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下(早)奥陶统(世)O1
三叠系(纪)T
上(晚)三叠统(世)T3
寒武系(纪)∈
上(晚)寒武统(世)∈3
中三叠统(世)T2
中寒武统(世)∈2
下(早)三叠统(世)T1
下(早)寒武统(世)∈1
古元界(代)Pt
上元古界(晚元古代)Pt2
震旦系(纪)Z
上(晚)震旦统(世)Z3或Zh
中震旦统(世)Z2
下(早)震旦统(世)Z1或Z2
O
520
500
地势低平,海水入侵广泛,以海相沉积灰岩为主,有页岩,华北在中奥陶纪后上升为陆地
无脊椎动物
寒武纪
∈
615
570
元古代Pt
晚元古代
震旦纪
Z
1700±
开始有沉积岩覆盖。下部为砂砾岩、中部有冰碛层,上部为海相石灰岩,后期地壳动动强烈,岩石轻微变质
你等植物
早元古代
Pt1
2050±
太古代
Ar
>2500
下元古界(早元古代)PtI
太古界(代)Ar
远太古界(代)
三、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表表1-3-4
地 质 时 代
距今年数
(百百万年)
我 国 地 史 特 征
生 物
中国
世界
新生代(KZ)
第 四 纪
Q
3
2
地球发展成现代形势,冰川广泛、岩层多为疏松砂、砾、黄土
人类
第三纪R
新第三纪
N
70
67
地球表面具有现代轮廓,喜马拉雅山系形成。岩层多为陆相沉积和火山岩,常见砂砾、红土、砂页岩、褐煤、玄武岩、流纹岩等
地壳运动普遍强烈,变质作用显著
无生物
远古代
附录Ⅴ铁路地质图例符号
一、第四系沉积成因分类
、
摘自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下古生界(早古生代)
志留系(纪)S
上(晚)志留统(世)S3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K
上(晚)白垩统(世)K2
中志留统S2
下(晚)白垩统(世)K1
下(早)志留统S1
侏罗系(纪)J
上(晚)侏罗统(世)J3
奥陶系(纪)O
上(晚)奥陶统(世)O3
中侏罗统(世)J2
中奥陶统(世)O2
下(晚)侏罗统(世)J1
上(晚)石炭统(世)C3
下(早)更新统(世)Q1
中石炭统(世)D2
第三系(纪)R
上(晚)第三系(纪)N
上新统(世)N2
下(早)石炭统(世)C1
中新统(世)N1
泥盆系(纪)D
上(晚)泥盆统(世)D1
下(早)第三系(纪)E
渐新统(世)E3
中泥盆统(世)D2
始新统(世)E2
下(早)泥盆统(世)D1
古新统(世)E1
二叠纪
P
285
285
地壳运动强烈,海陆变迁频繁,华北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夹煤层,华南以灰岩为主,有煤层
植物,两栖动物
石炭纪
C
330
350
泥盆纪
D
400
405
华北为陆地,受风化剥蚀、极少沉积;华南为浅海,有砂页岩、灰岩
鱼类
早古生代
志留纪
S
440
440
地壳运动强烈,华北上升为陆地,华南为浅海,沉积砂页岩
奥陶纪
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界(代)
系(纪)
统(世)
界(代)
系(纪)
统(世)
新生界(代)
K
第四系(纪)Q
全新统(世)Q4或Qh
古生界(代)P8
上古生界(晚石生代)PZ2
二叠系(纪)P
上(晚)二叠统(世)P2
更新统
(世)Qp
上(晚)更新统(世)Q3
下(早)二叠统(世)P1
中更新统(世)Q2
石炭系(纪)C
高等哺乳动物,如马、象、类人猿等,显花植物繁盛
老第三纪
È
中生代(MZ)
白垩纪
K
1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7
岩浆活动强烈,岩层为火山喷出岩及砂砾岩
恐龙,植物茂盛
侏罗纪
J
195
195
除西藏等地外,其它地区上升为陆地,以砂、页岩、煤层为主
三叠纪
T
250
230
华北为陆地,沉积砂页岩,华南为浅海、沉积石灰岩
古
生
代
PZ
晚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