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的解读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的解读

参考文献
Fanshan M.IAn training
011
ro]e[J].Resuscitation.20:15,87:44.50.1)OI:10
j.resuscitation.2014
1 1.015.

1016/
[9]\Vutzler
A,Bannehr M.VOll Ulmenstein S,et the
是对12项临床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共6
538
例OHCA机械按压装置与人工按压比较,机械按压 ROSC率较人工按压高016]。总体上看,就目前的研
究而言,机械按压CPR与人工按压CPR相比各有优 点,复苏效果相当。可能是由于机械装置本身制作
目前临床监测心肺复苏质量的方法技术主要有 三类¨…。第一类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肺复苏实施技
resuscitation update Tang Ziren.
Zha,o
of Emergenc)’,Beijing
Cluloyang Hospitol,Beijing 1 007020,China(Tang
ZR);Emergent),Department of
Ftqian
Provincial Hospital,Fuzhou 35000 1
3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MTH)是目前唯一被临床实践 大量证实能改善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神经功能预 后的临床治疗措施,AHA指南接受了2002年的两
著提高CCF,提高除颤成功率。此外,2015《指南 更新》建议在培训中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这将 促使高仿真模型在培训中的推广。通过引入相应传 感器对按压过程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反馈,有助于
术的监测,包括按压深度、频率,胸廓回弹、用胸
不够精良或施救者对设备熟悉程度欠佳等原因,才
造成目前两种按压方式相当的局面。这也体现了指
外按压分(CCF: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过程的 时间比,评价按压中断的程度¨¨)等指标。这类
技术主要通过测量按压位置的加速度改变或者胸部 阻抗等参数的改变来测量,且数据能够完整被记 录,可作复苏后的小结和质量分析的研究。第二类 是能够直接反映心肺复苏效果的技术。冠脉灌注 (CPP)是最经典的指标,也是心肺复苏质量评价
万方数据
I主垡釜趁医堂盘查呈Q!鱼生!旦筮堑鲞笠!翅鱼!!也』垦塑!垡丛型:』垫!!型2Q!鱼:!!!:!!:盟!:!
・5・
内的研究结果虽然存在矛盾,但专家们在不同温度 对神经功能影响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同时,指南 目前认定的这个相对宽泛的温度管理范围也反映出 在寻找最佳目标温度的研究中依然缺乏强有力的基 础和临床证据。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远未 阐释清楚,在该领域内仍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现代CPR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研究者对于 CPR的机制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CPR的总体成功率 和患者出院生存率仍不容乐观。在心肺复苏持续的质 量改进、机械装置的研发以及亚低温治疗等领域,许 多新的理念还需要通过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迸一步证实,我们还需不懈地努力。
评估流程形成的共识,按照2015《指南更新》的要
求,我们急需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同时, 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优化复苏流程。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 操作的质量,让学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 技术¨之】。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已经成功引 入国内6年,改变了国内心肺复苏培训的理念、模
Chin,n(Zhao S);Well Institut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Universi0,of Southern California.
㈣(Zhao S,T(1ng
WC)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通市民接受到规范化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1.1
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的
农村、偏远地区。所以要继续加强高质量心肺复苏 技术的培训。目前证实的最有效的心肺复苏技能培 训的方式之一就是以视频和模拟教学为基础的、高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
质量复苏理念的培训模式。5『。但令人遗憾的是,国 内有很多只重形式、不懂内涵的心肺复苏培训,很
南审查制度的严谨性和科学发展的前瞻性之间的矛 盾。根据证据评估原则和流程,指南编写不能涉及 任何相关利益冲突,导致机械复苏装置的推广一定
程度上滞后。探索有效、安全的机械CPR装置是大 势所趋,但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支持CPR 替代装置能够提高生存的高级别证据较少,但在特 殊场合,如在救护车、楼道等转运途中、冠脉介入 室、器官捐献手术前的维持阶段等,已被推荐使用。 施救者使用前必须全面了解装置的生理学机制、各 自的局限性并熟悉操作流程,以减少因操作不当或 使用延迟造成的失误。
use
J.Perfomlance
or
chest compressions with device:A
of

1)ew
audio—visua|feedhack
care
randomized,nanikin
study in
heahh
professioua]s
[J].Resuscitation,2015,87:81-85.1)OI:10.1016/j.
resuscitation.2014.10.004.
[10]郑亮亮,徐军,于学忠,等.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质量监测 [J].1}i国急救医学,2013.33(11):976-980.1)01: 10.3969/j.issn.1002—1949.2013.1
Zheng 15I一,xu l。005.
J,Yu XZ,el aI.Quality monitoring arid control
!型苎釜趁医堂鍪查兰Q!鱼笙!旦筮堑鲞笙!塑业i!!』坠!!!:g幽型:』!!!!!型!Q!鱼:y!!:!i:堕!:1
・述评・
20 1 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的解读
唐子人赵粜唐万春
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唐子人);350001
福州,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
(赵粜);美国南加州大学Weil危重病研究院(赵粜、唐万春)
[1 1]Christenson J,Andrusiek
compression fraction hostlital
detemfines
patients
witll
ventricularfilMllation[J].Circulation,2009,120(13):
161/CIRCUIAl’IONAHA.109.852202.
了机械复苏装置的市场化,根据不同生理学原理设
计的按压辅助设备得到了不断发展。大量动物和临
多中心研究对比了36℃和33℃两种温度管理,发
现二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川。
床数据显示,机械性CPR维持较好的血流动力学,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能不间断按压而突显优势。尽管
如此,至今仍缺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或反对机 械复苏装置能常规取代徒手按压。 很多研究¨3。141表明院外心搏骤停(osca)时, 机械按压与接受常规CPR比较,入院生存率和出院 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规模实验也表明机 械按压与人工按压CPR两组,在4 h生存率、6个月 生存率及神经学良好转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但
1.2
2015《指南更新》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
与2010年指南比较,前者提出按压过程的上限:胸 外按压速率100~120次/min;按压幅度至少5
Cnl,
不超过6 cm。同时,继续强调了按压后胸廓完全回
弹,并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这无
论是对专业、或是非专业救援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但毕竟指南只是证据审查专家基于国际循证
多一线医务人员仍然缺乏基本的复苏知识和技术的 更新培训,这也成为阻碍我国心肺复苏水平提高的 重要原因。因此,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建立更加全 面、科学的心肺复苏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中国的医 护人员以及非专业人员通过培训使他们准确、及早 地识别可能心搏骤停,真正掌握高质量的最新的心 肺复苏知识技术;增加自信,敢于在现场实施有效 的心肺复苏,使更多的生命得到有效的救治。
RH。Verlmek PR,et aI.The impact of
重视心肺复苏实施的质量监测与反馈 临床上,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最简单过观察,凭借 训练和抢救的经验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再联合患 者面色改变、大动脉搏动、瞳孔改变等情况综合评
价心肺复苏实施的质量,提供信息反馈。但众所周
知,这样的监测不够客观、准确,而且有研究表明 如此反馈效果不佳∞J。现在大家对心肺复苏质量的
但在我国基层医疗单位中,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 未能真正掌握CPR¨1,国内有研究发现基层医务人 员掌握CPR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较差, 合格率仅为8.33%和12.50%.4 2。可想而知,普通 市民的合格率会更低,这种培训的规模仍远远不能
AHA)在2015年10月中旬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 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
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复苏委员会将 CPR替代技术和装置的内容纳入指南,进一步推动
结局。目前,虽然围绕亚低温治疗进行了很多的相
关研究¨9。26 o,但关于亚低温的最佳策略仍未达成广 泛共识。主要的焦点问题集中在目标人群的选择、 亚低温治疗开始的时间、治疗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 最佳目标温度的选择等方面。2013年发表的一项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1.003
Interpretation of 2015 American Heart Shetl,Tang Wanchun Departmen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