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報告及論文寫作注意事項
林峰田
內容要項
●要先確立「命題」。
命題是一句可被檢驗或被否證的敘述句。
用一句話(命
題),描述本研究的(預期)結論。
●動機(重要性):本研究的重要性為何?為何要進行本研究?有何預期貢獻?
●要對主要的概念(尤其是出現在論文題目者)加以界定其意義。
敘述其「可
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
●應闡述理論架構(含文獻回顧),說明前人之成果、本研究突破之處。
●慎選研究方法。
質性分析?量化分析?問卷調查或深入訪談?(請參考相關研
究方法之書籍)實驗?模擬?
●研究成果之呈現、說明、解釋、討論
●討論:所使用之研究方法,有那些現象或問題可以被觀察到?那些不能被
觀察到?
●結論
1.翻譯書的參考文獻格式沒有統一規定,我的建議是類如:
在文中,則是以(劉育東譯, 1995)索引之.
2.一般而言,以論文集形式出版者,其參考文獻範例為:
(1)陳東升,周素卿(2002),泰國台商企業組織網絡互動機制的轉換與組織知識學習,收錄在蕭新煌編,東南亞的台灣企業,中央研究院出版.
(2)
參考文獻及索引
●注意:引用他人重要觀念、研究成果時,務必註明出處。
●在本文出現之索引,亦必須對應出現於參考文獻。
反之亦然,凡參考文獻
所列者,必須於本文之某處被引用。
●參考文獻通常附於文末。
其格式雖各期刊略有不同,但仍有一定規則可
循。
一般而言,先列中文文獻(依姓名筆劃數序,第一字筆劃數同者,依第二字,餘類推),再列外(英)文(依字母序)。
各參考文獻之格式為:作者,出版年期,論文名稱,期刊名稱/研討會名稱/書名(以斜體字示之),編輯者,卷號,期數,起迄頁碼。
範例:
林峰田(1995),「圖籍套合問題的宣告和評估」,台灣大學工程學刊,第64期,第1-15頁。
林峰田(2001a),電腦及空間分析,國科會人文處區域研究及人文地理學門「研究方法及資料庫運用」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台北,
2001年10月6日,第345-356頁。
林峰田(2001b),城際數位資訊都市,21世紀南瀛城鄉發展研討會論文集,立德管理學院,台南,pp.111-117。
林峰田,張峻誠(1998)「區域防災地理資訊的空間關聯性分析」,都市與計畫,第25卷,第1期,第23-47頁。
劉育東譯(1995)「建築的設計思考」,原著者:W. Mitchell(1990),The Logic of Architecture,胡氏出版社,台北。
吳鴻譯(2002),擴增實境,原作者:費納,科學人,2002年第6期,/read/readshow.asp?FDocNo=67&CL=4 (2003年5月網路資
料)
GOODCHILD, M. F., (1991) The technological setting of GI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edited by Maguire, D. J., Goodchild, M. F., & Rhind, D. W.,
(London: Longman), pp. 45-54.
KOSTERS, G., PAGEL, B.-U., SIX, H.-W., 1997, GIS-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ith GEOOOA. Int. J.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1, (4), 307-335.
Garton, L., Haythornthwaite, C. and Wellman, B. (1997) 'Studying Online Social Network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3(1), URL (consulted Feb.
1998): http:/jcmc.huji.ac.il/vol3/issue1/
A. A. W.Tan、H.J.P. Timmermans、
B. de Vries,Using a Virtual Environment for
Understanding Real-World Travel Behavior http://www.ds.arch.tue.nl/research/
publications/amy/nijkerk.pdf (2003年5月1日網路資料)
●索引出現在本文內。
範例:
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甚廣(林峰田,2000;Goodchild,1992;Kosters et al., 1997)。
其中,自1980年代末期以來,運輸規劃方面的應用也開始蓬勃發展(Thill, 2000)。
另一方面,林峰田(1995)利用數學方法討論圖籍套合時所可能遇到的問題本質。
林峰田等人(1998)則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技
術,探討防災計畫與實際災害之間的空間關聯性。
林峰田(2001a)回顧了電腦科技以及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在城鄉規劃的應
用。
林峰田(2001b) 不再僅限於地理資訊系統議題,而是更進一步的提
出了資訊城市的架構。
Mitchell討論了許多人工智能在建築設計的應用(劉育東譯,1995)。
費納介紹了「擴增實境」的新技術(吳鴻譯,2002)。
Tan、Timmermans、Vries(2003年5月3日網路資料)利用虛擬環境(Virtual
Environment)研究人在真實世界中的旅行行為。
●若一個人在同一年有多篇以上,可以用「a」和「b」…等加在年代之後,
例如(2000a),(2000b)
●網站資料:如同一般文獻,必須註明作者、出刊年期、論文名稱、…、
URL(中文:X年X月X日網路資料;英文:consulted month year)等。
⏹若不知作者時,可以寫網站的單位。
⏹應儘量查明登載年期,並在URL之後註明何時之網路資料。
若無法
確認登載日期,則在文中索引加註。
例如,
●可多參考學術期刊的實例。
(用蒐尋引擎,以notes for authors為關鍵詞即
可查到許多範例)。
學期報告注意事項
●應註明所參考引用之論文。
⏹論文內的索引必須和參考文獻對應,反之亦然
●應對論文之內容大要加以概述。
●評分重點:
⏹基本觀念是否正確?
⏹參考文獻與索引格式是否正確?完備?
⏹參考文獻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引用是否為站在前人的肩膀做更
進一步的研究
⏹論文的深度與時效性。
◆分數與論文難度成正比。
◆不要找「過時的」論文。
又如何知道是否過時?請仔細做文獻回
顧即知。
⏹是否能活用課堂知識?
⏹是否能掌握到新的觀念或技術的發展?
⏹所回顧論文之深度與廣度:
◆宜利用圖書館及網路之期刊查詢系統(參見:
.tw/WebUsers/ftlin/journalist.html) ,找出最
近的相關研究主題,加以回顧。
◆應準確的列出相關的論文,而非列舉一堆不相干的論文充場面。
⏹是否對該論文之論點或研究成果,能深入評論?
◆如果文獻回顧越周全,討論便能越深入。
⏹是否針對台灣之實情,進行對照討論?
⏹是否具有洞見?
⏹不應只是整理別人的資料或觀念,宜有自己的看法。
⏹並非所有文章的學術價值都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可以就文章來源
判斷其學術性:
◆學術期刊:有審查制度,非常嚴謹,大概是一至二年前的研究
成果
◆研討會文章:可能只有評論人而沒有審查制度,論證可能較不
嚴謹,但時效性較高,可有些新的觀念。
◆教科書:談基本觀念,但時效性差
◆網站內容:與新聞、雜誌同一級,是未被檢驗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