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一般用Al2(SO4)3,聚氯化铝(PAC)和铝酸钠(NaAlO2) 2)铁盐除磷:FePO4 、 Fe(OH)3
一般用FeCl2、FeSO4 或 FeCl3 、Fe2(SO4)3
3)石灰混凝除磷:
2 5Ca 2 4OH 3HPO4 Ca5 (OH )(PO4 ) 3 3H 2O
二、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因素
①溶解氧: l厌氧池内:绝对的厌氧,即使是NO3-等也不允许存在; l好氧池内:充足的溶解氧。 ②污泥龄: l剩余污泥对脱磷效果有很大影响,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
污泥多,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
l 有报道称:污泥龄为 30d ,除磷率为 40%;污泥龄为 17d,
除磷率为50%;而污泥龄为5d时,除磷率高达87%。
一、巴颠甫(Bardenph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工艺特点: 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两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 功能,同时又兼有二、三项辅助功能; 脱氮除磷的效果良好。 工艺复杂,反应器单元多,运行繁琐,成本高
二、A—A—O(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工艺特点: l工艺流程比较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短 l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不利于丝状菌生长,污泥膨胀 较少发生; l无需投药,两个A段只需轻缓搅拌, 只有O段供氧, 运行费用低。
3
2
2 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碳源:
①废水中有机物,若BOD5/TKN>3~5时,即可; ②外加碳源,多为甲醇; ③内源呼吸碳源—细菌体内的原生物质及其贮存 的有机物。 • 适宜pH:6.5~7.5; • 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
• 适宜温度:20~40C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二、Phostrip除磷工艺——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相结合
二、Phostrip除磷工艺
工艺特点: • 除磷效果好,处理出水的含磷量一般低于1mg/l;
• 污泥的含磷量高,一般为2.1~7.1%; • 石灰用量较低; • 污泥的SVI低于100,污泥易于沉淀、浓缩、脱水, 污泥肥分高,不易膨胀。
第六节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又称“前臵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
二、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A—O工艺)

优点:
以污水中有机物为反硝化碳源,无须外加 在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 碱度的一半左右; 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以进一氮,有可能在二沉池中进行反 硝化,造成污泥上浮
三、氧化沟生物脱氮工艺
四、生物转盘硝化脱氮工艺
好氧碳化及硝化
进 水
BOD去除
缺氧 脱氮
好氧
第五节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与技术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
生物法与化学法结合的除磷工艺

一、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工艺)
一、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工艺)
工艺特点: • 水力停留时间为3~6h; • 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一般在2700~3000mg/l; • 磷的去除效果好(~70%),出水中磷的含量低于1mg/l; • 污泥中的磷含量约为4%,肥效好; • SVI小于100,易沉淀,不易膨胀。
反硝化细菌 (异养型)
N2
NO2-N
反硝化细菌 (异养型)
③反硝化作用
第三节 废水生物除磷原理
(1)有关废水中的磷的基本概念: • 废水中的存在形式: 无机磷酸盐(H2PO4-、HPO42-、PO43-)、 聚磷酸盐 有机磷,等; • 所有细菌都从环境中摄取磷;

磷细菌(也称为聚磷菌、除磷菌),可过量、超出生 理需要的摄取磷,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贮存在细胞体 内, 从系统中排出这种高磷污泥,就可达到除磷的目的。
1、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①碳化: ②氨化:
1、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 由Barth首先开创;
• 三级各自具有独立的污泥系统; • 优点: 氨化、硝化、反硝化是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 行,反应速率快且较彻底; • 缺点: 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二、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A—O工艺)
这一平衡受pH的影响,pH为10.5~11.5时,因废水中的 氮呈饱和状态而逸出,所以吹脱法常需加石灰。 进水
石灰或 石灰乳
调节pH值 沉淀池 吹 脱 塔
出水
排泥
吹脱法脱氨工艺流程
二、脱氮的物化法
2)加氯法去除氨氮:
NH 4 HOCl NH 2Cl H H 2O
2NH 2Cl HOCl N 2 3Cl H 2O 3H
好氧或厌氧条件 碱度增大,pH值升高 O2或无氧 异养细菌 绝对好氧条件 碱度下降,pH值降低 O2 氨氧化细菌 (自养型) 亚硝化作用 绝对好氧条件 碱度和pH值无变化 O2 硝化细菌 -N (自养型) NO -N
3
有机氮
NH4+-N
NO2
①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②硝化作用
碱度增大,pH值升高 缺氧条件 有机物 有机物
每mgNH4+--N被氧化为氮气,至少需要7.5mg的氯。 NaOCl 进水
加氯反应池
吸活 附性 塔炭
出水
二、脱氮的物化法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去除氨氮:
采用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
进水
澄清或 过滤
沸石 离子 交换 床
再生 液脱 氮
NH3或N2
出水
三、除磷的物化法(混凝沉淀法)
1)铝盐除磷:
3 Al 3 PO4 AlPO4
减弱了。
⑦氧化还原电位: l好氧区的ORP: + 40~50mV;缺氧区的ORP: -160~ 5mV
第四节 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二、缺氧 — 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系统( A—O 工 艺) 三、氧化沟生物脱氮工艺 四、生物转盘生物脱氮工艺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羟磷灰石
第二节
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过程:
①氨化(ammonification) ——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 中被(好氧或厌氧)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 ②硝化 (nitrification) —— 由好氧自养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 NO2和NO3; ③反硝化 (denitrification) —— 缺氧条件下,在异养反硝化 菌的作用下将NO2和NO3还原转化为N2。
二、硝化反应(Nitrification)
• 分为两步:
NH 4 NO2
NO NO
由两组自养型硝化菌分步完成:
2
3
①氨氧化细菌,或亚硝化细菌(Nitrosomonas); ②亚硝酸盐氧化细菌,或硝化细菌(Nitrobacter)
1、硝化细菌的特性
●都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短杆菌和球菌; ●强烈好氧,不能在酸性条件下生长; ●无需有机物,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能源,以无机C (CO2或HCO3-)为碳源;
好氧环境中:
进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 进行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殖等生理 活动,部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 的形式积聚于体内,这就是好氧吸磷。
剩余污泥中包含过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也就是 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 普通活性污泥法通过同化作用除磷率可以达到 12%~20%。而具生物除磷功能的处理系统排放的剩 余污泥中含磷量可以占到干重5%~6%,去除率基本 可满足排放要求。
2、硝化反应过程及反应方程式:
②硝化反应: 加上合成,则:
400NO2 NH 4 4 H 2 CO3 HCO3 195O2 C5 H 7 O2 N 3 H 2 O 400NO3
NO2 0.5O2 NO3
硝酸盐细菌的产率是:0.02g/gNO2-N 氧化1mg
三、反硝化反应
1、反硝化反应过程及反硝化菌 • 定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 态氮(N2)的过程; • 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并不是一类专门的细菌,分 属近十个不同的属,存在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如变形 杆菌、假单胞菌等,土壤微生物中有 50%是这一类具有还原 硝酸盐能力的细菌; • 反硝化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以 NO2-N 或 NO3-N 为电子受体, 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而将氮还原; • ①同化反硝化,最终产物是有机氮化合物,是菌体的组成部 分; ②异化反硝化,最终产物为分子态的氮气。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概述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生物除磷原理 生物除磷工艺与技术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营养元素的危害
二、脱氮的物化法 三、除磷的物化法
一 营养元素的危害
• •
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
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 NO3和NO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三致”物质; 水中NO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 —— “Bluebaby”;
●化能自养型;
●生长缓慢,世代时间长。
2、硝化反应过程及反应方程式:
①亚硝化反应: 加上合成,则:
NH 4 1.5O2 NO2 H 2O 2H
55NH4++76O2+109HCO3C5H7O2N+54NO-2+57H2O+104H2CO3
●亚硝酸盐细菌的产率是:0.146g/g NH4+-N ●氧化1mg NH4+-N为NO2--N,需氧3.16mg ●氧化 1mg NH4+-N 为 NO2--N ,需消耗 7.08mg 碱度以 (CaCO3 计)

生物除磷的原理与过程
好氧条 件下, 除磷菌 过量摄 取磷
厌氧条 件下, 除磷菌 将磷释 放 I——PHB(聚羟基丁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