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师学院可行性报告

技师学院可行性报告

技师学院可行性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申办***的可行性报告***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下属的一所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地处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称的东南沿海发达县市——***。

自1979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严格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打造优质品牌,走出了一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教育特色之路,较好地满足了时下企业和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为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学综合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层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在深入分析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认真制定了申办***的发展规划,现提出如下可行性报告。

一、申办技师学院的必要性分析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能人才供应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当前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以及加快完善技工教育体系对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重大意义等进行认真考察调研后,我们认为申办***是十分必要的。

(一)技工教育的宏观背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技工院校担负着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大任务。

如今,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已成为加快完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推动。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全面部署。

会议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并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在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改革发展,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其中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特别提到:“加强职业教育,实际上更多的是要培养高级技工。

”因此,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理顺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技工大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创建技师学院是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形成了化学纤维、纺织服装、皮草皮革、建筑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特材料、机械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工业发展格局。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8%;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和“中国十大市场强市”、浙江省十个经济发达县(市)和首批小康县(市)等荣誉称号。

2015年,我市十三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重视“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育,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市都将坚持以“狠抓落实,稳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加快培养与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着力构筑高层次现代产业体系,以此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技能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多个教学科目及技能人才获得过国家、省、市的专项荣誉,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其中还存在的不少问题:一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

到2014年底,***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07800人,其中初级工60211人,占技能人才总数%;中级工34043人,占技能人才总数%;高技能人才13546人,占技能人才总数%(在高技能人才中,高级工12120人,技师1156人,高级技师270人)。

虽然全市技能人才数量已突破10万,但其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并且其中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数占总技能人才数的比例还不足50%。

因此,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二是技能人才难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

据统计,我市的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园林建筑和化学纤维等行业,车工、钳工、焊工、电工、铸造工、旅游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纺织操作工、检验化验等工种的技能人才数量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春节以来,我市技工和普工“双缺”严重,全市企业用工缺口约2万多人,其中普工约占65%、技工约占35%,主要分布在纺织毛衫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

三是技能人才“老龄化”趋势明显。

我市大部分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都偏大,并且很多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生产一线岗位上的中青年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拔尖人才严重短缺。

据统计,我市34岁以下的高级技师比例仅占高技能人才的9%,而45岁以上的占58%。

随着老一代的逐步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技师队伍将青黄不接,难以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四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将进一步“量增质升”。

根据我市技能人才规划,到2020年,全市需培养各类技能人才达15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到30%以上,即万人,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缓解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并进一步带动初、中级技能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

从技能人才的现状、未来需求及我市现实的人才培养途径看,技工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而技师学院是技工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

因此,创建技师学院,进一步提升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实力,对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三)创建技师学院是实现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的需要作为“浙江省教育强市”,***历来重视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战线成绩斐然,我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中考、高考成绩历年来一直保持***领先、全省前列。

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观念逐步发生改变,原本不被重视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与企业紧密结合,突出技能特色的技工教育,近年来开始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青睐。

当然,他们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仅局限于解决就业的三年制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他们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且更加关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市技师学院(筹)开设的高级技工、技师专业,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首选。

与此同时,随着***学院***校区落户***,从教育培训布局的合理化需求来看,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的建设上还必须进一步强化。

目前,我市拥有两所职业类学校,一所为综合中专,主要培养医护类技术人才;另一所即为技师学院,虽然学院一直承担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但在培养培训的层次和针对性方面还缺乏相应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因此,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师学院如能在***成功建立,既能对我市的职业教育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还将使我市形成“**学院---人文教育、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高等教育与技能培训新布局。

三、申办技师学院的可行性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协调发展,已初具一定的品牌和规模。

学院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技工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等。

目前学院办学的综合能力已经完全满足技师学院的办学条件。

同时,我市的教育基础比较扎实,这也为办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市的普、职高就学比例达到1:1。

除此以外,我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达到1万人/年,目前为6000-7000人/年,并且另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也在**入学。

由此可见,在现有基础上申办技师学院,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生源条件,都具有可行性。

(一)政府关心重视,投入保障有力自学校在2012年成功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来校调研,积极寻求学校进一步发展之路,即申办***。

2014年8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并于9月举行了挂牌仪式。

技师学院的申办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将为技师学院的申办成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拥有可靠稳定的经费来源,每年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和一定的事业收入,办学经费中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其中生均定额经费也和本市其他职业类学校保持逐年增长。

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充足的经费保证。

2013至2015年学院经费收入分别达到万元,万元和万元,稳定的经费来源为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进而创建技师学院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办学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先进。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知行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学院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学生德育管理,有力推动了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并在当地起到了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院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和科学管理,做到“管理有依据、工作有程序、服务有标准、评价有证据”,使学院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

学生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树立人人德育观,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在学生自治、自助、自立管理上创出特色,形成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同时,学院还以主题月为纽带,通过开展校运会、体育文化艺术周、篮球节等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营造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品位。

学院先后被评为“***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示范单位”、“***市平安示范校园”、“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此外,学院还吸纳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进一步确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观念,通过吸收融合企业文化内涵,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不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入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基础建设扎实,办学条件良好。

学院占地226786.7平方米(约亩),总建筑面积139615.14平方米,其中实训场室面积为26848.52平方米,拥有实训实验设备价值达4252万元,共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24个,并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82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