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事委员会章程作者:Tong,Sun 发布时间:2008-07-2416:38:11信息来源:浙江省人民医院访问次数: 5276医院药事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药政法规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药事委员会)。
为规范药事委员会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药事委员会是医院药事管理的监督权力机构,也是对医院药事各项重要事项做出专门决定的专业技术组织。
应在院长及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日常工作由药剂科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第三条组织机构1. 药事委员会由院长和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及有关科室的负责人和具有专业代表性的技术人员组成。
2. 药事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3人。
委员7-9人,应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10年以上药品临床使用经验的有专业代表性的各学科专家担任。
秘书1人,特邀委员若干人,每次参加药事委员会人员可以采取固定或部分固定并从药事委员专家库中抽签组成。
3. 药事委员会分别在朝晖院区、望江山院区下设“药品质量管理小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小组”和“合理用药管理小组”三个工作组。
工作组设组长1名,组员若干名。
组长一般由药事委员会委员兼任。
第四条工作制度1. 主任委员负责召集委员会会议研究医院药事管理的有关问题,必要时可邀请院内外有关专家参加。
2. 药事委员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和检查、安排下阶段工作,审核新药和新制剂的报批材料。
遇特殊情况可由3名以上委员提议,主任委员同意召开临时会议。
3. 药事委员会会议应在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的情况下召开。
4. 药事委员会会议的决议应经参加会议的一半以上有投票权委员的同意方可通过、颁行。
5. 药剂科是药事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药事委员会的决议。
6. 药剂科是药事委员会的常设机关。
在药事委员会闭会期间,药剂科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履行其药事管理职能,做出临时性决定。
在此期间遇不能自行处理的事项,应及时向主任或副主任请示,或依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药剂科的所有临时性决定均应在下次药事委员会会议上进行通报,并经会议通过方可成为正式决议。
7. 药事委员会秘书协助主任委员收集议案,准备会议议题、资料和文件,负责做会议记录,整理记录,编制会议纪要,并向全体委员通报。
秘书应负责建立包括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在内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档案》,整理、保存药事委员会的文件和档案。
第五条药事委员会向医院负责,有责任向医院报告工作情况。
第六条每年组织召开药品质量监督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研讨会各1-2次,总结交流经验,学习、培训药品监督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的知识及技能,同时定期对临床进行合理用药检查,对不合理用药予以评价。
第七条药事委员会委员专家库的产生药事委员会的委员专家库实行兼职聘任制。
一般聘用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
特殊情况由药事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提名按上述程序做出调整。
第三章职责和任务第八条药事委员会的职责在医院院长及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等国家的药事法规,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定颁布我院有关药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促进合理用药,规范化审批全院用药计划,使医院药品管理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第九条药事委员会的任务1. 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
按照《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机构有关药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2. 确定本机构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3. 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的品种、规格、剂型等,审核申报配制新制剂及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的申请;4. 建立新药引进评审制度,制定本机构新药引进规则,建立评审专家库并组成评委,负责对新药引进的评审工作;5. 定期分析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组织专家评价本机构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提出淘汰药品品种意见;6. 组织检查毒、麻、精神及放射性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 组织药学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
第十条药品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协助药事委员会,对全院使用的药品、自制药品(制剂)及化学试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处理涉及药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严重事件。
第十一条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小组,负责协助药事委员会,对全院用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登记、存档,按规定上报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及时处理、善后。
第十二条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协助药事委员会,对全院临床科室正确、合理使用药品进行指导,制定我院合理用药指导原则,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监督、检查、分析我院药品使用动态,防止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第四章委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三条委员的权利1. 按有关法律和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并对药事委员会负责,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2. 对医院药事管理问题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对医院各科用药进行监督检查。
4. 提出或联署会议议案。
5. 参加药事委员会会议,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和表决。
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发表意见,参加表决。
6. 在药事委员会闭会期间,监督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委员的义务1. 按时参加会议,本着认真负责和科学公正的态度参与议题的讨论和决议的表决。
2. 对药事委员会的有关议题和决议应保守秘密,特别是对新药申购计划的讨论情况、审评意见及其它有关情况须予以保密。
3. 若委员与药事委员会讨论的议题有直接利害关系,该委员应主动向主任委员申明并在评议表决时回避。
4. 委员不得接受与新药申请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馈赠,不得私下与新药生产、供货单位、人员进行可能影响到公务的接触。
5. 委员有义务向药事委员会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公正、不廉洁行为。
6. 收集药事管理信息,征集有关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后提交给药事委员会参考。
7. 学习有关法规和知识,参加有关培训,不断提高药事管理水平和能力。
8. 委员应积极宣传并带头落实药事委员会各项决议。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章程下列用语的含义1. 医院药事管理是指对医院用药相关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2. 新药是指我院未使用过的药品。
我院已使用过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品牌、因各种不良事件停用一年以上的药品亦按新药管理。
3.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第十六条本章程由医院药事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章程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医院处方管理制度1、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应在医务科登记备案,并将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在药剂科留样备查。
2、处方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缺项,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3、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4、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5、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6、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7、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处方要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执行。
8、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9、已调配的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院药事委员会批准销毁并记录。
10、电子处方格式内容与书写处方一致,必须设置处方正式开具后不能修改的程序。
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年11月1日执行)和卫生部制订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2005年11月14日公布执行)的有关规定,制订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办法》,请全院医务工作者遵照执行。
1、组织管理和培训管理1) 医院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由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小组负责。
2) 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定期检查、记录结果,及时纠错。
3)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临床如何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知识。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验收、储存管理1)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按规定取得购用印鉴卡,及时记录项目变更及购买情况。
2) 在采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必须携带本院的身份识别器(U盘)插入到供应商已登陆特殊药品管理系统的计算机USB插孔上,在确认资源信息无误后进行网上购货交易。
3)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到货验收后应与网上采购数目核对,无误后进行网络勾对确认。
4)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认真填写“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记录专簿及进出库专用帐册”。
5) 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登记,报医院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6) 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
进出库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记录专簿及进出库专用帐册”。
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7) 定时检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有效期及质量情况。
8) 按照省药监局“网络特殊药品监管系统”进行网上操作,严格监控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流向。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1) 院内各部门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备用基数不超过医院医务科的规定,其数量须每日清点。
2)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住院病人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可凭长期医嘱领发,出院带药需开“精二”处方。
3)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统一编号,计数管理,由采供部负责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4) 执业医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处方权。
5) 医生应按专用处方的要求书写处方、不得缺项。
6) 对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病人,应为其建立专用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7) 门诊办公室每月30日前将新建专用病历的患者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8) 应对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每4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