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篇二: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经常听到一些人得意洋洋地宣称,他们的人生充满快乐,而且已经找到快乐和幸福的秘方。
很多传媒、书籍也总是在做这方面的文章。
浅薄的嬉闹主义,已经严重地渗透到我们的文化机体。
这就像在饮食中糖分摄入过度,种下了一系列致命的病根。
我在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中早已得出结论:在审美视角上,喜剧出自于对生活的俯视,正剧出自于对生活的平视,悲剧出自于对生活的仰视。
只有那些“似喜实悲”的作品,兼具多重视角。
这也就是说,一切欢乐的宣言、嬉闹的作品,对生活的态度是俯视的、居高临下的。
嬉闹作品中那些喜剧角色为什么被观众嘲笑?因为他们的水平都低于观众,观众在“看破”他们的同时,享受着自己的聪明。
相反,一切悲剧的情怀、悖逆的思维、无解的迷惘,都是因为仰视。
茫茫天宇永远笼罩着毁灭的气氛,少数壮士却在扶助其他生命,这就是伟大和崇高的踪影。
在人生诸多重大陷阱中,哪一个阶段的陷阱最大、最险、最关键及长远、最难于弥补?青年时代。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都是对青年时代的赞美。
什么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风华正茂、英姿飒爽……滔滔不绝。
我认为,这事在中国有特殊的文化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家族传代伦理”,表面上虽然十分讲究孝道,但立即又跟上一个最重大的阐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就是说,孝道的终点是传宗接代。
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比较、纷争、嫉妒、报复,都与子孙的状态有关。
祖业的荣衰存废,也都投注给了青年。
因此,赞美青年,也等于赞美整个家族、全部祖业。
即便表面上还“训导严正”,实际上,千年传代气氛的核心,就是赞美中的期盼、赞美中的比赛、赞美中的赌押、赞美中的显摆。
赞美祖辈大多是口头上的,而赞美青年却贯穿在全部眼神、笑容和梦呓之间。
为了打破这种代代承续的保守性,有些社会改革家希望把青年从一个陈旧结构中拉出来,成为除旧布新的闯将,于是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赞美青年。
社会改革未必成功,但那些赞美却留了下来。
比较可以原谅的,是一些老人。
他们以赞美青年时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已逝青春的怀念,或者说,以失落者的身份追寻失落前的梦幻。
老人赞美青年时代,大多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断言青年时代有“无限的可能性”。
其实,那是因为后悔自己当初的错误选择,就把记忆拉回到那个尚未选择定当、因此还有其他可能性的时代。
但是,青年人常常读错,以为“无限的可能性”会一直跟随自己,一一变成现实。
其实我们应该诚实地告诉青年人,所有的可能性落在一个具体人物的具体时间、具体场合,立即会变成窄路一条。
错选了一种可能性,也就立即失去了其他可能性。
当然,今后还能重选,但在重重叠叠的社会关系和职业竞争中,那是千难万难。
绝大多数青年人,会把那条窄路走下去,或者更换一条窄路,走得很辛苦。
正是在青年时代,锁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
由于锁定之时视野不够、知识不够、等级不够、对比不够、体会不够、经验不够,因此多数锁定都是错位。
今后能做什么?有可能改变错位,但已经要付出惊人的代价,因此很多人常常延续错位,最多只是争取不要错得过于离谱罢了。
本来这是严酷的事实,应该引导青年人冷静认识、逐步接受。
并且告诉他们,在很难改变境遇的情况下,应该在青年时代好好地陶冶品德、锻铸人格,由此来提高一生的精神等级。
今后即使过得艰难,也会是不一样的人生。
但是,世间对青年的赞美习惯,冲击了这一切。
这情景就像一个锻铸场。
火炉早已燃起,铸体已经烧红,正准备抡锤塑型,谁料突然山洪暴发,场内场外都涌来大量水潮。
火炉熄灭了,铸体冷却了。
被浑水一泡,被泥污一裹,它们再也不能成材。
这是一个比喻。
青年就像那刚刚要锻铸的铁体,而滔滔不绝的赞美,就是那山洪,那浑水。
锻铸过程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始,就中断了。
于是,这样的青年,在今后的人生长途中就“废”了。
是的,我们很少看到青年在进行着严格的品格锻铸。
经常见到的,是他们在种种赞美和宠溺中成了一群“成天兴奋不已的无头苍蝇” ,东冲西撞、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又浑浑噩噩、不知省悟。
他们的人生前途,不言而喻。
经常听到一些长者说:“真理掌握在青年人手里。
”理由呢?没有说。
我总觉得,这多半是一种笼络人心的言语贿赂,既糟蹋了青年,又糟蹋了真理。
青年人应该明白,在你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非常复杂、非常诡异、非常精彩地存在了很久很久。
你们,还没有摸到它的边。
不要说真理之门了,就是懂事之门,离你们还非常遥远。
请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拳打脚踢。
因为这在你们以后的长途上,都会成为稳定的模式、永恒的耻辱、公众的记忆,想抹,也抹不去。
本文来源:大洋网- 广州日报篇三: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这个没看过~具体的不了解~相信自己多看看,用心体会,知道这个应该不难。
在这大量信息充斥的时代,和你接触过同样东西的人可能不多,能来回答这样问题的人更少。
所以答案对你很重要的话,还得自己多用心去追寻。
电视剧《青春的陷阱》,编剧:金秀贤,导演:郑世浩,演员:沈银河、李钟原、柳好贞、全光烈、金武生。
篇四: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篇五: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2-14 题. 新生代青年的群体困境有两个特征: 一是群体性. 二是困扰性. 前者指这种困境不是单个人的麻烦. 而是很多人的共同体验, 后者则是一种焦虑. 不安的体验. 媒体对于新生代青年抗伤害能力的担忧成为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容易让他们对号入座. 事实上. 和平时代的心理陷阱和误区特别容易让他们受到伤害,而矛盾则是伤害的核心. 对他们而言具有矛盾性的环境和后青春期的自我同一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题目详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新生代青年的群体困境有两个特征:一是群体性,二是困扰性。
前者指这种困境不是单个人的麻烦,而是很多人的共同体验;后者则是一种焦虑、不安的体验。
媒体对于新生代青年抗伤害能力的担忧成为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容易让他们对号入座。
事实上,和平时代的心理陷阱和误区特别容易让他们受到伤害;而矛盾则是伤害的核心。
对他们而言具有矛盾性的环境和后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矛盾,使得新生代青年群体常被迷茫包围。
他们在一次次的期待中失望后,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
这样的迷茫使他们减少了对生活的热情。
这个时候,他们会抗拒稳定,抗拒大众路线,抗拒一成不变。
他们想在抗拒中找到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样,新生代青年经常处在矛盾当中,他们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性。
新生代青年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和前几代青年的最大不同,就是不习惯竞争。
他们不用自小就去争夺父母的关爱,也不用面对一个梨挣扎着是否要让给别人。
在他们的初始社会化过程中竞争就已缺席。
在继续社会化的时候,由于先天的原因,他们仍不习惯竞争,很怕有人抢自己的东西,很怕被检阅,被评价,被审核。
而新生代青年所面临的时代,恰恰又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国与国、城市与城市、学校与学校都在竞争,何况是刚刚独立的新生代青年?于是蚁族、宅人才会一拨又一拨地出现。
新生代青年群体会间歇性地感觉松散,意志不坚定,无法战胜惰性,做事情常常半途而废,该做的事不能认真去做。
他们抗拒坚持。
虽然也知道有些事坚持一下更好,但有时候就是做不到。
对他们重要的东西,不可能同时拥有,所以总要选。
自由的时代,能选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痛苦。
不了解自己的需要,缺乏信念和信心,这都会成为选择的负担。
他们知道需要选择他们可以承担的,但面对选择时,他们搞不清可以承担什幺,就会乱了方向。
新生代青年群体的天生优越感和自我否定的矛盾同时存在。
一方面那种与生俱的优越感让他们理直气壮地没有信仰,因为没有什么信仰需要他们,也没有什么信仰可以征服他们。
他们懂怀疑,懂寻找,懂探索,也懂害怕。
另一方面信仰缺失又折射出他们不理解活着的意义,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不完全遵守社会的规则,然后对自我的肯定不够,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
他们在努力避免出错,但想多了就会瞻前顾后,导致不想要的结果。
所以在这个年纪,他们会讨厌自己,只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认识自己。
只看到某个特质、某个行为不好的一面,还没翻过看看,就过早地给自己下了个消极的定义。
其实真正阻止他们成功,阻止他们幸福的,就是给自己下的这些定义。
和祖辈相比,他们的内部信仰并没有被外部信仰所覆盖,他们有空间也有自由去做自己,所以他们会有更多的自我问题。
但这并不是没有信仰。
信仰由外部信仰和内部信仰组成,外部信仰具有时代特征,而内部信仰才值得去深深挖掘。
他们的内部信仰是在发展中的,需要用更多的人生经历去充实。
对于他们说,成长是学会比单纯的相信什么更丰富的去体验的一种经历,当下每一刻的意义会自然组成人生的意义,不一定要早早规定好它。
(《中国青年研究•蚁族、蜗居:新生代青年的群体困境》)1.下列对于新生代青年性格矛盾性的具体表现举例失当的一项是a.新生代青年可能会经常这样说,“怎么着,你别以为我是吓大的啊”,语气不仅张扬而且略带挑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露出心虚表情。
b.新生代青年可能不会像少年时那样冲动顶撞父母,他们有时会参考父母的意见行动,但内心又会因怀疑自己的选择而感到迷茫。
c.新生代青年虽然注重心灵牛活的充实,但也因为追求心灵充实,反而有时需要体验另一个极端:空虚。
所以有时候他们会诉诸互联网。
d •新生代青年渴望证明自己,但可能因找不到合适空间而不得不转向体育运动或者打斗游戏;这样常常容易被人误解为不思进取或颓废。
2.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生代青年的抗伤害能力使人们担忧,但这种担忧反过又伤害了新生代青年,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中失望后,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
b •独牛子女这一身份注定了新生代青年不习惯竞争,但他们恰恰又处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这便导致了蚁族、宅人一拨又一拨地出现。
c •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承担什么,新生代青年群体会间歇性地感觉松散,常常半途而废,意志不坚定,无法战胜惰性,该做的事不能认真去做。
d •新生代青年信仰的缺失导致他们不理解活着的意义,对自我的肯定不够,从而也容易否定自己,也便阻止了他们去成功,阻止了他们的幸福。
3.你觉得陷入群体困境中的新生代青年应该如何面对世界与未?试联系文本,就其困境中的某一点,结合现实浅要谈谈对策。
( 4 分)答:1.d2.d3. (1)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比如主动投入到竞争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抗伤害能力;( 2)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自己,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加强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中是“新生代青年性格矛盾性” ,而“容易被人误解为不思进取或颓废” 是别人对新青年的误解,不属于他们自身的矛盾,答题时一定要审好题,这是答对题的前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原文说“信仰缺失又折射出他们不理解活着的意又” , d 项却说成“信仰的缺失导致他们不理解活着的意又” ,这是强加因果,科技文阅读,这样的考查是非常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