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B.道路系统落后
C.出行方式改变
D.出行距离增加
23
解析:2.C 3.D [第 2 题,居民出行高峰期集中在 8:00、18: 00 前后,据此可以推断为住宅区。第 3 题,与 2000 年相比,2012 年正午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可能解释是:城市化发展使得居民上下 班出行距离增加。]
24
[题点 2] 城市功能区布局 (2016·课标卷Ⅰ)自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 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 个接近 3 000 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 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 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 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 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 4~6 题。
12
考点一 城市功能区及其布局
1.城市三大主要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集聚成团 状,占地 住宅区 面积大, 工业化后 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 中高级
级与低级住宅区分 住宅区
化;位置上,中高
级与低级住宅区背 低级住
向发展
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 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区相 联系
13
占地面积小,商业区活动繁忙,昼 市中心、交通
商业区 呈点状或条 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干线两侧、街
状分布
建筑物高大稠密
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外缘移动,并趋向于 市区外缘、交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通干线两侧
14
15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 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 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_商__业__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__宅__用地、休憩及绿化 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_集__聚__。
5
三、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6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_较__少_ 数目较多
相距较_远__ 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_层__层__嵌__套___的。
7
1.城市功能区的判断与气温、地租变化曲线分析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21
(导学号 66636078)(2018·枣庄模拟)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 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 2~3 题。
22
2.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旅游区
3.与 2000 年相比,2012 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住__宅__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主要商__业__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2)类型_工__业__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
的地带
(3)特点 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__地__利__用__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 的用地。
3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__布__和___组__合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 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模式:同心圆模式、_扇__形__模式、多核心模式。
4
3.形成因素
(1)经主济要因因素素地不租同的功高能低活动交_距_的通_离_付_市便_租_中捷_能_心程_力_远度_近 (2)社会因素收知入名的度不同导致_住__宅__区___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___地__利__用_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4.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20
解析:B [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 项 错误;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郊区,则 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 项正确;若丙 区商业网点等级低,则出行次数应该多,C 项错误;若丁为中心商 务区,则出行次数多,距离住宅区较远,出行能耗较高,D 项错误。]
18
[题点 1] 城市主要功能区 (2016·北京文综)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 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 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下题。
19
1.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16
17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 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 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 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 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11
工作日 0:00 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时间,10:00 时为工作时间。 对比两图可以看出,甲地带 0:00 时人口较为密集,而 10:00 人口 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
交通线及城市功能区布局受地形影响大,平原地形市政工程建 设的限制因素较少,图中交通线向各个方向延伸,且不同方向上疏 密程度差别不大,推断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
8
住宅区是城市各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一般占 40%~60%,故图中①所示功能区最有可能是住宅区。受热岛效应 的影响,城市建成区气温较高,郊区气温较低,山脉处气温较低。 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地租较高,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 化趋势的曲线最有可能是以下四幅图中的 C 图。
9
10
2.城市功能区与城市所在地形类型判断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 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