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门铃教学设计
各小组交流,在小组间选出一个作品作为本班最优作品并说明理由
学生积极发言,对推选出来的作品提出改进意,是作品更加完美
组间作品交流展示,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作品展示,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师点
评总结
组织学生总结制作感应门铃的步骤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制作流程填写在导学案的对应位置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本节课
1.总结自己制作感应门铃的流程
2.认真听老师点评
教学流程图
七、课后作业布置
小组组内成员协调合作,整理其他同学给出的建议,完善本小组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控制模块、蜂鸣器、碰撞开关、电池横扩板、人体感应传感器,了解各模块的功能;
2.理解感应门铃编程思路,尝试编写感应门铃程序;
3.设计制作感应门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应门铃编程思路,设计制作感应门铃
难点:1.感应门铃模型的设计
2.感应门铃编程思路的理解与程序的编写
3.元器件的搭建与调试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有何解决的方法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
应
门
铃
编
程
视
频
学
习
新
知
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第九课时《感应门铃》P67页中的“科学百科”,理解感应门铃的原理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68页模块清单的内容,认识各个模块,了解其功能
3.自学教材P70页感应门铃的程序编写思路。
自学感应门铃原理
案例名称
“感应门铃”教学设计
科目
STEAM
教学对象
三年级
3班
提供者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感应门铃》是三年级STEAM教材《创想制造》基础版中的第9课。本课是衔接本册教材第八课和第十课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核心控制板、USB转TTL模块、传感器扩展板、USB数据线、传感器连接线、蜂鸣器、人体感应传感器等器材,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编写程序,参照本课中的方式方法,设计制作出一个感应门铃,当有人靠近时,门铃自动响起。
模块,与程序员一起调试程序
(4)外观结构搭建员与作品展示讲解员共同合作搭建感应门铃的外观结构
(5)组内成员合作,完成感应门铃的最后组装
1.推出组内最优作品
2.各组员分工着手制作感应门铃
小组组内交流,推出组内最优作品,培养学生交流探讨能力
组内人员分工合作,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
学
习
新
知
小组组间交流
1.小组组间作品展示并交流
作品展示讲解员展示本小组作品,并做简单讲解
2.组间交流,评选出本班最优作品,并说明理由
3.对推选出来的最优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与交流,对推选出来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或者建议,使其更加完美,并将其记录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
作品展示员展示作品,本对本作品做相关介绍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讨论 群组合作,组间交流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导学案 课前任务单 编程小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备
媒体准备
导入
情境导入
1.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遇到够不着门铃的这种情况?并引导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明确教学内容,制做一个自动感应门铃,当有人靠近时,门铃会自动响起。
认识各电子模块,了解其功能
自学感应门铃的编程思路
通过自学,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
交流
1.各小组组内交流,在小组中选出一个本小组认为最合理的设计草图
2.各组长宣读人员分工表。各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记录员按要求填序
(3)模块组装员组装各电子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的家、DIY小台灯、变声音乐盒的设计与制作等课例的相关内容,原则上来说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素养与基本的技能以及思维意识了,但事实上由于STEAM课程刚刚走进我们朝阳小学校园,学生对此课程兴趣极高,但他们对该课程很陌生,对一些电子组装模块不熟悉,不了解,对很多东西也不清楚尤其是组装模块与程序编写方面学生表现得更是薄弱。对于编程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表现出不愿编程,不会编程,不管编程,不调试程序的一种状态。模块组装方面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