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
1、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2、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4、我们要想了解唐朝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风貌以及社会习俗,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史记》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5、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重用奸臣,朝政腐败②北方突厥族的侵扰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④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
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7、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9、下列谚语中能证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10、“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11、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作者的作品 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 D.记载内容相同
13、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14、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 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15、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16、下列哪部文学作品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17、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A.“均田免赋” B.“替天行道”
C.“洗涤朝廷” D.“高筑墙,广积粮”
18、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9、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汉口镇商业繁荣的描述,正确的是()
A.“舟樨塞港,街道肩摩”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财富“甲于天下”,地段“地值寸金” D.“湖广熟,天下足”2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22、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
A.洛阳 B.景德镇 C.西安 D.绍兴
2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史实。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B.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C.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D.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请问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25、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伟大工程】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一中提到的隋亡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4分)
【技术创新】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
(4分)
【民族交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4分)
【中外交流】
(5)写出图三、图四中人物的主要事迹。
(4分)
27、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脱脱《宋史》“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材料二北宋“交子”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4分)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4分)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分)
28、宋元文化非常灿烂。
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大的科技贡献是。
(4分)
(2)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图二反映的科技发明革新历程。
(4分)
(3)图三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这首词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作者是,他的词有什么特点?(2分)
(5)南宋时期与该词作者风格相似,并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词人是谁?与他们风格相悖的著名女词人是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