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期一、调研说明(一)调研内容本次项目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的覆盖广度、保障深度等客观状况,以及企业员工对当前福利保障体系的满意度评价及企业对现有福利保障体系的投入产出效益评价。
同时,本次调研还包括企业福利保障方案的未来规划和员工对福利保障项目的需求等内容。
(二)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在中国内地经营的企业,主要受访者为企业员工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
通过整合分析多维度信息,从多方视角观测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概念界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指企业员工所享有的各类福利及保障项目,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四大类。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覆盖广度:指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所覆盖的人群的多少。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覆盖深度:指企业所提供的员工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少。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满意度评价:指企业员工对所获得的各项福利保障的满意程度。
企业福利保障效益评价:指企业对其向员工所提供的各项福利保障所产生效益的评价(即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投入回报效果评价)。
社会保险: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住房公积金: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
商业补充保障: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商业意外保险、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家属保障等。
非保险类福利:指除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障之外的其他福利(如企业福利假、津贴、培训、补充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福利)。
二、调研发现通过此次调研,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和不同企业规模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指数化测量,对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需求及企业对员工福利保障的投入意愿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一)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处于基础水平。
此次调研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65.37,保障状况处于基础水平,保障体系初步构建。
其中,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广度指数为61.33,是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中最为薄弱的部分,法定社会保险覆盖较广,但补充性福利保障覆盖人群较窄,获取门槛较高。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深度指数为64.64,员工福利保障项目相对不足,不够丰富,主要存在保障项目单一、保障力度不均衡等问题。
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报告(2012·大中城市)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142013年第1期企业员工对目前所获得的福利保障状况的满意度评价指数为70.15,高于其他指数,但仍未达到高位;企业对福利保障投入的效益评价指数为66.19,投入效果未达到较高预期,企业未来对员工福利保障投入的动力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不同行业间、不同企业类型间、不同企业规模间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差异性较大。
分行业来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呈现离散程度偏高的特点,标准差①为2.75。
金融/银行/保险、能源矿产/石油化工和医药生物/医疗保健等行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排名前三。
其中,金融/银行/保险行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深度指数为72.03,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数为73.51,企业效益评价指数为71.72,这三项二级指标推高了该行业指数。
酒店旅游和广告/传媒/印刷出版两个行业指数排名靠后。
广告/传媒/印刷出版行业中,深度指数为56.56,企业效益评价指数为56.65,是该行业指数排名末位的最大影响因素。
分企业类型来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呈现离散程度较高的特点,标准差为5.01。
外商独资企业/代表处、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指数排名前三,港澳台资企业指数处于中位,民营企业指数以59.32排名最末。
分企业规模来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离散程度最高,标准差为5.30。
企业规模对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影响较大,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越高。
分企业规模来看,10000人及以上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排名第一,1000~9999人和500~999人企业指数排名中位,500人以下企业指数排名最末。
(三)员工对福利保障的需求仍处在基础阶段,集中在最基本的保障项目上。
此次调研数据表明,员工对福利保障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保障项目上。
住房公积金方面福利、商业补充保障、非保险类福利、社会保险成为受访员工希望提高和增强的项目。
(四)受自身财务状况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企业增加员工福利保障投入动力不足。
企业的员工福利保障政策主要受自身财务状况(78.5%)、相关政策支持(61.4%)、人力资源战略(47.5%)、同行比较(39.8%)、员工需求(32.3%)的影响,其中自身财务状况和相关政策支持的影响程度最大。
三、指数分析(一)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总体情况分析1.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总指数处于基础水平。
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总指数为65.37。
其中,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广度指数最低,仅为61.33;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深度指数相对较低,为64.64;企业员工对现有福利保障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和企业对现有福利保障的效益评价指数分别为70.15和66.19,均略高于总指数。
2.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项目覆盖比例不均衡。
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各项目的覆盖比例表现不均衡,其中社会保险覆盖人群为91.8%,住房公积金为69.0%,非保险类福利为67.4%,商业补充保障为53.8%。
商业补充保障覆盖比例最低,远低于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的其他方面,且主要保障项目集中在商业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这三类险种上,存在覆盖比例低、保障项目较少的问题,值得关注。
3.企业员工获得福利保障存在较多条件。
企业员工获得福利保障有一定的门槛,如是否图1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图2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项目覆盖情况15第1期图5分行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情况为正式全职员工、工作年限长短、工作表现、职级和是否为关键岗位等。
其中,相较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言,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的获得需要更多条件。
4.七成以上企业员工对福利保障状况表示满意。
总体上看,受访员工对目前的福利保障状况表示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合计为72.7%,同时有25.7%的受访员工对目前的福利保障状况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具体来看,企业员工对现有福利保障广度的满意率高于对深度的满意率。
其中,受访员工对于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广度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占72.9%,对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深度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占67.8%。
5.企业对员工福利保障投入的效益评价。
(1)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上投入后效益较突出。
企业提供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保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稳定性、降低人员流动率,同时更好地激励员工。
73.7%的企业认为商业补充保障最显著的效益是转移可能出现的风险(意外、医疗等);81.3%的企业认为非保险类福利在激励员工方面的效益突出。
(2)企业未向员工提供商业补充保障原因呈多样化特点。
未提供商业补充保障的企业中,选择“商业补充保障非必须提供”的企业为56.3%;“已提供社会保险,而无力承担额外的商业补充保障”的企业为53.6%。
(二)分行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情况分析1.分行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差异较大。
在不同行业间,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差异较大。
其中,金融/银行/保险行业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高,达到了70.26;酒店旅游和广告/传媒/印刷出版行业的指数较低,分别只有62.05和61.06。
2.分行业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项目覆盖不均衡。
能源矿产/石油化工行业在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方面覆盖情况最好,金融/银行/保险行业在非保险类福利和商业补充保障方面指数最高;与之相对的是,广告/传媒/印刷行业在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非保险类福利三项覆盖情况上均排名末位,而商业补充保障方面覆盖较差的行业是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行业。
3.分行业企业员工获得福利保障的条件。
除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两项法定福利保障之外,各行业在提供员工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保障的前提条件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是否为正式全职员工、工作年限、工作表现、职级和是否在关键岗位或部门。
4.金融/银行/保险行业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满意率最高。
金融/银行/保险行业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满意率最高,为79.0%。
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行图3企业提供商业补充保障产生的效益(n=830)图4企业提供非保险类福利保障产生的效益(n=895)162013年2013年第1期业的员工对现有福利保障状况的满意率评价最低,仅为65.8%,需引起该行业企业的重视。
(三)分企业类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情况分析1.分企业类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差异明显。
从不同类型企业来看,外商独资企业/代表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高,达71.74。
民营企业虽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低,只有59.32,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差异明显。
2.分企业类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项目覆盖不均衡。
不同企业类型中,外商独资企业/代表处较为均衡地构建了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与其他企业相比,更重视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的投入,覆盖情况分别为75.1%和68.8%;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覆盖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企业,达到了94.2%和85.3%;而民营企业在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各个项目上均落后于其他类型企业,所有指标都低于总体水平,需着力提升和完善。
3.分企业类型企业员工获得福利保障主要依据是是否为正式全职员工。
除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两项法定福利保障之外,不同企业类型间,对于员工获得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保障设置的前提条件,按重要性排序基本一致。
4.国有企业员工对福利保障状况满意率较高。
国有企业员工对福利保障状况满意率较高,达78.1%;民营企业最低,仅为63.8%。
(四)分企业规模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情况分析1.分企业规模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差异明显,与规模大小成正比。
企业规模与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水平成正比。
10000人及以上企业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高,为75.76;500人以下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低,仅为63.26。
2.分企业规模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项目覆盖情况不均衡。
分企业规模来看,除社会保险之外,住房公积金、非保险类福利和商业补充保障的覆盖比例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提高。
3.分企业规模企业员工获得福利保障条件多样化,以是否正式员工为主要考量因素。
除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两项法定福利保障之外,分企业规模来看,相较于500人以下企业,500人以上企业在提供员工商业补充保障时,职级考虑的优先程度高于工作表现;在提供非保险类福利保障时,1000人以上企业更侧重于将职级的重要性排列于工作表现之前。
4.500人以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满意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