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善意恶意的认定标准【税务实务】

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善意恶意的认定标准【税务实务】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善意恶意的认定标准【税务实务】
目前,从税务机关对购货方取得的已定性为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处理结果上来看,大部分定性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查实的较少。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企业较少有“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

因此,税务机关在专用发票检查中,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性要慎重,规避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对“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如何定性
国家税务总局为整治税收环境,加大对虚开发票犯罪的打击力度,先后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3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0〕182号)中都对虚开专用发票行为有严格的处理规定。

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对购货方(受票方)不知道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销售方虚开的情况下,显得有失公平。

因此,随后发出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中界定了“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恶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的两种行为。

2007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1240号)中规定,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指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交易,且购货方不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

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
认定“善意取得”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条件:
一是货物交易行为的真实性。

受票方的有关财务凭证、购销合同、发货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