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动目标:1.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让学生感受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振兴祖国的热忱。

3.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过程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活动准备: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

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组,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一、对对子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先考考大家,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谁知道下联?指名回答后,齐读对联。

2.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还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下面,我们就关心一下国家大事,聊一聊近几年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吧。

二、活动一:今天的成就1.指名说了解的科技新成就。

2.师课件出示嫦娥二号、神舟飞船的资料,介绍。

3.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4.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今天,我国的科技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我国已经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同样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就是令我们骄傲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板书课题)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呢?指名说,板书。

三:活动二:历史的辉煌1.分组探究(1)师:这节课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小组内交流整理的资料,组内互相补充,完善研究内容,确定汇报人员。

2.资源共享,共同提高1.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结果。

2.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或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师适当补充有关资料。

)3.体验感悟:走进没有纸的古代(1)创设情境:来到孔子的课堂。

(2)在木块、竹条上写自己的名字。

(3)指名谈感受。

4.算一算,谈感受。

(1)出示四大发明时间中外对照表,生算一算。

(2)指名谈感受。

师小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间比其它国家早这么多年啊!这充分体现出我国自古以来的强大以及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为之自豪。

四、活动三:学习的榜样1.师导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快了我们的文明进程。

可以说,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功不可没的。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在长期实践中涌现出的著名科学家。

你了解哪些科学家呢?2.出示科学家的照片、名字,指名说其贡献。

3.播放王选与激光照排的资料。

4.欣赏伙伴的小发明作品。

五、活动总结情感升华1.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希望同学们向科学家学习,从小努力学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技造福人类。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做到这些,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会大步朝前走,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课件播放歌曲《大步朝前走》,同时出示祖国强大等图片。

六、课后延伸:小小发明家课后,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寻找它们的不足,设计、制作小发明。

学情分析本班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能孝亲、敬长、关心他人,积极向上。

大多数学生能自主参与品德课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

四大发明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其历史背景了解比较少,只是从电视或书本上对四大发明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

但对四大发明的发明年代,人物,过程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还不是很了解。

这就需要课前指导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让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知识有所了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社会事务的能力;有收集资料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的能力。

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合作、团结互助。

但分析问题时,只会照读资料,不会用自己的话分析、整理、概括。

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效果分析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2、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的目标,并且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

通过小组学习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研究造纸术时,我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到孔子的学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字的艰难和在纸上写字的轻松。

学生不但充分认识到造纸术的意义,而且受到了节约纸张、认真写字的教育。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第一个课时的主题活动。

在“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这一学习主题中,设计了三个三级活动主题。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因此作为第一个主题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学习。

本课时的教学资源是这样呈现:首先是一段文字阐述了我们的先人创造的辉煌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后,通过学生对话的图片告诉学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接下来以一个学生从图书馆搜集资料的形式出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的简短资料,目的是告诉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搜集资料。

最后,小博士告诉学生把搜集的关于火药发明的资料写下来。

教材留有足够的空白,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空间。

这样,课前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

学习古代四大发明前,增加了我国的科技新成就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前资料的有关搜集,了解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新成就。

再就是学习四大发明之后认识了解一些科学家及其贡献,这是第二课时内容,我安排到第一课时的用意是提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先简单了解,以便引出身边的同龄小发明家,从而完成制作小发明的课后拓展作业。

同时为第二课时讲科学家的故事做好准备。

虽然适当增加了教学内容,但是这节课的重点要落脚到探究古代四大发明的过程及意义上,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振兴祖国的热忱。

评测练习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2.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

3.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6.中国最早的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

7.当代毕昇是 ,他发明了。

课后反思《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第一个课时的主题活动。

设计这节课前,我仔细阅读了《品社课程标准》,从设计到讲授我努力使这节的课体现新课程理念。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的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是很多的:可以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社会的贡献、四大发明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从我国的科技新成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在木板上刻字和在纸上写字的对比,让学生受到节约纸张和认真写字的教育。

朱小蔓教授指出:“不存在从生活整体及学校教育整体中抽离出来的德育。

我们要从根本上调整对道德的认识、对道德教育的认识。

道德教育是和其他教育,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的。

”因此,在目标制定时,我努力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培养深浅适度、和谐融洽。

在教学中,我努力将品德教育与其它各种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而不是刻意、机械地安排环节去特别强调品德教育。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孩子们在逐步深入地了解印刷术与造纸术的同时,也从心底里激起了比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2.充分利用和挖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学习古代四大发明前,增加了我国的科技新成就的内容,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学生对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新成就了解了不少。

再就是学习四大发明之后认识了解一些科学家及其贡献,这是第二课时内容,我安排到第一课时的用意是提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先简单了解,以便引出身边的同龄小发明家,从而完成小发明的课后拓展作业。

同时为第二课时讲科学家的故事做好了准备。

3.注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材中呈现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文字资料简明扼要,图片资料也不多,课本上留有空白,让学生搜集有关四大发明的资料。

另外,根据教学内容,课前,我还安排了学生搜集有关我国科技新成就和科学家的资料。

由于受条件限制,很多学生搜集不到合适的资料,这就需要老师指导点拨。

对资料的处理也不能只停留在搜集上,还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这样,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另外,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在研究造纸术这一环节,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到孔子的学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字的艰难和在纸上写字的轻松。

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充分认识到造纸术的意义,而且受到了节约纸张、认真写字的教育。

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之处。

主要有:1.受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让学生体验和亲身实践的活动少。

在造纸术环节,虽然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字的艰难和在纸上写字的轻松,但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只是让学生在理论上作了认识,没有亲自动手去做一做、试一试。

2.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学习效果看,学生搜集的资料少且面窄。

分析问题时,部分学生只会照读资料,不会用自己的话分析、整理、概括。

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更需进一步提高。

3.评价方式需要改进。

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学生个体和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时尝试借助“中间的笔”,着重对交流和汇报环节进行了评价。

我发现,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这节课表现有所进步,但还是感觉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探讨、改进。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对于课后的拓展作业,我打算结合语文习作课指导学生完成,写完作文后,再制作小发明。

然后进行作文和发明作品的评价、评比。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及时发现不足,弥补缺憾,使自己的课堂有效率、更精彩。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课标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课时主题活动。

教材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

让学生知道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重要的贡献,懂得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立志弘扬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鼓励同学们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努力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