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株洲县育红小学尹慧娟
【内容摘要】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有效教学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

只有抓好常规教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乱,师者既轻松、学者亦愉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常规教学
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十数年,也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课堂,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学生。

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是大班额的班级还是小班制的课堂,在我心里深深的体会到,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有效教学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

只有抓好常规教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乱,师者既轻松、学者亦愉悦。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

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为学生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尤其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训练是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遵守课堂常规,让我们的学生乐学、好学,成了我们老师尤其是低段教师的心病。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
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关于课堂常规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老师们太熟悉不过了。

例如上课之前,学生要把各种学习用品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师生互相问好;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座位,更不准说笑打闹;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看着老师、看着屏幕、看着观察物;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有次序地进行交流,再由汇报员进行汇报等。

这些课堂教学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以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建立课堂常规等手段,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近三年来,我一直任教两个平行班数学,还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我们学校是一个比较大的城镇小学,学额足,每班学生差不多达到60人。

记得刚教一年级的时候,真的非常头疼: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差不多一节课要用半节课来管纪律、学常规。

当时在课堂上若不是靠着“小蜜蜂”,喉咙不知要嘶哑成什么样了。

好在,孩子们虽然小,但是特别喜欢物质奖励,一颗小星星、一面小红旗……都是他们热切希望得到的!利用孩子们这种心理,我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一方面提出我的课堂常规的要求,一方面采取夺红旗、夺星星的方式进行小组间的竞争,真的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仅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我的数学课堂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常规。

在第一学期的期末检测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均居于年级前列!当时我就深深的
感到:抓好常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三年来,我的数学课堂也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氛围:活泼而不杂乱、规矩却不呆板。

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课堂上形成的浓浓的学风,课堂效率也一直都比较高。

在每期的期末测试中,两个班的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列。

今年,我任教的两个班刚进入四年级。

由于学校考虑到我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且学校也来了几个实习生,就把其中一个班的教学任务交给一个湖南一师范的实习生小姜。

小姜是一位非常勤奋、虚心又上进的九五后女孩,经常向我讨教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和我倾诉了她的疑惑:她认真的钻研教材、也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什么课堂上还是有不少学生不好好听她讲课,做起作业来错误率比较高呢?这个班的孩子我非常了解,大部分孩子智商高却太活跃、难以掌控。

是不是教学常规没有抓好?带着这份疑惑,我随堂听了她的一节课——《亿以上的数的读和写》。

教学设计挺不错的,运用旧知引入新知非常自然而且流畅;重点突出、教学语言也比较规范、简洁、不拖沓。

不过随着课堂的不断深入,最大的问题也随之显示出来了:确实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紧跟着她来,有一次她一连说了三遍“请看黑板”还是有一些人在下面说自己的。

因此做起练习来,正确率不是特别高。

下课了,她马上虚心的请教我,让我点评一下这堂课。

一番表扬之后,我还是诚恳的指出了那个最明显的问题:教学常规抓得不够好。

要让学生都来听你的课,首先得抓好课堂常规,让孩子们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再才考虑教些什么、怎么教。

好的常规形成了,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听完我的话后,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当然,好的教学常规的形成,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体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点滴之中。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