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

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

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着一个城市物化的文化与历史,也体现了不同城市自身的气质与个性风貌。

而随着当前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与更新,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将其目光投放于色彩设计之上,色彩设计是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灵魂所在,它充分体现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品位与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于精神领域的要求也在日益攀升。

而随着环境艺术不断步入到当前人们生活范畴之内,人们对于其设计、表达理念等也随之提高。

俗话说居必常安,方能求乐;衣必常暖,方能求丽,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必须基于不断满足当前人们生活所需这个基础之上,进而不断完善人民精神层次需求,它是城市可以说话的眼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设计的宗旨是不断美化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质量。

作为环境设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设计现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业内人士也加大了研究力度。

人类与色彩的关系尤为密切,它可以对人的心理与生理产生双重影响。

因此,怎样将色彩设计、色彩理论与环境艺术相结合,是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

一、关于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主要表现特点
由于环境设计与色彩设计先天性的要求决定了它们方向与特点的多元化,但从整体情况而言,无外乎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色彩的审美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统一。

一般来讲,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
的功能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以突出特定环境使用价值的色彩使用目的,类似运用色彩来彰显空间上的宽阔性(蓝色与白色)、有的则需要显现出环境的安静典雅与舒适(玫瑰色与红色)。

而商场的繁华与医院的肃静都是由基于不同色彩来影响人们心理作用的,这些色彩的引入大多反应了色彩的形象功能,刺激了人们内心所需,这就是色彩的功能性。

总的来讲,色彩的审美性是与功能性紧密结合的,只有二者合一,方能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

但值得指出的是,环境艺术当中的色彩设计不仅理应要满足当前人们对于环境功能性的需求,而且还要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幽雅、舒适等环境美感的精神所需。

第二,情感需求与色彩诉求的统一。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就在于不断积极运用有针对性的客户诉求,且通过色彩设计的表现性,对所需传播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强,并尽可能与人们的情感诉求沟通协调,从而使环境与人达到和谐共处,进而产生美感。

情感需求与色彩诉求获取平衡,大多是人享受环境、安于环境的前提。

第三,当代色彩与传统色彩文化的有机统一。

我国传统的色彩文化是基于人文学科这个基础而建立的,广大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于内心体验的神韵与味道,崇尚的是朴素幽深与平淡自然的意境。

因而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也理应同环境色彩与本土传统色彩相互统一。

当前,部分设计师都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融入了我国本土化的东西,比如儒家思想、水墨文化,从而使作品整体呈现了淡泊与空灵的东方意境之感[2]。

二、关于环境艺术中的色彩排列之法
任何色彩都不存在绝对的美与丑,色彩的美就在于不同色彩相互间的互相组合,这与作曲有点相似,不同的音符可以组成不同的音感,可以是欢乐喜悦、热烈兴奋的,也可以是朴素大方、含蓄沉静的,色彩同样如此,不同色彩的组合,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情调,产生不同的效果。

而如果当人的心理与色彩搭配相吻合之时,受众就会产生和谐愉悦之感。

就色彩排列组合来讲,其实存在各类组合手法,但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则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同类色相的排列组合。

同类色相从色相上来讲既具有同一基调,而且还兼具浓淡、明暗与冷暖的细微变化。

这是一种总体上呈现“大同”思想,但细微处又体现“小异”的方式与同类色调。

同类色相具有完整静寂、清爽、简洁大方以及平和的特性,最能将环境色彩做到完美统一与整体协调,它大多用于比较高雅而庄重的空间设计当中,可以使那些看似陈设繁杂、形态混乱的空间得以梳理。

第二,对比色相的排列组合。

通常我们所讲的对比,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色彩个性的一种对抗程度,对比色相的引入,可以形成活跃、鲜明且强烈的环境性格,它是一种运用充满力感且极富表现力的色相配置,特别对于环境设计来讲,要特别注意空间环境当中色块自身的“面积效应”,应该慎用同等面积色块与大面积对比色块的运用,避免造成色感上的紊乱[3]。

第三,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的排列组合。

从整体上讲,无彩色系当中的灰、白、黑与有彩色系当中的各类色调都很容易产生和谐统
一的视觉效果,而无彩色系通常显得较为素雅与平静。

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的有机结合,既可避免大量运用无彩色系而导致的过分沉寂,同时也可避免设计当中重色部分的过分喧闹现象,这种组合的运用,不论是在环境艺术中,还是在建筑设计与空间设计当中都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绿色度,就可形成同类色调的排列组合;非生物的水体、山石与植物色彩也可形成具有同类色相的排列组合。

与此同时,植物自身的花与叶、叶色变化又可形成对比色排列组合。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些对比色与同类色都是自然万物自身所固有的,它从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设计者对于色彩运用的可能,因而我们只能有目的对其进行运用,而不能随心所欲对他们进行操控。

人工照明、建筑、铺装等相关人造物的色彩都可为环境设计进行直观增色,使这些事物的色彩同其它的色相形成同类色排列组合或者是对比色组合。

因而我们在进行色彩组合之时,通常可利用各类人工色彩与景物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性。

但从当前环境艺术色彩设计的现状来讲,色彩的协调与组合还只是当前设计的目标,不论从色彩和谐还是色彩对比来看,在设计之时广大设计者都必须兼顾大调和小对比的总体思想[4]。

除此之外,在环境艺术当中进行景观色彩组合之时,我们应尽量将色彩数量降到最低,并理应有配调与主调之分。

古语云“五彩彰陈,举一色为主,而它色附之”则可以更好说明色彩设计与组合之时不能出现群龙无首的情形,必须做到主次分明,不能出现平均
力量的分配,避免色彩的杂乱无章与过分刺激。

最后,与建筑艺术相比而言,环境艺术规模更为广泛与巨大。

与工程设计相比来讲,则更富有人文与感情,总体来讲,它是一种非常注重实效的现代艺术,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与活动当中为不断“美化”与“实现”空间环境与生活设施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生产活动,它是活动着的、立体的、整体的设计艺术,而色彩设计与表现则在整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承担起了“画龙点睛”之效。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上的、思想上的审美不断升华。

因此,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表现与设计的创新,也是与人们审美需求相适应的。

我们广大环境艺术色彩设计者也必须顺应当前形势,把握好人们的审美变迁,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当前设计思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设计水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军.用色彩构成启发空间创意设计思维——浅谈环境艺术
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艺[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08)
[2]徐伟,罗婷.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新的探求——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外国手绘表现发展研究[j],山花,2011(06)
[3]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4]邱海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探析——关于开设室内色彩设计课程的构想[j].美术大观,2012(1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