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籍装帧设计论文之趋势

书籍装帧设计论文之趋势

书籍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完美产物,也是传播知识、积淀文化的工具,自人类文明诞生,书籍就以其信息承载量大,成为人们表达思想、舒解情怀的载体,并依靠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诞生而产生,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仅仅只注重书籍的实用功能,而是从艺术、工艺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到它身上所存在的审美价值,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是具有时代性的,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设计审美特征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指导装帧设计实践工作。

只有在审美特征上进行书籍装帧的艺术设计,才能创造出更具品味的装帧艺术作品。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而书籍装帧属于艺术范畴。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特点。

对书籍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设计正是书籍装帧艺术的任务。

早期的书籍形式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时期,装帧艺术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研究书籍装帧艺术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时代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应当与当时的经济水平,即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相关联,不能脱离书籍本身的条件而单独发展。

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流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本课题的装帧设计就是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装帧设计的民族风格与现代特色。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传统”是个复杂的词,是实践长河里冲不掉的东西。

“装帧”还没有形成深厚传统。

传统的东西并不都好,但好的东西一定要有传统精神。

《家庭书架丛书》的装帧设计是建立在中国的“书卷气”的基础之上,它代表着在书籍发展历史上的一种文化,其内涵是讲究气韵。

品位的审美方式,也是“书卷气”内涵的精华所在。

与西方审美观念中注重外在、实体,注重分析的观念不同,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美的气韵,以及把握在茫茫宇宙中静观凝神的节奏。

如何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弘扬民族文化,使之更加具有书卷气?如何实现书籍设计的外在美观与内在功能的和谐统一,使之更有品位?都是值得书籍装帧的设计者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就像一杯典雅四溢的佳酿,书籍的装帧设计,就被寄予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人们的高尚文化情操、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并经得起细细的品位和时间的考验。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家庭书架丛书》的装帧设计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一脉相传,先后运用不同的思维及手法将民族气质呈现出来,从而使书籍装帧的民族风格都呈现出古朴,简约,淡雅的美。

《家庭书架丛书》的装帧设计按照设计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来进行创造,同时受书籍内容的制约,也根据书籍的内容来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创造。

文化内涵和艺术的格调高低,决定了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品位,我按照设计流程,通过对《家庭书架丛书》整体形态的设计分析,来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有较完整的设计思路,同时讲究格调及总体观念,以自己的色彩,结构,构图来形成一种视觉秩序。

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给我们装帧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中国的装帧艺术设计正向着一个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在发展传统文化,对本土艺术语言继承的基础上,也应吸收外来文化,在全球化的艺术大环境下进行对现代审美趋势和现代艺术实验性的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全民的视觉文化素质,为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总体来说,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还任重而道远。

在现代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人类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新思维,新情感的表达……以往贯于书籍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

现代书籍的特征不仅仅再是单向性知识传递的平面式结构,而是变成了横向、纵向、多方位、反射式的相互牵连,触类旁通。

对于书籍本身,不止是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在读者而言,又是一个得到自身智慧想像扩张的机会。

这是现代书籍设计发展所造就出的新的设计需求。

本文以书籍设计形态学为立足点,研究现代环境中的中国书籍设计状况以及问题,进而分析探讨未来书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书籍设计的责任,力求提供给书籍设计者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另一种创作新方向,以增加书籍设计的多变性,跳脱书籍设计的固有工作范畴,对今后的书籍设计发展能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书籍是一个文化主体,它由形态、图文、材料、工艺等要素组成,书籍装帧是对书籍的函套、护封、封面、书脊、环村、霹页、正文、插图、封底等多个部分的设计与制作.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书籍的整体风格、思想感觉和文化品位.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之一,我国书籍历史悠久,书籍装帧也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书籍的商品特性日渐突出,书籍装帧设计存在盲目追求花哨,文化味与和谐美缺失的低俗走向.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大力倡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悠久传统的文化修养,重视文化品位的提升,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摘要】: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书籍装帧设计材质理念1.书籍装帧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

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我们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

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

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传统的书籍装帧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1.使用范围有限。

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

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

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

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3.当代书籍装帧的要求和思路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

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

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

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

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图一像我们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

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

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4.大胆使用不同材质实现装帧功能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结语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03—193.[2]郑军华慧.书籍装帧设计[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1—46[3]邱陵.画家与装帧[C].见:杭间张丽娉编.清华艺术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95—205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作为传播媒介主要手段之一的书籍,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角色。

在科技资讯时代,现代书籍设计已极大地超越了传统书籍设计的内涵。

时代要求设计师修正原有的思维模式,与时代同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职责与任务。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