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试验的相关理论
14
4、曲线比较法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官方机构采用相似因子的模型非依赖 方法,采用“相似因子”和“差异因子”比较溶出度曲线。 通过计算差异因子(f1)和相似因子(f2)比较溶出行为的 相似性, 4.1 相似因子(f2)的计算
其中Rt和Tt分别表示两制剂在第n个取样点时的平均累积 溶出率
1
二、溶出度试验的意义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由制剂中的释 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溶出度或溶解作用及药物在为胃肠道 的生物膜通透性。而药物制剂中的释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 溶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有可能预测 体内行为。 1、评价制剂批间的质量的一致性; 2、指导新制剂的开发; 3、产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的 变更和生产工艺的放大后,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劣质药品,可能只在一种体内环境下(如青壮年、胃酸正常 者)才有一定的溶出和吸收,而在其他体内环境下可能崩解、 溶出就会很差,生物利用度也就很低。 如果某制剂,仅在pH 1.2条件下体外溶出较好,在pH 6.8 条件下体外溶出较差,结果也许只能保证对于胃酸正常的患者 吸收良好,而对胃酸缺乏的患者可能就会很差了。
9
溶出度曲线的具体操作
1、溶出介质选择(不少于四种): 【普通制剂】 (1)酸性药物 pH值分别为1.2、5.5-6.5、6.8-7.5和水; (2)中/碱性药物和包衣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和水; (3)难溶性药物制剂 pH值分别为1.2、4.0-4.5、6.8和水; (4)肠溶制剂 pH值分别为1.2、6.0、6.8和水; 【缓/控释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7.5和水。 与美国作法有所不同:美国统一采用1.0、4.5、6.8和水。 无论何种制剂都不建议采用pH7.6以上的介质进行;
12
3、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 3.1 补液时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其中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 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 V2 为溶出介质体积
13
3.2 不补液时: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其中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 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 V2 为溶出介质体积
6
0
5
10
15
20
25
7 6 5
0
10
20 Time (h)
30
40
胃酸缺乏患者
pH 7
4
4 3
40 20 0 0 20 40 60
2
2 1
老年人
0
0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Time (h)
30
40
Time (h)
Time (min)
. A药厂产品
. B药厂产品
8
三、溶出度曲线的测定
日本仿制药申报要求,体外至少四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 一致,方可申报。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与欧盟要求皆雷 同日本。 我国新药审评中心2010年9月发布了“关于仿制药通用技 术文件(简称:CTD)申报资料提交要求征求意见的通 知”,其中明确规定“需进行多溶出介质中的比对研究”! 说明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不同溶出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比 较研究结果(采用f2相似因子的比较方式)。
一、概念与适用范围
1、概念 溶出度: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率与程度(评价药品有效性) 包括溶出度与释放度。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旨在保证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的口服固体制剂具有 相同的品质和疗效。 2、适用范围 2.1 水中难溶药物的制剂 2.2 水中虽易溶,但处方与工艺造成阻溶的制剂 2.3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制剂 2.4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贴剂等 2.5 易溶的药物,也应考察溶出度
生物等效性试验
生物等效
均能够具有相似
的溶出曲线
大多数药物
生物不等效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物等效性(BE)试验的 成功率!但并不能替代BE试验!
7
溶出度
100
预测体内血药浓度
6
7
6
实测体内血药浓度
胃酸正常患者
pH 1 80
4
5 4 3
60 40 20 0 0
100 80 60
2
2
年轻人
0
1 02040 Nhomakorabea60
10
<对参比制剂的遴选>
从市场上购买来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批号,分别测定,观 测溶出曲线波动情况。酌情审定
<对仿制制剂样品的要求> 生产规模10万单位或今后最大生产规模的1/10。 含量与参比制剂的差值应在5%以内。
选用的样品应在重量/装量差异所规定范围的1/2内。
<对测定样品数的要求> 理论上个测定12个单位,现实情况测定6个单位即可,
11
2、测定时间点的确定 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5、10、15、20、30、45、60、90、 120分钟,此后每隔1小时直至6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15、 30、45、60、90、120分钟,3、4、5、6、8、10、12、24小 时。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90%(缓控释制剂为85%)以上、 且差值在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 在酸性介质中最长测定时间为2小时,在其他各pH值介 质中普通制剂为6小时,缓控释制剂为24小时。
4
疗 效 的 优 劣
制 剂 的 优 劣
关键、核心
5
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
体外溶出曲线的不同
仿制药研发思路 →“殊途同归”
生物利用度 相同
90%
生物利用度
体外多条溶出曲线
相同
体外多条溶出曲线
处方/辅料/制剂工艺
原研药
不同 企业界的使命
处方/辅料/制剂工艺
仿制药
6
体外溶出度试验,在各种溶 出介质中,在严格的溶出度 条件下(低转速)
2
如何将原料制成(固体)制剂
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 制剂工艺/处方/辅料的筛选
主要评价:溶出度试验
3
从专业角度看:疗效的优劣,即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多寡,是 与生物利用度紧密相关的。
一个优质药品,在采用一定的装置与转速条件下(通常认为桨 板法/50转最接近中老人人群),在pH值的宽范围内(即多种 溶出介质中)可能均有一定溶出与释放,这样就可保证该药品 用于人体时,可在各种体内环境下,对任何体质患者均有一定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