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单元备课单元小结沙河子小学三年级班任课教师:2015.3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知识领域:(1)数及代数:有关乘除法的估算和口算,稍复杂的乘除法笔算、混合运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
(2)空间及图形: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面积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3)统计及概率:平均数的意义及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实践及综合应用: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这部分教学内容联系了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社会,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其他领域的了解。
同时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二、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
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3、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估计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5、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6、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并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8、在他人的鼓励及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2.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年、月、日四、教学措施:1、用好、用活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营造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各不相同,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特点,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
3、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经历。
4、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及空间,然后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5、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6、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首先要通过操作、探索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其次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相应的口算和估算练习;再次注重认真仔细、及时检验等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把评价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包括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及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五、课时安排:1、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10课时2、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课时3、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时4、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 ------ 课时点击双休日--------------------------------- 课时5、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课时6、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 课时7、小教练统计 --------------------------- -------- 课时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也在这里大致完善了。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
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及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和含有除法的(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 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 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
五、课时安排果蔬会采访共10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方法3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2课时。
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
整理及复习1课时综合练习 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二单元对称教材分析: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的现象。
学生周围生活中,处处可遇到对称物品,如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等。
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本单元教材努力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图,学会用操作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教学总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是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新授2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第三单元教学备课第五单元《面积》集体备课一、单元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通过对熟悉实例的感知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3、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及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通过“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动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二)课时子目标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及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分析,及人合作交流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3、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4、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初步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及生活实际的联系。
第三课时《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四课时《铺地板》(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3、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教学重点剖析1、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1)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物体的表面、表面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
(3)及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计算面积做准备。
(4)突出重点的策略:面积的概念分成两部分,教学时刻将这句话拆成两句,再用“或”两城依据。
教第一句时可多让学生摸摸物体的表面,感受面及线的区别,在观察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的区别。
第二句话时画出既有封闭又有不封闭的几个图形让学生选择,在涂色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有面积,不封闭的图形可涂出去,面积无法测量。
2、第二课时《量一量》(面积单位的认识)(1)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并感知他们的实际大小。
(2)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厘米2、分米2、米2的实际大小。
(3) 及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并为面积的计算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