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与馆藏文献检索

图书馆与馆藏文献检索


二、图书馆的类型、职能及特点
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与专业图书 馆都属于文献收藏机构,能提供文献资源和文 献信息服务,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1、服务对象不同。 2、藏书范围各有侧重。 3、行使的职能不同。
2、公共图书馆
主要职能: (1)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 (2)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 (3)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向广大群众进行社会教育,提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4)负责编辑和出版各种藏书目录和索引,为读者提供 书目服务; (5)开展图书馆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对基层图书 馆进行业务辅导; (6)在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下,推动本地区各系统图书馆 间的协作和协调,组建图书馆网络
第四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 三、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 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开发馆藏 文献资源;二是开发网上信息资源;三是启发用户的 智力,培养用户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此外,图书馆 进行智力开发,还体现在对用户进行的各种图书馆教 育上。这些教育包括:书目知识教育、文献检索知识 方法教育、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教育、阅读方法教育和 学习方法教育等等。
第三节 图书馆的属性
• 二、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 1.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
• 在考察图书馆起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信 息交流方式的变革(由单纯的直接交流变为间接交 流),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 生的直接原因。文献存在于图书馆之中,图书馆就是 文献传递的介质。文献借助图书馆在时空中得以传播, 这就是图书馆的中介性。
特点: 1、藏书是综合性的,一般都拥有地方文献专藏; 2、读者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 文化程度的读者; 3、业务活动领域广泛,这是由它所承担的为大众服务和 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双重任务决定的。 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等
3、高等学校图书馆
第五节 图书馆与现代社会
• 一、图书馆与知识经济 •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站在了信息社会与知识 经济时代的边缘。 • 1996年,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 “知识经济”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 础的经济”。
第五节 图书馆与现代社会
• 二、终身学习理念与信息能力的培养 • 三、图书馆应成为社区、学校、机构的信息中 心,体现当地信息需求,公益性信息需求应得 到满足
第三节 图书馆的属性
• 2.图书馆的中介作用 • 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体现出 来的。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 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
第三节 图书馆的属性
• 3.图书馆的中介性和其他属性的关系 • 首先,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的社会性的基 础。 • 第二,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依辅性的根据。 • 第三,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学术性的先决 条件。
4、专业图书馆
除我国的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外,如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所属的各级文献情报机构,其它 一些学术性学会、专业性协会等所属的图书情报单位, 包括我国各部委、各系统所属的专业性图书馆都属于 此类型图书馆 。 特点:藏书具很强的学科性,一般都是收集某一 学科的文献,馆藏范围窄,内容专深,本学科文献的 收藏较齐全,读者对象也以本机构研究人员为主。 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第四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 四、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最古老的 职能。直到现在,保存文化的职能仍然是图书 馆其他职能的基础。可以说,如果图书馆没有 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它也就不可能完成文献 信息流整序、文献信息传递和教育、娱乐的职 能。
第四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第三节 图书馆的属性
• 一、图书馆的一般属性 • 1.图书馆的社会性
• • • • 第一,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第二,图书馆的文献具有社会性。 第三,图书馆的读者具有社会性。 第四,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具有社会性。
第三节 图书馆的属性
• 2.图书馆的依辅性 • 3.图书馆的学术性
• 首先,图书馆的学术性表现在图书馆是整个科学研究 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 第二,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性活动。 • 第三,现代图书馆广泛采用各种现代化设备,图书馆 的各个工作环节也开始电子化、网络化。 • 第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科技 人员。
第一节 图书馆的概念
• 稍后,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提出:图书馆是这 样的一个社会机关,它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 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 进行书面交流。因此,图书馆是社会中文化交 流体系的一个重要机关。
第一节 图书馆的概念
• 与谢拉同时期的德国图书馆家卡尔施泰特则认 为,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把客观 精神传递给个人的场所。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在 于它能够建立和维持各种社会形象。因此,图 书馆就是在维持社会形象中,使世代结合的纽 带。实际上,客观精神主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 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就是使文化的创 造和继承成为可能的社会机构。
• 五、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 图书馆是社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所提供的文 献信息中,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美术作品、影视作 品、游戏软件等,可以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 消遣的职能。儿童图书馆还可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 组织游戏、故事会等活动。今后,图书馆要利用计 算机和互联网开拓服务领域,充分满足用户的休闲 娱乐消遣的需求。
第四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 一、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 图书馆行使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主要体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第一,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 • 第二,发挥文献信息的潜在能量。
第四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 二、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 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 方面体现出来: • 1.图书馆传递文献的内容信息。 • 2.图书馆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 • 3.图书馆传递网络信息。 • 4.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形式,有主动传递 与被动传递之分。
第二节 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 2.文字和文献 • 3.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 • 4.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节 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 二、图书馆的发展 • 1.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 • • • • (1)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 (2)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国家实行强制教育 (3)科学技术的发展 (4)国家的扶持和保护 (5)国际间图书馆界的交流
第五节 图书馆与现代社会
• 四、图书馆与信息产业
• • • • • • • 信息产业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产业。 2.大众传播媒介。 3.信息处理服务业。 4.信息咨询业。 5.其他信息传播中介。 6.教育产业。
第五节 图书馆与现代社会
• 五、图书馆与文化产业 • 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 文化馆等,都是向社会开放的文化设施,它们 可以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承担社会文化传播 的职责,它们可以联手开展地区性的文化计划 或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在重大庆典或纪 念活动中,各类型的文化机构和组织在同一主 题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 (1)信息、知识 • (2)文献 • (3)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第一节 图书馆的概念
• • • • 2.用户 3.工作人员 4.技术方法 5.建筑与设备
第二节 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 一、图书馆的产生 • 1.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及特点。 • 概括来讲,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即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是指人们之 间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是 指人们通过辅助工具而间接接触所产生的信息 交流。 图书馆作为一种工具,正是为适应人类 间接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的。
《信息检索》之
第二章 图书馆与馆藏文献检索
2.1 图书馆发展与现代图书 馆
一、图书馆定义及历史 二、图书馆类型、职能及特点 三、图书馆文献的分类与排架 四、图书馆目录
一、图书馆定义及历史 1、什么是图书馆 近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提出来的: “图书馆是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 植于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一个 社会装置。”
第二节 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 2.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 (1)就世界范围来看,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2)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图书馆的发展也 具有不平衡性。 • (3)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 • (4)图书馆的职能在不断扩大。 • (5)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进行。
1.图书馆类型 现代图书馆一般划分为五类: 国家图书馆:负责收集和保管国内出版的 所有重要出版物的副本 公共图书馆:以面向本辖区内公众读者提供文献
服务为宗旨的综合性图书馆。 高等学校图书馆:以面向各高校内教师与学生 提供文献服务为宗旨的研究性图书馆 。 科学与专业图书馆:我国的一些科学研究机构 所属的图书馆。 其他图书馆:工会、军队、中小学图书馆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组织机 构
• • • • • • • 采访部 编辑部 流通部 阅览部 期刊部 参考咨询部 技术部
三、图书馆文献的分类与 排架
一)关于图书 二)图书馆文献分类 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四)藏书排架
一)关于图书 1.定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图书是指 50页以上的以印刷方式单本发行的出版物。 2.用途 如果需要对大范围问题获得一般性知识, 对陌生问题进行一般了解,对熟悉问题进行历 史性的全面系统的回顾,查阅图书一般来说是 行之有效。但图书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相对 陈旧。
2.分类检索语言的特点
a、按学科或专业集中、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 具有较高的查全率,能够较好地满足族性检 索的要求。 b、具有良好的等级结构,便于扩大和缩小检索 范围(H31、H312)。 c、既能用于组织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又能用 于组织文献的分类排架。 d、用分类号检索,可不受文种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