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不仅具有极深的理论性,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法有关基础理论,同时了解和熟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的具体实践和操作,为我国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所需要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方面的专门人才。
本课程要求对学员比较系统地讲授经济法基本理论、经济法学研究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法制中出现的与经济法有关的一些问题。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自学与面授相结合。
贯彻教知识与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三、考核方法采取期末考试、作业、考勤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考试占60%,作业占20%,考勤占20%。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法产生的含义(二)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和规律(三)国家干预与现代经济法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征和概念(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经济法的特征(三)经济法的概念三、从法律部门的划分谈经济法的体系(一)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评析(二)对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新认识(三)经济法的体系四、经济法的价值五、经济法的本质六、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1、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有哪些2、试述我国经济法的体系3、为什么说经济法是国家自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4、谈谈你对经济法价值的认识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2、参考书:(1)、李曙光主编:《经济法学(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2)、王卫国等主编:《经济法学(第2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3)、陈婉玲著:《经济法原理》(经济法文库.第2辑),北大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4)、徐孟洲主编:《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版。
第二讲经济法主体制度一、企业法概述(一)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二)企业设立的立法原则及我国的现实选择(三)企业法人注册资本制度(四)企业名称及其法律保护(五)我国企业法律形态二、《公司法》(一)公司资本制度和设立制度(二)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三)公司治理结构(四)债券发行及股份发行与转让制度(五)鼓励公司自治三、《个人独资企业法》四、《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的调整范围(二)合伙人的资格(三)合伙人财产份额的转让(四)合伙企业债务及合伙人个人债务的处理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2、什么是企业?企业有哪些特征?3、我国《公司法》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3、个人独资企业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4、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性质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2、参考书:(1)、法律法规中心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释本(最新修正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3月版。
(2)、王建文等著:《公司高管重大经营决策失误民事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8月版。
(3)、朱慈蕴著:《公司法原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4)、胡改蓉著:《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北大出版社2010年9月版(5)、范健王建文著:《公司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08月版。
(6)、潘林:《论公司法任意性规范中的软家长主义——以股东压制问题为例》,《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1期。
第三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特征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征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产品质量法、竞争法的关系(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三)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1、国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二、消费者(一)消费者的定义(二)“王海”是否为消费者(三)患者是否为消费者(四)消费者权利三、经营者(一)经营者的定义(二)经营者的义务四、消费争议的解决与法律责任(一)消费争议的解决(二)法律责任1、损害赔偿的范围2、惩罚性赔偿3、精神损害赔偿4、“假一罚十”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1、为什么要对消费者权益进行特别保护?*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哪些权利?经营者有哪些义务?3、消费争议有哪些解决途径?4、你认为对消费者的精神损害是否应予赔偿?又应如何赔偿?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2、参考书:(1)、孙虹:《消费者保护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刘益灯著:《国际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李昌麒许明月编著:《消费者保护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版。
(4)、刘娟:《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6期。
(5)、郭明瑞:《“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吗?——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当代法学》2015年第6期。
第四讲产品责任法一、产品责任立法及其体系二、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一)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二)产品责任的概念(三)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关系1、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联系2、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区别三、产品(一)国外有关产品的界定(二)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界定四、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演变1、过错推定原则2、担保责任原则3、严格责任原则(二)我国《产品质量法》有关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五、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一)存在产品缺陷(二)须有损害发生(三)损害与产品缺陷之间有因果关系六、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七、产品责任中的损害赔偿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1、试述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关系2、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3、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是如何界定的?你认为存在什么缺陷?应如何完善?4、产品责任有哪些抗辩事由5、生产者与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2、参考书:(1)、周新军著:《产品责任立法中的利益衡平-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肖永平等译:《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三版:产品责任》,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
(3)、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2月版。
(4)、胡荻:《欧洲产品责任的立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事》,《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五讲竞争法基本问题一、竞争法概述(一)竞争的概念及其特征(二)竞争的功能(三)竞争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四)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五)商业秘密及其保护1、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模式2、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构成要件3、商业秘密侵权的举证责任4、商业秘密侵权的赔偿三、反垄断法(一)垄断的概念及特征(二)我国《反垄断法》的若干解读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1、什么是竞争?竞争有何特点?2、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3、试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4、简述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构成要件5、你认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加以完善?6、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2、参考书:(1)、王健.朱宏文著:《反垄断法实施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2)、丁茂中著:《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3)、钟刚著:《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研究》,北大出版社,2010年7月版(4)、谢晓尧著:《竞争秩序的道德解读――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中山大学法学文丛],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版。
(5)、黄勇:《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掠夺性定价的反垄断法分析》,《河北法学》2016年第4期。
第六讲税收法律制度一、税收的涵义、特征和职能(一)税收的涵义1、税收征收的理论依据2、税收的定义(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和自愿性2、无偿性和间接返还性3、法定性和有限性(三)税收职能1、财政职能2、调节职能二、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体系(一)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二)税法的体系(三)关于制定我国税收基本法的立法思考三、税法的基本原则(一)税收法定原则(二)税收公平原则(三)税收效率原则(四)合理负担原则四、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1、权力关系说2、债务关系说(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五、税收债权(一)税收债权的含义1、税收债权的定义、性质2、税收债权与一般债权的比较(二)税收优先权1、税收优先权的含义2、税收债权与担保债权的清偿顺序六、纳税人与纳税人的权利(一)对纳税人概念、地位的重新认识(二)纳税人的权利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1、什么是税收?税收有哪些职能2、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3、什么是税收债权,它与一般债权有何不同4、什么是税收优先权?它与担保债权的清偿顺序如何5、试述纳税人的权利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2、参考书:(1)、张守文著:《税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版。
(2)、刘隆亨著:《税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3)、漆彤:《“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税法思考》,《税务研究》2015年第6期。
第七讲金融法基本问题一、中央银行的法律性质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国际比较1、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2、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财政部,但实际上具有相对独立性3、中央银行隶属财政部,独立性较小4、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制度1、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评析2、关于重塑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点思考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二)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1、《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规定2、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评析四、金融监管(一)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1、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2)、保护存款者的利益(3)、维护并促进金融业的公平竞争2、我国金融监管的原则(1)、依法监管(2)、适度监管(3)、持续和系统监管(4)、效率原则(二)金融监管的体系1、银监会监管2、央行监管3、行业互律监管4、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三)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四)建立事后保护性监管思考题和作业题(划“*”者为作业题)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法律性质*2、简述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3、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