评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K252
【目录】:内容提要3-5Abstract5-10绪论10-22一、传统幕府:制度与变迁10-12二、明清幕府:柳暗花明又一村12-14三、晚清幕府:回归与超越14-17四、民国幕府:似曾相识燕归来17-19五、晚清幕府研究:简要回顾与写作思路19-22第一章陶澍幕府22-55一、嘉道政局22-41(一)清王朝的中衰22-27(二)嘉道弊政27-37(三)”风起于青萍之末”37-41二、陶澍幕府及其事功41-55(一)陶澍其人41-45(二)陶澍幕府探析45-49(三)陶澍幕府事功49-55第二章曾国藩幕府55-89一、曾国藩幕府盛况55-63(一)曾国藩幕府人数之谜55-58(二)曾国藩幕府繁盛原因58-63二、曾国藩幕府组织及其职能63-74(一)曾国藩幕府组织63-68(二)曾国藩幕府职能68-74三、曾国藩幕府的内外互动关系74-89(一)幕僚的延揽74-79(二)主幕关系79-83(三)曾国藩幕府与晚清政局83-89第三章李鸿章幕府89-130一、”宛转随人盖九年”89-99(一)游幕安徽89-92(二)初入曾国藩幕府92-95(三)再入曾国藩幕府95-99二、从戎幕到洋幕99-119(一)开府沪上99-109(二)蓄幕北洋109-119
三、李鸿章幕府透视119-130(一)规模·能量·影响——与曾幕比较119-123(二)李鸿章幕府特色123-130第四章袁世凯幕府130-165一、袁世凯幕府的发展与嬗变130-140(一)袁世凯及其幕僚的聚合130-135(二)新魂旧魄:袁世凯幕府的嬗变135-140二、”调和鼎鼐,协理阴阳”——袁世凯幕府的作为与活动140-154(一)编练新军140-143(二)办理新政143-147(三)赞襄策划147-151(四)为虎作伥151-154三、袁世凯幕府的影响154-165(一)正面影响154-161(二)负面影响161-165结论165-168主要参考文献168-17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