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
者和胡格诺教派。著有模仿《十日谈》的《七日谈》。她的宫苑 成了受教会迫害的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的避难所。
法国的人文主义作家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分别以“七星诗社”和拉伯雷为代表。
七 星 诗 社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 杜贝雷等7人组成,故名“七星诗社”。他们肯定生活,
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
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 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他们在发 展法兰西民族语言及文艺理论方面有独特贡献,其宣言 《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艺批
评著作。
拉 伯 雷
拉伯雷(Rabelais,1493-1553):法国人
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法兰 西民族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洲文 艺复兴的最重要作家之一。拉伯雷属于 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
文主义者。
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克提斯说:
“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 时代。” “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在《十日谈》 嘹亮的号角声中揭开序幕的。”(方平)
最重要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它
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名誉。
薄伽丘
《十 日 谈》
博亚尔多(Boiardo, 1441?-1494) :《热恋的奥尔兰多》 (Roland in Love, 1487)
康帕内拉(Campanella, 1568-1639) :《太阳城》 (City of the Sun, 1623)
法国文学
法国的文艺复 兴晚于意大利,兴 起于16世纪二、三 十年代。16世纪的 法国文学,上半期 小说比较繁荣,中 期诗歌和戏剧得到 发展,后期散文盛 行。法国人文主义 文学的代表是作家 拉伯雷。
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佛罗伦萨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个近代国家”。佛
罗伦萨所以能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所
以能产生这样多的诗人、艺术家、思想家,乃是
因为它是社会变动最多的国家,在那里文学家和 艺术家能享受充分自由。
——〔瑞士〕雅各布· 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的统治者最早打破了封建传统,实行新型
《歌集》使彼特拉克诗名不朽,也使“彼特拉克诗体”即十 四行诗成为新诗的最初一种形式。 彼特拉克因叙事史诗《阿非利加》而获得“桂冠诗人”的殊 荣。史诗中隐含了他的政治理想。他理想中的意大利是一个世 俗政权统治下的国土,一个君主政体的统一国家。
薄 伽 丘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意大利文艺
《巨人传》的思想内容
统治者及其国家机器。
1、反封建,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最高
2、反教会,蔑视宗教权威。
3、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德、廉、美修道
院(唯一院规:“为所欲为” ) 。
《巨人传》的艺术特色
蒙
田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作 家、思想家,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著有《随笔 集》三卷。具有怀疑论思想,阐明了新兴资产阶级 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他主张“只有怀疑才能够判断 和论定”,不要说“我懂得”,而要说“我懂得什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三)文艺复兴的实质与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14至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 和文化领域里发动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 运动动。文艺复兴表面上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但 其实质是借用古代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反对宗教神学, 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它冲破了天主 教会的精神枷锁,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资本主 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了精神动力。它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 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文化振兴的出发点,是恩格斯称之 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 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四)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这个词源于拉丁文humanismus,有多种含义, 可译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在我国,一般将人 文主义用来专指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教会、反封建 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 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要内涵:以人权反对神权;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 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历史作用: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唤醒了人 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 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是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开拓性的贡献:开创了 欧洲文学史上短篇小说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十日谈》插图
独特的艺术结构:框架
式结构。
其他重要作家
塔索(Tasso, 1544-1595) :《解放的耶路撒冷》
(Jerusalem Delivered)
阿里奥斯托(Ariosto, 1474-1533) :《疯狂的奥尔兰多》 (又译《疯狂的罗兰》,The Madness of Roland, 1516)
的知识巨人。
《巨人传》(1531—1564)取材于中世纪民间传说,主要描写
巨人卡冈都亚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这是一部奇书,表
面上充满荒诞不经乃至粗鄙俚俗的笑料,却成功地阐释和传播
了深刻严肃的人文主义思想,其内涵非常丰富。
《巨 人 传》
《巨人传》是反映16世纪上半期法国封建社会的巨大画卷,
是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服务的新型小说。
人文主义文学概况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早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就成了当时人文主义文学 家对神学体系否定的主要方式。
中期 (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中叶),主要成就在法国、意
大利和英国。描绘巨人形象,展示巨人思想和行动。
晚期(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主要成就在西班牙和英
到这样的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
原因。
——〔瑞士〕雅各布· 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彼 特 拉 克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 的先驱,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最早 提出“人学”与“神学”的概念,被 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享有“人 文主义之父”的美誉。由于他的十四 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后人还尊他为“诗圣”。他成为享誉 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
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 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 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 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
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么呢?”。
作家P· 博克在他的研究著作《蒙田》里,把蒙田称
为 “一位早产的现代人物”。
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的文艺 复兴运动开始于16 世纪初,到16世纪 后半期和17世纪初, 西班牙文学进入 “黄金时代”,其 文学成就主要在小 说和戏剧领域。伟 大的人文主义作家 塞万提斯是其光辉 的代表。
流浪汉小说
国。除了前两个时期的内容外,对人自身矛盾的关注,
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此
时文学的突出内容。
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出现最早 的国家,也是人文主 义文学的发祥地。继 但丁之后,在佛罗伦 萨出现了人文主义文 学最早、最重要的代 表作家彼特拉克和薄 伽丘,他们与但丁一 起被称为“佛罗伦萨 三杰” 。
小说讲的是欧洲大瘟疫时期,十位贵族青年到郊外避难,约
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十天,这就是《十日谈》 书名的由来。
《十 日 谈》
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提克斯把《十日谈》与《神曲》相提
并论,称其为“人曲”,认为它是《神曲》的俗本。
抨击禁欲主义,揭露宗教人士的虚伪和神学教条对人的正常
欲望的压抑,这是《十日谈》主题之一。 小说的另一主旨就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地抱在怀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 的幸福。” ——彼特拉克
彼 特 拉 克
《歌集》又称《未完成的俗语集》, 含360多首14行诗和抒情短诗。歌颂 尘世的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 映出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热爱 现世生活的新型世界观。 “圣母劳拉之生” “圣母劳拉之死”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部分地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人文主义者毕代的建议下,于1530年建立法 兰西学院,以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莱语为主,并批准印行 希腊文书籍。法兰西学院与教会控制的巴黎大学呈分庭抗礼之势。
弗朗索瓦的姐姐玛格丽特•德•那伐尔(1492-1549)支持人文主义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文学概况
民间文学与封建文学
意 大 利 米 开 朗 琪 罗 广 场 大 卫 塑 像
导
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 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 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 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取消了个人思想 的自由,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14世纪以 来,新生的资产阶级充分享受人世生活,力求冲破教会设 置的思想障碍,于是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由于当时 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教会视为异 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因此 这场运动被称做文艺复兴运动,它催生出众多彪炳史册的 思想文化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