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博知中英文学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有关资料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快速的发展期,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又天真幼稚,再加上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浮躁叛逆等因素,使得这一特殊群体比成年人更容易遭受来自各方面的侵害。

中小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脱离家庭的监管消耗在学校,因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是否合格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这种影响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所留下的烙印将是长期或者终生的。

所以,认真研究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快乐的生活、学习空间,不管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还是对于家庭的幸福以及祖国的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诚然,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需要保护,本课题组之所以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在于:第一,这一群体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之所在;第二,这一群体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此时对其的伤害不仅会影响到他的身体,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灵,更有甚者会改变其终生的命运;第三,由于成人的思维惯性,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往往不为人所关注;第四,这一群体由于其自身诸如幼稚、无知、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

所以,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校中小学生合法人身权益的概念所谓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为实现其某种利益依法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请求他认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所谓利益是指权利主体的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人身利益等。

利益被法律确认和固定以后,即成为权利。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是法律所确认的,中小学生依法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或者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以及中小学生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

佟丽华在其《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中,提出了中小学生人在学校里应该享有的权利。

1、受教育权。

根据宪法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有依法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权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有权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上课。

如有的学校对违纪学生处以停课一周的处罚,实际上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其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该受到保护。

如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校校舍倒塌对学生造成伤害,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造成伤害等等,侵害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3、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

发生在学校的侵害该类权利的行为有:老师禁止学生上学、进教室、罚站等,放学后禁止学生回家,下课后禁止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强迫订阅某种刊物、不允许自由订阅等。

4、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任何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权利人的肖像。

学校在使用或对外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作为赢利性目的使用时,如果照片是以特定的未成年人形象为主题的,比如照片只有一个或几个未成年人,学校必须征得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同意。

特别是在进行有关违反校纪校规的宣传中,最好不要出现未成年人的真实照片。

5、名誉权。

名誉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未成年人年龄虽小同样享有名誉权,学校或教师不得对其人格进行侮辱或诽谤。

如有的教师上课时用言语侮辱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都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害。

6、隐私权。

未成年人的私人通信、考试分数排名等,只要是他(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都可以成为其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

7、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

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期间,其财产应该得到学校的管理和保护,当学校没有尽到保护职责致使其财产受到侵害时,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8、独立财产权。

应该明确的是,财产不被没收是未成年人对财产享有独立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学校无权没收其财产。

有的教师在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或玩弄其他物品时,采取了没收的做法,实际上侵害了学生对财产所拥有的所有权。

9、生活获得照顾权。

如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其卫生和营养应该得到保障,学生生病时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学生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应该得到指导等。

10、民事活动代理权。

尤其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由于其一切民事行为都需要监护人代为执行,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不能独立完成的民事活动,未成年人应该有要求学校代理的权利。

但即使是购买食品、学习用品等行为,如果未成年人没有提出要求学校代理,学校也无权代理。

11、休息娱乐权。

作为未成年人最大幸福的休息娱乐,应该成为其在学校的主要权利之一。

学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休息、娱乐,允许他们创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12、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

《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校园环境作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使校园环境达到相关标准,以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13、拒绝乱收费的权利。

学校向学生收取不应该收取的费用,就意味着学校侵犯了学生特别是家长的财产权,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

14、拒绝不合理劳动权。

学校有权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劳动,但如果学校要求学生从事赢利性劳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有权拒绝。

另外,学生犯了错误后罚其劳动,也属于不合理劳动,学生有权拒绝。

15、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

有些学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庆典活动等,要求中小学生参加演出,属于不合理校内外活动,学生有权拒绝。

16、荣誉权。

未成年人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荣誉,如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等,学校不得阻碍未成年人获得该荣誉,也不得随意给予撤销或剥夺。

17、著作权。

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

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作品,应依法享有著作权。

18、平等对待权。

未成年人在学校里有权得到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的对待,有权不受歧视。

其中包括在入学和升学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在校学习和生活方面享有平等权,受到公正评价的权利等。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指国家机关和权利主体为了预防、制止侵害中小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恢复被侵害的合法权利,依法采取的预防措施或实施的补救行为。

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而又有所叛逆,因此,在校期间不易管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概率很大。

这类案件,属于侵权行为中特殊侵权的一种,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权益的主体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认知社会能力还不完全具备,身心发育不成熟,自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理性,意欲冲动,因此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几率比较高,其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更应为社会所关注2、中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不为社会所关注,处于弱势地中小学生正在紧张的学习阶段,家长和社会对于其期望值过高,相对于其合法的权益,社会更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而往往忽视其身心健康,尤其是其心理健康。

3、受侵害的地点在学校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而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它对于中小学生的关注重点在其学习上,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比较大,这里包括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事故分为四类,即学校责任事故,学校意外事故、第三方责任事故及学生自我伤害事故。

第一,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疏忽或过失,未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而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它包括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学校教职工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违反有关要求及操作规程;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未进行安全教育或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学校统一提供的食品、饮用水不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学校知道及应该知道学生特异体质、疾病,而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学校违反规定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适宜未成年人参加的活动。

第二,学校意外事故是指中小学生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它包括由于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在校外发生的突发性、伤害性侵害;学生特异体质、疾病,学校不了解或难以了解;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发生的伤害行为。

第三,第三方责任事故是指学校本身提供的各种场地设施没问题,它包括校外活动中,场地、设施提供方违反规定导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生特异体质、疾病,家长及学生本人应告知而未告知;学生明显违反校规而对其他学生造成的伤害等。

第四,学生自我伤害事故是指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的事故。

学生由于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较差,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思从而造成合法权益伤害的事故二、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价值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适应与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他无非是人们对有益于自己的某种外界物的主体体验和主观把握。

而法律价值则是人与法律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特定关系。

同样,对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护就是为满足目前保障人权,保障弱者的需要。

因此,对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护的研究有其重要的价值,并且,从我国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护薄弱的现状来考虑,对其进行研究也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它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乐观健康成长青少年一代,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健康快乐成长关系着我国将来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全社会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调查显示,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反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以及对学校设施的安全维护,导致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给学校、家长都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伤害对其身体和精神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在校中小学生人身权益保护的研究,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对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十分有益。

(二)有利于提醒全社会关注在校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对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的保护力度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往往是在出现损害后果时,才感到法律、法规保障手段的薄弱性,此时才想起呼吁社会、政府加强保护。

大量个案的出现也使得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迫在眉睫。

本课题组此次调查范围遍及全国15个省份,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识到在校中小学生的保护只靠司法行政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参与,增强社会各界对在校中小学生保护的意识,从而使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它有利于及时、高效地解决事故纠纷我国现在虽已有一些保护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但针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却迟迟没有出台,且对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也是极其欠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