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座起重机技术规格书2020年1月目录1、起重机概述 (2)2、交货方式 (2)3、供货范围 (3)4、标准和规范 (3)5、起重机适用的自然条件 (5)6、主要技术参数 (5)7、起重机及各个机构工作级别 (6)8、设计要求、材料及制造工艺 (6)9、钢结构 (9)10、机构 (10)11、主要零部件 (14)12、吊钩、抓斗 (17)13、机器房、司机室及配置 (18)14、润滑系统 (21)15、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21)16、电气设备 (23)17、操作和控制 (28)18、通讯 (29)19、表面处理和涂漆 (29)20、外购配套件和外协件 (31)21、铭牌标记 (31)22、设计审查 (32)23、监造 (34)24、检验和实验文件 (35)25、使用、保养和修理手册 (36)26、安装、调试、运输 (36)27、试车和验收 (37)28、竣工资料 (38)29、技术培训 (39)30、售后服务 (40)31、主要配置 (41)32、随机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清单(每台机数量) (43)33、备品备件清单(每台机数量) (45)1、起重机概述门机用于码头的岸边门机轨道上,配置吊钩、抓斗,可用于重件、散货和集装箱的装卸作业。
属可用吊钩或抓斗进行装卸作业的多用途门机,起重机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制造,具有结构布局合理,机构动作灵活准确,使用安全可靠,维护保养方便等特点。
起重机能作起升、变幅、360°旋转及整机沿轨道行走。
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和旋转机构为工作机构,行走机构为非工作机构。
本门机为四连杆式起重机,在作业中,起升、变幅、旋转机构三个工作机构既可以单独动作,亦可以三个机构联合动作。
各机构的操作均能在司机室内实施。
该门座起重机设置超负荷限制器、防转装置、航空信号灯、测风仪、动力(控制)电缆卷筒、锚定装置、检修行车、大车维修顶升点、防风拉索、各个机构均设有安全限位等装置。
门座起重机动力由地面接线箱提供。
供电电源为AC380V/50Hz,经接线箱、门座起重机的电缆卷筒、中心滑环进入设在机房内的主驱动和辅助开关柜。
该起重机作业实行昼夜三班制。
所有运动由交流变频电机驱动,该起重机具有现代化的状态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工作效率高,故障率低,免维护程度高,维修空间合理宽裕,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符合现代化人机工程。
2、交货方式本工程以总承包(交钥匙)方式,按合同规定和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为买方扩建项目提供1台25t-35m/40t-27m门座起重机(简称门机)。
承包内容包括门机的设计、制造、运输、现场安装、调试、交工、验收、试运行、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等项工作。
交货地点为买方散货码头。
卖方按合同提供的门机以整机状态交付,并承担从工厂至安装现场直至买方签发验收证书为止的一切责任和费用。
3、供货范围1)25t-35m门座式起重机及其附属设备(配套吊钩、抓斗、供电电缆、导缆装置及其附件)。
2)门机的设计、制造、运输至安装现场、现场堆放、安装、油漆、试车验收、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
3)随机技术资料及图纸。
随机技术资料需要提供中文版本,电子版机械图纸、压塑料膜处理的电器原理图和放线表需要有1套/台机。
4)门机配备的随机工具、量具、仪表和备件。
5)随机的润滑油、脂。
6)门机的锚定装置、顶升装置(预埋部分以上)。
7)门机配备对讲机(包括备用电池)1对。
8)门机配备手提编程器1台,正版编程软件一套。
9)门机配备25吨矿石抓斗1台。
4、标准和规范本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均符合下列最新版本的标准规范。
GB/T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GB6067-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5905-86 起重机械试验规范和程序JTJ244-95 港口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T17495-1998 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JT/T99-94 港口门座起重机试验方法FEM 欧洲搬运工程协会1998年修订版欧洲起重机械设计规范GB/T700-88 碳素结构钢GB/T1591-94 低合金结构钢GB/T69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3077-99 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5117-1995 碳钢焊条GB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12469-1990 钢熔化焊接头外观及内在缺陷分级GB/T11352-19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5-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254-25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4315 起重机电控设备标准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4064-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942.1-85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6995.1-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1部分:一般规定GB4208-84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12602-90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美国焊接协会标准(AWS)瑞典工业标准(SIS)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SI)注:所采用的标准与规范中,凡中国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均按相应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执行;进口件按国际标准,国产件按中国标准。
5、起重机适用的自然条件1)环境温度:最高温度50℃;最低温度-25℃。
2)湿度:最大湿度100%。
3)气候:海洋性气候,含盐雾、粉尘。
4)地震:烈度为7度,相当于修改后的摩卡里强度等级。
6、主要技术参数1)起重能力 25t-35m/40t-27m2)工作幅度(最大/最小)抓斗 10~35m全幅度25t吊钩 10~27m幅度时40t10~35m幅度时25t3)起升高度轨上 20m(抓斗) / 30m(吊钩)轨下18m(抓斗、吊钩)4)工作速度起升速度起重量>25t:30m/min起重量≤25t:55m/min 变幅速度≥45m/min旋转速度≥1.2rpm行走速度≥26m/min5)轨距×基距10.5m×10.5m6)钢轨型号QU100 (需要买方最终确定)7)门架净空高度≥6.5m8)尾部回转半径≤8.5m9)最大轮压≤25t10)风速工作状态最大风速 20米/秒非工作状态最大风速55米/秒11)电源及供电方式380V AC(±10%)、50HZ(±1HZ)、三相四线供电方式:双电缆卷筒供电,电缆卷筒布置在靠海侧门腿外侧。
12)大车行走距离±100米7、起重机及各个机构工作级别7.1 整机:利用等级U7载荷状态Q3工作级别A87.2 机构:利用等级载荷状态工作级别起升 T7 L3 M8旋转 T7 L3 M8变幅 T7 L3 M8行走 T5 L2 M57.3 起重机整机稳定性起重机整体稳定性按FEM标准中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验算,保证门座起重机在工作状态(风速20米/秒)和非工作状态(处于锚定状态,风速55米/秒)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符合GB/T3811-2008的规定。
8、设计要求、材料及制造工艺8.1设计要求卖方提供整套的工程管理程序,其中包括所有的部件和整个工程的设计、制造和质量保证程序。
工程程序要表明工作分工的细节,并反映关键工作程序。
卖方提交制造设备的ISO系列鉴定证明的所有复印件,中标的吊车将在这些设备上进行结构加工、制造、安装和试验。
该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各分包商。
要求卖方列出设备制造中所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详细清单。
目前所承担的类似项目的此类程序的样件。
所有此类文件在制造过程中要便于检查,并在设备交接后一个周内提交给购买方。
提交的用于审批的所有的图纸和计算书都要符合本技术要求。
除非有买方书面同意,不符合投标技术要求的任何图纸的批准并不表明买方已同意改变原始技术要求。
如果已批准的图纸发现不符合本技术要求,买方有权撤消此类批准并且承包商将自费进行替换。
8.2材料起重机选用优质、符合规范的材料,主结构、臂架结构采用Q345-B材料,为买方提供的所有材料都有出厂质量保证书,试验报告,检验记录和合格证书。
各零部件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挥发或产生化学、物理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重要部件的材料还按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复检,并进行材料跟踪以保证专料专用。
所有结构件所用的钢材,在工厂进行预处理。
考虑腐蚀影响,主要承载构件板厚(钢料下差符合国标):对钢板或扁钢≥8mm对型钢、钢管壁≥8mm次要构件板厚:对钢板、扁钢或型钢≥6mm对钢管壁厚≥3.5mm司机室与机器房的顶板4 mm。
所有零件毛坯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缺陷,必须平滑、轮廓明显、圆角充分、形式端正,无气孔、气泡、缩孔和夹渣,所有钢铁材料不能有锈蚀和氧化皮,都要符合认可的标准和规范。
采用的连接螺栓、焊条和焊丝的材料都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与主体材料的强度相适应。
高强度螺栓、螺母经热处理,并经拉力试验,试验报告均提交给买方保存。
外露螺栓螺母均采用热浸锌,M12(含)以下的螺栓、螺母、垫圈采用耐酸不锈钢制造。
所有铸造毛坯不存在任何缺陷,表面平滑轮廓清晰,圆角丰满、无气孔、缩孔和夹渣现象。
8.3 制造工艺钢材在涂漆前进行预处理至Sa2 1/2级。
金属结构焊接成型后进行冲沙处理。
焊接工艺和焊缝质量的检验严格遵照确认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产品的优良质量。
主要部件的检验及非破坏性的检验提供焊接检验报告的拍片资料。
焊接由技术优秀的焊工用自动焊进行施工(除少数不能使用自动焊的用手工焊接)。
以成熟焊接工艺保证减少或防止焊接变形和焊接内应力。
所有焊工、焊接操作员、探伤检验人员都具有被认可的资格证书。
钢材下料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切割工艺,保证钢材边缘的切割,由有资格人员操作数控切割机以使切边具有正确的角度和形状、光洁表面。
选用焊条的抗拉强度及焊缝强度均稍高于母材的抗拉强度。
重要焊缝采用自动焊接工艺。
对于重要的焊缝和应力大于70%许用应力的受拉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查,并抽其不低于5%焊缝长度经X射线拍片检查,所有检查报告均提供给用户,无损探伤的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以下部位的检验范围是:所有钢结构主体的对接板和受拉应力处100%UT+15%MT;门架、回转平台、臂架、拉杆的一般焊缝30%UT+5%MT;淬火后的齿轮30%MT+10%PT。
焊接工艺和管理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做到:(1)、采用低氢碱性焊条。
(2)、施焊前对焊条按工艺要求预热烘干,现场采用保温箱,随取随用。
焊条在烘箱外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必须重新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