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学校校园文化精神品牌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
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皋兰县涝池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先进科学文化相结合为思路,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并以此铸就学校“人文与创新”精神。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育人环境,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和谐共进的学校神韵,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使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心理品格、审美修养、艺术情趣得到全面提升,成为既具有健康个性又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2.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创新校园文化价值理念为引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物质的硬件文化和精神的软件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学校品牌,使学校科学和谐发展,达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境界。
3.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育人性原则: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同学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融合传统与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1.物质硬件文化建设学校外部环境是学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的形象系统,它将学校抽象的深层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将学校的理念和精神传达出去,塑造学校的视觉新形象,给社会公众以良好的印象,从而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激发学校成员的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具体规划内容:(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在教室及走廊张贴激励性标语、个性格言或传统文化经典,有黑板报的教室定期出版教室黑板报。
着重以非智力因素来熏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的勤奋好学。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走廊等的文化设计,激发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向上的活力。
(3)生活区、活动区、校园景观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绿化带、运动场、道路设计等;在文化长廊,突出学校近期工作重心和时代气息;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学校使命、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4)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2.制度文化方面(1)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教职员工的道德自律和有关制度的外在约束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和长期性。
(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教职工奖惩制度,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
学校鼓励老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积极培养和发现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与表彰奖励,真正把有能力、贡献大、作风硬的老师评选为各级各类先进。
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要予以及时处理,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新进入学校的教师进行师德和学校规章制度培训.(5)要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和优秀年青人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教师的成长,关心教师的生活,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工作条件。
(6)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常规教学管理上下大工夫。
杜绝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杜绝无教案上课、旧案上课、上随意课等不负责现象,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学生和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
(7)加强教师的礼仪教育,作为老师,要学会用文明的语言,儒雅的行为、高雅的气质、庄重的衣表、雷厉风行的作风、健康向上的思想引导和影响学生,作学生学习的榜样。
(8)以抓好语言文字工作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们持之以恒地做了许多工作。
如把普通话演讲、硬笔书法、讲说课定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的项目,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当作各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各学科优质课评选中加大教师使用普通话与规范字的力度,凡是出现普通话或者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则一票否决。
3.精神软件文化建设(1)加强对《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落实,用《守则》和《规范》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学生;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学有方法、行有规矩、生活有规律。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
(2)在学生中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精神,培养刻苦学习、积极上进、不断进去的良好作风,形成勤奋学习、追求优异、互相帮助、不甘落后的优良学风。
(3)要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
(4)文体艺术活动。
积极开展参与面广的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组织好每学期的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开展读书、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
组织好课外兴趣小组,发挥学生书法、音乐、阅读等各类兴趣小组的积极作用。
(5)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橱窗、走廊、墙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
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6)实施好“孝敬父母月”活动。
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的,培养青少年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关爱社会、报效祖国的优良品质,以“九个一”为载体,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举办以“父母辛苦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学会感恩”主题演讲会;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写一封信,陪父母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为父母制作一件生日礼物,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与家长谈一次心,实施好“孝敬父母月”活动。
(7)开展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促进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纳入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开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把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主题活动,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举办以“创优美环境,树优良学风,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爱校周活动。
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8)以活动促师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真筹划,制定详细地的活动方案;✍积极开展语言规范化的行动,各中队组织各班同学互查普通话用语和作业用字规范化,并检查校园内的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等凡有文字的地方是否用字规范,还要求每位学生担任小小推普员,向自己的父母推广普通话,让推普活动走入家庭、走进社会。
✍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以普通话为主题的演讲、抽读课文、普通话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普通话实践活动,以提高每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④抓好落实“三结合”。
教师结合备课练钢笔字,结合板书练粉笔字,结合写字课自练毛笔字,每学期针对教师进行书法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分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粉笔字三类。
⑤粉笔字在学校坚持进行“认真做人,天天练字”,教师可摘录名言警句或者结合教师教书育人生活自传的感言用粉笔字展示在校园里。
⑥继续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推普员队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推普员的培养。
要求每班设有推普员,起示范与督促作用。
(五)组织保障。
为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引领文化强校之路,切实搞好我校文化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各室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具体如下:组长:彭玉梅(校长)副组长:肖振锋(教务主任)刘仲林(总务主任)彭正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成员:全体教师具体分工如下:彭玉梅:负责全面工作,及时召开会议,认真安排部署。
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总体把关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并督促各部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直接领导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统筹安排,有效管理。
肖振锋:抓好课程文化建设工作;听课检查落实三表情况、教师教学用语及规范用字情况;检查教师教案、试卷、学生作业用字规范情况;做好督导时随机调课听课的准备;按期检查教师上课用语(100%做到使用普通话)和教案(正确使用规范汉字);落实教师板书、批改作业、出试卷等,100%做到使用规范汉字的要求;把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纳入教学管理,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之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学习并组织相应的学生问卷答题;加强学生校内外坚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的教育,鼓励学生监督家长及亲戚朋友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对教师普通话考试情况及考试水平摸底,登记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