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呼吸衰竭新课件
方式
• 鼻导管吸氧 • 面罩吸氧 • 储气囊面罩吸氧 • 机械通气
方法
I型:高浓度
II型:低浓度, 急诊高浓度
浓度:不同方式浓度不同,100%? FiO2=21+4×流量
机械通气适应证
• 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节律、频率) • 气道管理:痰多 • 呕吐反流误吸 • 全身状态差 • 严重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 • 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
诊断
• 血气分析:确诊、判断呼吸衰竭类型 正常值(儿童) PO2: 80-100mmHg PCO2: 35-45mmHg PH: 7.35-7.45 BE: ±3
•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713×FiO2)-【(PaCO2/0.8+PaO2】
• PaO2/FiO2:≤300mmHg 急性肺损伤 ≤200mmHg ARDS
乳酸增加、代酸
钠泵功能受损
高钾及细胞内酸中毒
急性高碳酸血症的症状
• 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升高 头痛、头晕、不安、精神错乱、嗜 睡、昏迷、抽搐、呼吸抑制,扑翼样 震颤
• 心血管:血管扩张或收缩,球结膜充血水 肿,颈静脉充盈,周围血压下降
• 呼吸:呼酸、离子紊乱,酸碱平衡失常
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 开放气道
二 呼吸支持疗法
• 氧疗:
- 鼻导管、口罩、头罩 - CPAP——促肺泡开放,减少功能残气量,
改善换气功能。 - 机械通气 - 氧中毒——BPD、视网膜病 - 加温湿化很重要
二 呼吸支持疗法
• 面罩吸氧
二 呼吸支持疗法
• 球囊-面罩加压给氧
二 呼吸支持疗法
• 气管插管
BMV
氧疗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类型
V/Q比值失衡
• V/Q <0.8 气道阻塞或狭窄: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肺与胸廓顺应性降低:ARDS、肺炎、肺不张
• V/Q >0.8 休克、肺血管栓塞、肺血管受压或扭曲、肺 毛细血管床减少
四 吸入氧分压不足
• 纬度高于10000英尺时,吸入氧分压的降低 才有意义
• 医源性操作错误或气源接错会导致吸入氧 分压下降
机械通气目的
➢气道阻塞 ➢肺实质改变:肺炎、肺实变,肺不张、尘肺、
氧中毒等 ➢肺水增多:心脏病、肺静脉阻塞,过量输液等 ➢肺血管疾病:血管栓塞、DIC,肺动脉窄等 ➢胸壁胸膜疾病:创伤、气胸、胸腔积液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呼吸中枢、神经肌肉,中
毒
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检查:x-线 • 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
细胞内氧代谢
外呼吸
内呼吸
病因
• 与呼吸道有关:
• 呼吸道以外:
呼吸道 有关
呼吸道梗阻:上气道、下气道
肺实质病变:肺感染、ARDS、RDS 肺血管疾病 胸廓胸膜疾病
呼吸中枢
• 呼吸道以外
神经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
• 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泡低通气 • 肺弥散功能障碍 •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 吸入氧分压降低 • 氧耗量增加
• 表现:
– PaO2 – PaCO2
肺 通 气
O2
CO2
弥散功能
组 织 换 气体运输 气
细胞内氧代谢
肺泡
气道
肺动脉
肺泡
毛细血管
肺静脉
三 通气/血流比例
正常 肺泡通气量/肺血流量
(4.2 L) (5.0 L)
0.84
异常
通气>0/.血84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加 低氧血症 无明<0显.84二氧化碳蓄功积能性短路
PaO2<8.0kPa(60mmHg), 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 高碳酸血症型或Ⅱ型呼衰:
PaO2< 8.0kPa (60mmHg), PaCO2≥6.67kPa (50mmHg)。 • (婴幼儿:PaO2< 50mmHg,PaCO2≥45mmHg)
肺 通 气
O2
CO2
组
肺
织
换
换
气 气体运输 气
关于急性呼吸衰竭 新
呼吸系统解剖
肺 通 气
O2
CO2
组
肺
织
换
换
气 气体运输 气
细胞内氧代谢
外呼吸
内呼吸
组织换气过程
急性呼吸衰竭定义
• 呼吸中枢或呼吸系统原发或继发病变,引起 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出现缺氧或二氧化 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 临床综合症。
分类
• 肺衰竭、泵衰竭: • 低氧血症型或Ⅰ型呼衰:
呼吸中枢
心血管系统表现
• 心血管
–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 心律失常
– 周围循环衰竭、室颤、停搏
• 肺血管
– 缺氧 肺小动脉收缩
通气血流比例异常
– 严重缺氧或肺小动脉持续收缩: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衰
低氧血症的其他表现
➢皮肤粘膜:PaO2<50mmHg,紫绀 ➢血液:慢性缺氧 刺激造血(代偿)
急性缺氧 凝血、造血 DIC ➢消化:微血管痉挛 应激性溃疡、肝功 ➢肾脏:缺氧 肾血管收缩 肾功 ➢代谢:线粒体代谢 缺氧或无氧代谢
阻塞性通气不足:
• 气道阻塞有中央性和外周性两类 中央气道:声门至气管隆凸间的气道 外周气道: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二 弥散功能障碍
• 概念: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所引起 的气体交换障碍
• 原因:
– 肺泡膜面积减少: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术 – 肺泡膜增厚:肺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 –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过短
五 氧耗量增加
• 耗氧增加:发烧、呼吸困难、严重烧伤、 胰腺炎、感染性休克等
• 主要表现为混合静脉血氧分压下降
临床表现
• 低氧血症
– 神经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呼吸系统 – 皮肤、粘膜 – 血液系统 – 消化系统 – 泌尿系统 – 代谢
• 高碳酸血症 • 其他
呼吸系统表现
➢低PaO2 主动脉、颈动脉体 ➢胸闷、气短,窘迫感 ➢烦躁不安,喘息性呼吸困难 ➢三凹症,呼吸节律紊乱 ➢呼吸浅、慢 ➢呼吸暂停
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呼吸支持 • 控制感染 • 维持循环 • 营养支持 • 预防措施
一 病因治疗
治疗基础、关键 根据病因决定治疗
二 呼吸支持疗法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最基本、最主要治疗 –方法: (1)正确的体位开放气道 (2)清除口咽分泌物或其他异物 (3)建立口咽或鼻咽气道
二 呼吸支持疗法
一 通气功能障碍
• 表现:肺泡通气量不足 低氧血症 二氧化碳蓄积:PACO2≈PaCO2
一 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
• 呼吸肌活动障碍:脑部病变或药物、神经 肌肉疾病
• 胸壁顺应性降低:胸廓骨骼或胸膜病变 • 肺顺应性降低:肺淤血、水肿、纤维化;
Ⅱ型肺泡上皮受损或发育 不全。
一 通气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