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答案】D【解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Mg+CO2点燃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答案】B【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4.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6.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7.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C.镁为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9.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10.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C、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水分子间,错误;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故质子数相同,错误。

故选B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带正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选项A正确;B、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B正确;C、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带负电荷,选项C错误;D、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D正确。

故选C。

1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

故选B。

16.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