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单元检测5版含答案

2020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单元检测5版含答案

单元检测(五)(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导学号:】①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②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③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④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巧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⑤中秋之夜,喧闹的白昼已经远去,珠圆玉润....的月亮升起来了,千家万户静坐在月光里,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自己生活放荡,危言危行....,而指望孩子品德端正,好学上进,这是不可能的。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词语的能力。

①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②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

指文章公式化。

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③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勃勃:旺盛的样子。

生机:富有生命力的。

④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

⑤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不能用于描述“月亮”。

⑥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蜡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解析】A项,语意重复累赘,去掉“比较合适”。

B项,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C项,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答案】 D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解析】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所以第一个句号后的句子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两项;然后按“坡度——路面——花朵”的由下到上的描写顺序来写,故应选C项。

【答案】 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①榝,就是茱萸②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种恶草③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韬兮,榝又欲充夫佩帏”④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⑤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⑥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A.①③②⑤④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③②①⑥⑤④D.③②①⑤④⑥【解析】根据横线后的“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可确定首句是③,据此可排除A、B两项;由②中的“显然认为”,可知③②相连;由“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可知④⑥相连,据此可排除C项。

【答案】 D二、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8分)沼泽地[日本]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

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

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

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

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

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

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

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得意扬扬地放声大笑起来。

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

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

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

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

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

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

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

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是杰作。

”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5.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A.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B.以“浊水”“湿土”“地上丛生的草木”入画,没有个性的画匠是不敢为的,这显示出真正的艺术家与“名流”的不调和。

C.《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世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D.这篇小说通过一幅油画,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悲剧命运及世态炎凉,讽刺了芸芸观赏者的苍白和平庸,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艺术穿透力。

E. 有人认为,芥川龙之介写了一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与人生观,作家对人生深重的怀疑以及最后自杀的悲剧,在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解析】A项,并非作者的观点;C项,作者无厌世的情绪;D项,“讽刺了芸芸观赏者的苍白和平庸”理解不当。

【答案】BE6.“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案】身材魁梧,追求时尚,缺乏艺术鉴赏力,世俗、浮浅而又直爽。

借记者的口吻来介绍画家,推进情节的发展;记者对画做出的评价,反衬出画家的艺术追求,有利于深化主题。

7.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4分)【答案】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一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的,提示故事内容;象征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更好地表现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表达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要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深化作品主题。

8.“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6分)【答案】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次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

参考要点: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给人深刻的印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18分)母亲吉尔[蒙古国]彻·娜仁琪琪格白色哈巴狗吉尔忧伤地蜷曲在三居室楼房最小那一间的角落里。

15年前,吉尔来到这个家,如今它老了,眼前的路似乎都看不清了。

两个半月前,它产下一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母崽。

有句谚语说,临死的母狗才会产下独崽。

吉尔生产过3次。

第一次是它正当壮年的时候,当时,主人下班回来,看见吉尔嗅着刚刚生下的手指头般大的4只没生命的小崽,不知如何是好。

从那时开始,他们就不再训斥吉尔,遇上了好人家的吉尔幼年时曾因在室内大小便被抽过几次,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有尝过挨饿挨打的滋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