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1)家长存在偏见,缺乏教导一些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还抱着子女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思想,对子女的在校表现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父母基本上对网络不了解、缺乏基础的网络知识,有的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孩子在做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有的就是一味的打压、不准中小学生上网,孰不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严重性。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却无法采取正确的途径帮助孩子走出网络世界,只是一味的大骂,怒其不争。

这些都是父母不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的原因。

(2)学校管理不到位与中学相比,高校倡导的是一种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这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的同时,也易造成部分自制力差的大学生误入歧途,网络成瘾就是一个例子;网络成瘾是个近期出现的问题,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在解决对策方面尚处在探索的阶段,这就存在着教育的滞后性;高校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忽视了对信息素养的培养,造成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网络;此外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精力投入不够、教育方式不当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西方文化包括一些庸俗文化的不断渗透,当代大学生在价值理念发生了变化,他们把时尚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这种既符合时代潮流同时又含有较高知识信息的新事物,被他们视为一种高雅时尚的东西,对此趋之若鹜。

这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诱因。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1)心理方面。

患者心理上强追依赖网络,一旦停止,上网的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

学习时记忆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影响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久而久之患者只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置之不理。

(2)身体方面。

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的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

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3)行为方面。

患者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

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

网络成瘾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

网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大学生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特质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他们渴望言论自由,向往感情自由和思想自由,追求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受挫,而有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自觉产生种种不安、孤独与恐惧的情绪,因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继而寻找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表达内在心理感情的补偿平台,就可能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虚拟人生”,使真实人格和现实生活异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忘却现实中失恋的痛苦或是为激情为倾诉,与网络对象形成固定化交流习惯,这种随行所欲、风险低的交流过程能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和依恋感,他们从而转向过分迷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来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以此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为网络交际成瘾者。

网络交际成瘾者往往情感丰富,但在感情表达上不是积极向外,而是选择压抑和内囿的方式。

在人格上,一半以上成瘾者表现为内向和交往被动者,有自卑感,属易感素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客观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属独生子女的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

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内心需求,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并一味地把自己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教育他们一定要出人头地。

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

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家长固有的长辈为尊的传统观念较重,对网络游戏缺少理性认识,在得知子女接触网络游戏时,常以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使得这些学生对家长失去信任,同时,出于青春期高度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加亲近网络游戏。

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留恋于网络的虚无缥缈。

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状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我们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已成瘾者的行为,更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来遏制问题的发生。

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2 网络成瘾的危害2.1学习的挫折。

据调查,凡是有网瘾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学习成绩很差,甚至面临退学或留级的境况。

这表明,学生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失败。

这种学习成绩的倒退使陷入网瘾的学生在学习上遭遇严重挫折,以后更容易破罐子破摔。

2.2人格的异化。

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人——机”式交往,会忽视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产生现实人际交往萎缩和角色错位的现象;爆炸般的网络信息的挤压揉搓,会加大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青少年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

”“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

”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人的心理状况是在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

由于人脑细胞使用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环境很快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孩子长时间和电脑在一起,他的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机械思维趋同,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和现实生活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与他人甚至是父母的沟通较差,情绪不稳定、易怒、多变,没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承诺不能兑现。

况且,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很可能会认为现实生活也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

西方文化主导着网络文化,他们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并且充斥着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学生网络成瘾者一味地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学生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

学生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2.3角色的混乱。

学生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

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

尤其当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便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必然会引起严重后果。

2.4健康的损害。

2.4.1对少年儿童生理健康的影响。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成长时期,如果长期使用电脑及其网络产品或使用设计不合理的信息网络用品,容易导致“电脑疲劳症”和“颈肩腕综合症”。

主要症状表现为: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及眼睛干涩、发痒、灼热、疼痛和双眼发红、畏光等;有的人伴有头痛和关节痛等症状。

长时间呆在电脑前,还会感觉颈、肩部酸痛;脖子忽然不能转;手指和手掌断断续续发麻、刺痛;手掌、手腕或前臂时有麻痹、酸痛、肿炎、严重时手指不能伸直;拇指伸展不自如,且有疼痛感,手部虚弱无力、手指筋腱发炎等。

而电脑辐射的侵害,也很容易造成白内障、眼癌、角膜炎,使免疫系统受损。

长时间从事频繁使用手腕和手指的工作,还会使手腕关节因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而逐渐形成损伤,手部筋肌组织不停活动而血氧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组织失去弹性,继而受到僵化而受创。

尤其在一些网吧,偏高的电脑桌和不灵活的鼠标,更加重了操作者颈部、肩部的疲劳,给频繁运动的手臂、手腕,尤其是关节带来更大压力。

鼠标面积太小、弧度不大,也会造成手腕不自然的使用姿势;有的鼠标设计不当需要使用者手腕弯曲来“迁就”它,长期使用就会对肌肉、骨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鼠标很容易在滚珠上积聚灰尘,使用时需用力来回拖动……久而久之,造成手腕酸痛。

网瘾综合症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2002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占31.22%,中学生达到了58.05%,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专家认为,在孩子的业余时间里,没有从事让眼睛放松的活动(比如户外运动),反而是用看电视、玩电脑和打游戏机等来消遣,让眼睛的疲劳程度加重了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