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涂对得3分,满分36分.1.比﹣1小2020的数是()A.﹣2020 B.2020 C.﹣2020 D.20202.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0.0000025米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5×10﹣7B.2.5×10﹣6C.25×10﹣7D.0.25×10﹣54.如图,等腰直角三角板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若a∥b,∠1=35°,则∠2的度数为()A.35° B.15° C.10° D.5°5.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经过点(sin45°,cos30°)的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C.相离 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7.已知a+b=53,a﹣b=38,则a2﹣b2的值为()A.15 B.38 C.53 D.20208.某校安排三辆车,组织九年级学生团员去敬老院参加学雷锋活动,其中小王与小菲都可以从这三辆车中任选一辆搭乘,则小王与小菲同车的概率为()A. B. C. D.9.如图,大拇指与小拇指尽量张开时,两指尖的距离称为指距.根据最近人体构造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指距d和身高h成某种关系.如表是测得的指距与身高的一组数据:指距d(cm)20 21 22 23身高h(cm)160 169 178 187根据上表解决下面这个实际问题: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可预测他的指距约为()A.25.3厘米B.26.3厘米C.27.3厘米D.28.3厘米10.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PQ为∠APB的平分线B.PA=PBC.点A、B到PQ的距离不相等 D.∠APQ=∠BPQ11.已知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则代数式m2﹣m+2020的值为()A.2020 B.2020 C.2020 D.2020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 上,联结EF、CF,那么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是()①∠DCF=∠BCD;②EF=CF;③S△BEC=2S△CEF;④∠DFE=3∠AEF.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3.计算:sin30°+2﹣1+= .14.如图,在△ABC中,AB=AC,∠A=40°,点D在AC上,BD=BC,则∠ABD的度数是°.15.如图,已知AB是⊙O的一条直径,延长AB至C点,使得AC=3BC,CD与⊙O相切,切点为D.若CD=3,则线段BC的长度等于.1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已知△DEF的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7.目前,步行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健身方法之一,通过手机可以计算行走的步数与相应的能量消耗.对比手机数据发现小琼步行12 000步与小博步行9 000步消耗的能量相同.若每消耗1千卡能量小琼行走的步数比小博多10步,求小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步.18.如图,在A处看建筑物CD的顶端D的仰角为α,且tanα=0.7,向前行进3米到达B 处,从B处看D的仰角为45°(图中各点均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CD⊥AC),则建筑物CD的高度为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6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演推过程.19.(8分)设A=,B=(1)求A与B的差;(2)若A与B的值相等,求x的值.20.(8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a﹣2=0.(1)当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时,求a的值及该方程的另一根;(2)求证:不论a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8分)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图①中m的值为;(Ⅱ)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Ⅲ)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号运动鞋多少双?22.(8分)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D=60°且AB=6,过O点作OE⊥AC,垂足为E.(1)求OE的长;(2)若OE的延长线交⊙O于点F,求弦AF、AC和弧CF围成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S.23.(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交于点A(3,1),且过点B(0,﹣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点P是x轴上一点,且△ABP的面积是3,求点P的坐标.24.(9分)如图,△ABC中,∠ACB=90°,BC=6,AC=8.点E与点B在AC的同侧,且AE ⊥AC.(1)如图1,点E不与点A重合,连结CE交AB于点P.设AE=x,A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点E,使△PAE与△ABC相似,若存在,求A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B作BD⊥AE,垂足为D.将以点E为圆心,ED为半径的圆记为⊙E.若点C到⊙E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8,求⊙E的半径.25.(11分)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A(3,0),B(1,0),交y轴于点C,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从C点沿抛物线向A点运动(点P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直线AC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PD长度的最大值;(3)△APD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P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MC|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涂对得3分,满分36分.1.比﹣1小2020的数是()A.﹣2020 B.2020 C.﹣2020 D.2020【考点】1A:有理数的减法.【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2020=﹣202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练掌握减法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考点】P3: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0.0000025米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5×10﹣7B.2.5×10﹣6C.25×10﹣7D.0.25×10﹣5【考点】1J: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25=2.5×10﹣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4.如图,等腰直角三角板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若a∥b,∠1=35°,则∠2的度数为()A.35° B.15° C.10° D.5°【考点】JA: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D=55°,即可得出∠2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CB=45°,∴∠1+∠BAC=35°+90°=125°,∵a∥b,∴∠ACD=180°﹣125°=55°,∴∠2=∠ACD﹣∠ACB=55°﹣45°=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D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C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根据找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找出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1,由②得:x<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经过点(sin45°,cos30°)的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C.相离 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考点】MB: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5:坐标与图形性质;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设直线经过的点为A,若点A在圆内则直线和圆一定相交;若点在圆上或圆外则直线和圆有可能相交或相切或相离,所以先要计算OA的长和半径2比较大小再做选择.【解答】解:设直线经过的点为A,∵点A的坐标为(sin45°,cos30°),∴OA==,∵圆的半径为2,∴OA<2,∴点A在圆内,∴直线和圆一定相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到的知识点有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的运用,判定点A和圆的位置关系是解题关键.7.已知a+b=53,a﹣b=38,则a2﹣b2的值为()A.15 B.38 C.53 D.2020【考点】4F:平方差公式.【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2﹣b2=(a+b)(a﹣b)∴a2﹣b2=53×38=20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8.某校安排三辆车,组织九年级学生团员去敬老院参加学雷锋活动,其中小王与小菲都可以从这三辆车中任选一辆搭乘,则小王与小菲同车的概率为()A. B. C. D.【考点】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列举出所有情况,看在同一辆车的情况数占总情况数的多少即可.【解答】解:设3辆车分别为A,B,C,共有9种情况,在同一辆车的情况数有3种,所以坐同一辆车的概率为,故选A.【点评】考查概率的求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得到在同一辆车的情况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大拇指与小拇指尽量张开时,两指尖的距离称为指距.根据最近人体构造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指距d和身高h成某种关系.如表是测得的指距与身高的一组数据:指距d(cm)20 21 22 23身高h(cm)160 169 178 187根据上表解决下面这个实际问题: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可预测他的指距约为()A.25.3厘米B.26.3厘米C.27.3厘米D.28.3厘米【考点】FH: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y=226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kx+b,,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9x﹣20,当y=226时,9x﹣20=226,x=27.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在解题时要能根据题意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本题的关键.10.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PQ为∠APB的平分线B.PA=PBC.点A、B到PQ的距离不相等 D.∠APQ=∠BPQ【考点】N2:作图—基本作图.【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PQ是∠APB的平分线,∴A,B,D正确;∵PQ是∠APB的平分线,PA=PB,∴点A、B到PQ的距离相等,故C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已知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则代数式m2﹣m+2020的值为()A.2020 B.2020 C.2020 D.2020【考点】HA: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先求出m2﹣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m2﹣m﹣1=0,∴m2﹣m=1,∴m2﹣m+2020=1+2020=20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熟知x轴上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 上,联结EF、CF,那么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是()①∠DCF=∠BCD;②EF=CF;③S△BEC=2S△CEF;④∠DFE=3∠AEF.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易得AF=FD=CD,继而证得①∠DCF=∠BCD;然后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DMF(ASA),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①∵F是AD的中点,∴AF=FD,∵在▱ABCD中,AD=2AB,∴AF=FD=CD,∴∠DFC=∠DCF,∵AD∥BC,∴∠DFC=∠FCB,∴∠DCF=∠BCF,∴∠DCF=∠BCD,故此选项正确;②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MDF,∵F为AD中点,∴AF=FD,在△AEF和△DFM中,,∴△AEF≌△DMF(ASA),∴FE=MF,∠AEF=∠M,∵CE⊥AB,∴∠AEC=90°,∴∠AEC=∠ECD=90°,∵FM=EF,∴FC=FM,故②正确;③∵EF=FM,∴S△EFC=S△CFM,∵MC>BE,∴S△BEC<2S△EFC故S△BEC=2S△CEF错误;④设∠FEC=x,则∠FCE=x,∴∠DCF=∠DFC=90°﹣x,∴∠EFC=180°﹣2x,∴∠EFD=90°﹣x+180°﹣2x=270°﹣3x,∵∠AEF=90°﹣x,∴∠DFE=3∠AEF,故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AEF ≌△DME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3.计算:sin30°+2﹣1+= 3 .【考点】2C:实数的运算;6F:负整数指数幂;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首先计算乘方和开方,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sin30°+2﹣1+=0.5+0.5+2=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14.如图,在△ABC中,AB=AC,∠A=40°,点D在AC上,BD=BC,则∠ABD的度数是30 °.【考点】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C,再求出∠CBD,然后根据∠ABD=∠ABC ﹣∠CB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AC,∠A=40°,∴∠ABC=∠C=(180°﹣40°)=70°,∵BD=BC,∴∠CBD=180°﹣70°×2=40°,∴∠ABD=∠ABC﹣∠CBD=70°﹣40°=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AB是⊙O的一条直径,延长AB至C点,使得AC=3BC,CD与⊙O相切,切点为D.若CD=3,则线段BC的长度等于.【考点】MC:切线的性质.【分析】如图,连接DO,首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可以得到∠ODC=90°,又AC=3BC,O为AB的中点,由此可以得到∠C=30°,接着利用30°的直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DO,∵CD是⊙O切线,∴OD⊥CD,∴∠ODC=90°,而AB是⊙O的一条直径,AC=3BC,∴AB=2BC=OC=2OD,∴∠C=30°,∴OD=CD,∵CD=3,∴BC=O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1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已知△DEF的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 .【考点】S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D∥BC,AD=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可得△DEF∽△BCF,再根据E是AD中点,易求出相似比,从而可求△BCF的面积,再利用△BCF与△DEF是同高的三角形,则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从而易求△DCF的面积,进而可求▱ABCD的面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DEF∽△BCF,∴S△DEF:S△BCF=()2,又∵E是AD中点,∴DE=AD=BC,∴DE:BC=DF:BF=1:2,∴S△DEF:S△BCF=1:4,∴S△BCF=4,又∵DF:BF=1:2,∴S△DCF=2,∴S▱ABCD=2(S△DCF+S△BCF)=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同高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之比,先求出△BCF的面积.17.目前,步行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健身方法之一,通过手机可以计算行走的步数与相应的能量消耗.对比手机数据发现小琼步行12 000步与小博步行9 000步消耗的能量相同.若每消耗1千卡能量小琼行走的步数比小博多10步,求小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30 步.【考点】B7: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小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x步,则小琼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x+10)步,然后利用小琼步行12 000步与小博步行9 000步消耗的能量相同列方程,然后分式方程,再进行检验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小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x步,则小琼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x+10)步,根据题意得=,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方程的解.答:小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30步.【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列、解、验、答.必须严格按照这5步进行做题,规范解题步骤,另外还要注意完整性:如设和答叙述要完整,要写出单位等.18.如图,在A处看建筑物CD的顶端D的仰角为α,且tanα=0.7,向前行进3米到达B 处,从B处看D的仰角为45°(图中各点均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CD⊥AC),则建筑物CD的高度为7 米.【考点】TA: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根据∠DBC=45°,得到BC=CD,根据tanα=0.7和正切的概念列出算式,解出算式得到答案.【解答】解:∵∠DBC=45°,∴BC=CD,tanα==,则=,解得CD=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仰角和俯角的概念.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6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演推过程.19.设A=,B=(1)求A与B的差;(2)若A与B的值相等,求x的值.【考点】B3:解分式方程;6B:分式的加减法.【分析】(1)首先通分,然后利用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则求解;(2)根据A和B两个式子的值相等,即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1)A﹣B====(2)∵A=B∴去分母,得2(x+1)=x去括号,得2x+2=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2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解.【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注意检验.20.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a﹣2=0.(1)当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时,求a的值及该方程的另一根;(2)求证:不论a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考点】AA:根的判别式.【分析】(1)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a,x•1=a﹣2,求出即可;(2)写出根的判别式,配方后得到完全平方式,进行解答.【解答】解:(1)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a,x•1=a﹣2,解得:x=﹣,a=,即a=,方程的另一个根为﹣;(2)∵△=a2﹣4(a﹣2)=a2﹣4a+8=a2﹣4a+4+4=(a﹣2)2+4>0,∴不论a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注意:如果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a≠0)的两个根,则x1+x2=﹣,x1•x2=,要记牢公式,灵活运用.21.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0 ,图①中m的值为15 ;(Ⅱ)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Ⅲ)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号运动鞋多少双?【考点】VC:条形统计图;V5:用样本估计总体;VB:扇形统计图;W4:中位数;W5:众数.【分析】(Ⅰ)根据条形统计图求出总人数即可;由扇形统计图以及单位1,求出m的值即可;(Ⅱ)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即为众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求出中位数即可;(Ⅲ)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Ⅰ)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6+12+10+8+4=40,图①中m的值为100﹣30﹣25﹣20﹣10=15;故答案为:40;15;(Ⅱ)∵在这组样本数据中,35出现了12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样本数据的众数为35;∵将这组样本数据从小到大得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为36,∴中位数为=36;(Ⅲ)∵在40名学生中,鞋号为35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0%,∴由样本数据,估计学校各年级中学生鞋号为35的人数比例约为30%,则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有200×30%=60双为35号.【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2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D=60°且AB=6,过O点作OE⊥AC,垂足为E.(1)求OE的长;(2)若OE的延长线交⊙O于点F,求弦AF、AC和弧CF围成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S.【考点】MO:扇形面积的计算;KO: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M2:垂径定理;M5:圆周角定理.【分析】(1)根据∠D=60°,可得出∠B=60°,继而求出BC,判断出OE是△ABC的中位线,就可得出OE的长;(2)连接OC,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扇形FOC的面积.【解答】解:(1)∵∠D=60°,∴∠B=60°(圆周角定理),又∵AB=6,∴BC=3,∵AB是⊙O的直径,∴∠ACB=90°,∵OE⊥AC,∴OE∥BC,又∵点O是AB中点,∴OE是△ABC的中位线,∴OE=BC=;(2)连接OC,则易得△COE≌△AFE,故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FOC的面积,S扇形FOC==π.即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及圆周角定理及垂径定理的知识,综合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难点在第二问,注意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交于点A(3,1),且过点B(0,﹣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点P是x轴上一点,且△ABP的面积是3,求点P的坐标.【考点】G8: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求得AB与x轴的交点,设交点是C,然后根据S△ABP=S△ACP+S△BCP即可列方程求得P 的横坐标.【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过点A(3,1),∴3=∴m=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过点A(3,1)和B(0,﹣2).∴,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令y=0,∴x﹣2=0,x=2,∴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C的坐标为(2,0).∵S△ABP=3,PC×1+PC×2=3.∴PC=2,∴点P的坐标为(0,0)、(4,0).【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正确根据S△ABP=S+S△BCP列方程是关键.△ACP24.如图,△ABC中,∠ACB=90°,BC=6,AC=8.点E与点B在AC的同侧,且AE⊥AC.(1)如图1,点E不与点A重合,连结CE交AB于点P.设AE=x,A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点E,使△PAE与△ABC相似,若存在,求A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B作BD⊥AE,垂足为D.将以点E为圆心,ED为半径的圆记为⊙E.若点C到⊙E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8,求⊙E的半径.【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1)由AE⊥AC,∠ACB=90°,可得AE∥BC,然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得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由题意易得要使△PAE与△ABC相似,只有∠EPA=90°,即CE⊥AB,然后由△ABC∽△EAC,求得答案;(3)易得点C必在⊙E外部,此时点C到⊙E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CE﹣DE.然后分别从当点E在线段AD上时与当点E在线段AD延长线上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AE⊥AC,∠ACB=90°,∴AE∥BC,∴=,∵BC=6,AC=8,∴AB==10,∵AE=x,AP=y,∴=,∴y=(x>0);(2)∵∠ACB=90°,而∠PAE与∠PEA都是锐角,∴要使△PAE与△ABC相似,只有∠EPA=90°,即CE⊥AB,此时△ABC∽△EAC,则=,∴AE=.故存在点E,使△ABC∽△EAP,此时AE=;(3)∵点C必在⊙E外部,∴此时点C到⊙E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CE﹣DE.设AE=x.①当点E在线段AD上时,ED=6﹣x,EC=6﹣x+8=14﹣x,∴x2+82=(14﹣x)2,解得:x=,即⊙E的半径为.②当点E在线段AD延长线上时,ED=x﹣6,EC=x﹣6+8=x+2,∴x2+82=(x+2)2,解得:x=15,即⊙E的半径为9.∴⊙E的半径为9或.【点评】此题属于圆的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25.(11分)(2020•盘锦)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A(3,0),B(1,0),交y轴于点C,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从C点沿抛物线向A点运动(点P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直线AC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PD长度的最大值;(3)△APD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P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MC|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得到b、c的值,即可得解;(2)求出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再根据抛物线解析式设出点P的坐标,然后表示出PD的长度,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3)①∠APD是直角时,点P与点B重合,②求出抛物线顶点坐标,然后判断出点P为在抛物线顶点时,∠PAD是直角,分别写出点P的坐标即可;(4)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MA=MB,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点M 为直线CB与对称轴交点时,|MA﹣MC|最大,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再求解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过点A(3,0),B(1,0),∴,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2)令x=0,则y=3,∴点C(0,3),则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设点P(x,x2﹣4x+3),∵PD∥y轴,∴点D(x,﹣x+3),∴PD=(﹣x+3)﹣(x2﹣4x+3)=﹣x2+3x=﹣(x﹣)2+,∵a=﹣1<0,∴当x=时,线段PD的长度有最大值;(3)①∠APD是直角时,点P与点B重合,此时,点P(1,0),②∵y=x2﹣4x+3=(x﹣2)2﹣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A(3,0),∴点P为在抛物线顶点时,∠PAD=45°+45°=90°,此时,点P(2,﹣1),综上所述,点P(1,0)或(2,﹣1)时,△APD能构成直角三角形;(4)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对称轴垂直平分AB,∴MA=MB,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MA﹣MC|<BC,∴当M、B、C三点共线时,|MA﹣MC|最大,为BC的长度,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3,∵抛物线y=x2﹣4x+3的对称轴为直线x=2,∴当x=2时,y=﹣3×2+3=﹣3,∴点M(2,﹣3),即,抛物线对称轴上存在点M(2,﹣3),使|MA﹣MC|最大.【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以及顶点坐标的求解,(2)整理出PD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3)关键在于利用点的坐标特征作出判断,(4)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点M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