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我是小助手
愿:羡慕。
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
文绣: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我是小翻译
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
不过,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
别人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
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
《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
’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
考考你的智慧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2.“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
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何必曰利?”。
我是小助手
构兵:交战。
说:劝说。
遇:说而相合。
指:同“旨”,大概,大意。
号:提法
我是小翻译
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
孟子问:“先生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楚王,劝说他罢兵。
如果楚王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
在两个国王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
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备怎样去劝说他们呢?”
宋释说:“我将告诉他们,交战是很不利的。
”
孟子说:“先生的动机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却不行。
先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
做臣下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问、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害关系来互相对待,这样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
若是先生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仁义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仁义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
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问,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互相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没有的。
何必要去谈听‘利’呢?”
考考你的智慧
1.宋牼去楚国的目的是,他的计划是。
2.“轲”表示。
3.从孟子为宋牼出谋划策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范仲淹的二儿子。
虽然范纯仁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及父亲,却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气度。
一代大儒程颐与范纯仁素有交往。
一天,程颐去拜访刚刚卸任的范纯仁,谈起往事,范纯仁显得十分怀恋自己当宰相的时光。
程颐不以为然,直言不讳道:“当年你有很多事情都处理得不妥,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不知程颐所指何事。
程颐解释说:“在你任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暴民抢粮事件,你本应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可你却什么也没说,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惩罚。
”范纯仁连忙低头道歉:“是啊,当初真该替百姓说话!”程颐接着说:“在你任相第三年,吴中发生天灾,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
地方官员报告多次,你却置之不理。
”范
纯仁愧疚无比:“这的确是我失职!”此后,程颐又指出了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
事隔多日,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畅谈了一番治国安邦之策,皇帝听后赞叹不已,感慨地说:“你大有当年范纯仁的风范啊!”程颐不甘心将自己与范纯仁相提并论,忍不住问:“难道范纯仁也曾向皇上进言过?”皇帝命人抬来一个箱子,指着说:“里面全是范相当年进言的奏折。
”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那些奏折,这才发现自己前些天所指责范纯仁的事情,其实他早就进言过,只是因某些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罢了。
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专程登门道歉。
范纯仁哈哈大笑:“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
”
范纯仁曾自我总结:“懂得恕人,受之不尽。
”恕,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
面对他人莫须有的责备,与其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谦卑地认错,往往比桀骜地辩解更加有力。
参考答案
(一)
1. 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
(二)
1. 劝说秦楚不打仗这个不听就劝另一个
2.孟子孟子名柯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