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
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默读、朗读课文,借助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
地”的意思。

3.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4.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的语句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此时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生: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是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一、说教材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白求恩同志在1939年春齐会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

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
2.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中包含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抓住两条主线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

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

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

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分别理解“手术台”和“阵地”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看着题目设疑。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了解了手术台和阵地这两个概念,有利于后面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而设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接下来,教师提出这句话是谁说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去读课文。

这样设计的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好。

在朗读好课文,了解这话时由白求恩说的话演变而来的,适时出示白求恩的背景资料。

由于学生对白求恩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补充进去一些资料更有利于学生更加贴近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卫士,了解他高尚的品格。

再出示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请学生读一读,说说感受。

从初步的朗读和对句子基本的理解,学生可以体会到白求恩大夫对工作很负责。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画出来默读。

重点指导。

(1)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里布满了血丝。

(2)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前。

(板书:情况危急镇定)
(3)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战士们做手术(板书:更危急,坚持阵地)(4)一连几发炮弹在小庙的周围,火苗向手术台扑来。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坐手术。

做了一个有一个。

(板书:情况,十分危急争分夺秒)
(5)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2.课文的2—4段中很多语句,将白求恩的工作情况和当时紧张的战斗形势结合着描写,用环境的危险来衬托她的高尚品质。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针对文本的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共同交流,最后再进行朗读的方法来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个环节的设计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四)引导争论,再次感悟
出示第三段,生读后,师针对客人提问,白求恩是不是客人,为什么他说自己不是客人,不是客人那是什么呢?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教师总结出白求恩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在上面坚守了三天三夜,这是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呀!通过之前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抽丝剥茧般的学习,从理解该句话的意思到他对工作极端认真,再到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本课最难理解的难点也被突破了,学生从这句简单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深深地体会到白求恩高尚的品质。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最后有感情的朗读整篇课文,然后老师推荐有关于白求恩事迹的书籍,推荐学生课后去看。

在理解文章含义后再读课文,相信学生能够带着感受去读。

同时把文本的内容拓展到课外,让阅读继续延伸下去。

说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师总结:学完了这篇课文,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

2.课后可以到图书馆去借一借有关介绍白求恩事迹的书,以便加深对白求恩大夫的了解。

[教学板书]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危急→更危急→十分危急
白求恩:镇定→坚守阵地→争分夺秒
对工作认真对同志热忱
国际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白求恩表现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
地基盘旋炮弹爆炸继续
瓦片落下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质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内容感到好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接着,又从答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考,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