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 绪论
3.现代控制理论时期(50年代末-60年代初)
? 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对多输入/多输出、高精度、参数 时变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这是经典控制理论无法有效解决的 问题, 于是出现了新的自动控制理论, 称为“现代控制理论”。 ? 1960年卡尔曼(Kalman)发表了“控制系统的一般理论”, 1961年又与Bush发表了“线性过滤和预测问题的新结果”。 西方国家公认卡尔曼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他的主要工 作是引进了 “校正”的概念。 ?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状态空间法、系统辨识、最佳 估计、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问题
1、内容较多,讲课速度快。 2、针对主要内容,多结合例题、习题讲解。 3、涉及高等数学的内容较多,希望对相关知识做好
复习工作。 4、扩展了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希望同学做好笔记。 5、重要的知识点更细致些,重要的内容结合例题详解。 6、讲课过程中,可以多渗透一些将来考试的内容。 7、有些过程需要详细了解的,手写其过程。 8、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使用内燃机
促进了飞机、汽车、船舶、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伺服 控制和过程控制
?二十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工业发展很快
飞机、雷达、火炮上的伺服机构,总结了自动调节技术及反馈放大器技 术,搭起了经典控制理论的架子,但还没有形成学科。
2.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20世纪40-60年代)
本章介绍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和组成,控制系统的类型,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点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装置,被控对象 ,稳定 性,稳态误差,动态特性。
§1.1 引言
1.1.1 相关术语
1、自动控制:在人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装置 使工作机械或生产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或使被控量 (工作机械或生产过程的某个物理参数)按预定的要求变化。
? 1945年美国人波德(Bode)写了“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器设计” 一文, 奠定了经典控制理论基础, 在西方国家开始形成了自动控 制学科;
? 1947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自动控制教材“伺服机件原理”;
? 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了另一本“伺服机件原理”教 材, 建立了现在广泛使用的频率法。
? 20世纪50年代是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主要内容 为频率法(拉氏变换及Z变换)、根轨迹法、相平面法、描述函 数法、稳定性的代数判据和几何判据、校正网络等, 这些理论 基本解决了单输入好基础
高等数学(微积分)、积分变换(拉氏变换)
2、做好预习
讲课的速度较快、了解课程内容
3、听好课
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4、做好习题
应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1章 绪论
内容提要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专门研 究有关自动控制系统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四个阶段 : 1.胚胎萌芽期( 1945年以前)
?十八世纪以后,蒸汽机的使用提出了调速稳定等问题
1765年俄国人波尔祖诺夫发明了锅炉水位调节器 178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调速器,蒸汽机离心式调速器
1877年产生了古氏判据和劳斯稳定判据
?十九世纪前半叶,动力使用了发电机、电动机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促进了水利、水电站的遥控和程控的发展以及电压、电流的自动调节技 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成为一门学科是从1945发展起来的。
? 开始多用于工业:压力、温度、流量、位移、湿度、粘度自动控制; ? 后来进入军事领域:飞机自动驾驶、火炮自动跟踪、导弹、卫星、
宇宙飞船自动控制; ? 目前渗透到更多领域:大系统、交通管理、图书管理等; ? 生物学系统:生物控制论、波斯顿假肢、人造器官; ? 经济系统:模拟经济管理过程、经济控制论
举例:炉温控制系统,数控机床。 2、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
的系统。
一般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3、控制系统分类: 1)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3)复合控制系统
1.1.2 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三千年前发明了“铜壶滴漏”装置; ?公元前2世纪发明了用来模拟天体运动和研究天体运动规 律的“浑天仪”; ?两千一百年前研制出指南车; ?公元132年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量地震的“地动 仪”; ? 公元3世纪发明了自动记录里数的“记里鼓车”。
?关于课程成绩
最终成绩 =平时 (10分)+实验 (10分)+考试 (80分) 平时——考勤+作业+课堂测验 考试——100分×80%=80分
?参考书
1、胥布工主编.自动控制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2、胡寿松编.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 3、白文峰编.自动控制原理.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4、于希宁、刘红军编.自动控制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 5、张爱民编.自动控制理论重点难点及典型题解析.西安交通大学出 版社,2006.8 6、胡寿松,沈程智编.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关于课程的相关背景内容
1、英文课名: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2、学 时:60学时(实验10学时) 3、学 分:4学分 4、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 5、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 后续课程:直流调速、交流调速、毕业设计 6、开课目的与任务: (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综合系统的方法; (2)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自动控制方面相关问题的能力; (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报考研究生打下基础。 7、课程重点、难点、手段和方法 重点:从系统获得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会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分析线性系统。掌握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会用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分析 非线性系统。掌握离散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难点: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奈氏判据及对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校正装置设计;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方法及手段:以CAI教学为主,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实验,深入掌握本课 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