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德育基本内容过程与规律

三德育基本内容过程与规律


•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
判断和评价。它是通过传授和实践形成的。
•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和
内心体验,是认识与行动的纽带和桥梁。
•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和责任的过
程中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决心与毅力,表 现为实际行动中的一种坚持精神。
•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
• • • • • • •
• • • •
(1)物质领域 (2)思想、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领域 如习俗(筷子),节日(传统、洋节) 审美文化“美女”,语言等。 关于竞争: 关于合作: 社会越发展,分工越细致,越专业,如果没有合 作,社会就可能瘫痪。 如何合作:“六要素”—— (1)宽容、理解和民主;(2)欣赏别人 (3)学会让步; (4)学会妥协 (5)学会谈判 (6)学会双赢
• • • • • • • • •
(一)日本道德教育的历程 1、儒学和佛学为主的古代道德教育 (5-9世纪初) 2、以武士为主要对象的封建道德教育 (9-19世纪) 3、明治维新(1868)东西兼容的道德教育 (9-19世纪末-二战结束) 4、倾向西化的二战后的道德教育 (二战后-至今)
八、国内外成功德育经验的借鉴
• • • • • 一、台湾忠信教育实验法——“六观、六练” (一)“忠党爱国,信守不渝”的忠贞观念。 (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观念。 (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负责观念。 (四)“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穿中国服饰、过 中国年节”的文化振兴观念。 • (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 敬业观念。 • (六)“为国家需要而求学问,为社会合作而学 技能”的利他利群观念。
•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 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 提高的过程。
五、德育的基本原则
• • • • • • • • 1、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德育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 (一)德育过程的含义: •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对年轻一代在德育 方面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 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 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 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个人主义:
2、内容不合事宜
利人利己:“双赢或多赢”,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损人损己:鹬蚌相争,两败俱伤 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原则: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尽可能不做损人利己 的事情,绝不做损人损己的事情
• 二、日本的道德教育 • 日本国简介: • 人口只有中国的1/10,土地只有中国的1/26, 人口的密度远比中国大得多,创造了令世界震惊 的无数奇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首位, 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尖端科学技 术领域,日本占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国际金融资 本的85%来自日本;按股市价,日本包揽了世界 最大银行的前10名;日产电子产品行销世界每一 个角落;美国经常性收支赤字的1/3以上靠日本资 金的补充;联合国经费预算的确11%由日本提供。
• (二)新时期德育方法
• • • • • •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践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
七、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主要表现: 1、缺乏远大理想和志向 2、基础道德滑坡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关心他人)
3、法制、纪律观念淡泊 4、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 3、内容倒置: • 爱国主义: • 爱自己(珍惜生命、善待自己、热爱生活) →爱父母→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集 体→ 爱国家 • 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 • 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或做人教育) → • 做事教育→成功教育→国情教育→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
• 4、知识盲点: • 成为高尚的人(误导) • 成为平常人 • 识别和提防小人 • 如何同坏人(小人)作斗争

• • • • • • • •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 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 中国人口的红线 ? 2、贫穷问题更严重 (1)穷人越来越多(西欧+北美+日本) (2)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比尔盖茨) (3)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发生变化
• (三)人与自我(人)的关系 • 人类的精神文明滑坡,离动物越近。 • 动物大会 • 老虎和狮子(生存、性) 孔夫子(想象力):喜欢哪个时代? “两腿兽”比“四腿兽”更可恶。 “四无”: “无气魄”: “无感情”: “无感动”: “无责任”:
• (三)德育方法方面 • 1、重视理论学习(说教、灌输),忽视情 感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锻炼。 • 2、方法简单、粗暴,以罚代教、管。 • 3、教学和教育“两张皮”。 • 4、师徳问题突出。
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人文精神的养育 • 一、人文精神的养育
• 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文化”是“非知识性” 的。人文精神的形成是由活动对象决定的,所以 要养育。(创造力能不能教?)
• 7、自觉纪律教育 • (1)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并通 过管理、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培养纪律性,养 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作风。 • (2)通过说理和活动,提高学生对遵守纪律重要性 的认识,并教育学生勇于同违犯纪律的行为做斗 争。 • 8、劳动教育 • (1)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 (2)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新风尚。 • 〈3〉勤奋学习、为参加现代化建设作好准备。 • (4)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
• 3、集体主义教育 •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 关系。 • (2)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成为集体一员。 • (3)养成尊重群众的观点。 • 4、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 (1)提高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好 基础。 • (2)教育学生随时端正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帮助学生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观, 确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等。 • (3)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 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
• (二)德育内容方面
• 1、绝对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 • 利:举全国之力办大事, 众人添柴火焰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唐山大地震、98抗洪、SRS战役、三峡工程、航空航天、汶川大地 震等) •
弊:集体腐败,一言堂等。 利:尊重自我,以人为本 弊:极端个人主义膨胀 (美国霸权主义、德国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等)
• 二、为什么要养育人文精神
•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 • 工业化道路:物质生活空前繁荣,以消耗地球不 可再生资源为代价,人类几百年的时间把地球几 亿年的资源消耗殆尽,生态形势严峻(水、空气、 土壤、沙漠化、物种等)
• 石油: • 人类使用石油150年,用掉50%,上世 纪70年代,联合国已宣布石油危机。 • 物种: • 16世纪前,100年减少1-2个, • 现在,1年减少100多个。 • 沙漠化: •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 中国:河西走廊
• 关于个人奋斗: • 《红与黑》:“要记住:你现在还是农村 户口”。对于个人奋斗来讲,婚姻、家庭 等都是工具,发展下去,存在着潜在的危 险。 • 关于社会责任感: • 当今,殖民地形式发生变化——非殖民地 形式: (1)掠夺财富(知识产权)—“抽血” • (2)听话——“勾魂” • 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发展非常不利,出现 “文化趋同”现象:
• (三)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 1、基本矛盾: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内部要素之间的矛盾 • 2、主要矛盾: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论基本内容
• • • • • • • • • 一、德育的概念与内涵 二、关于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三、德育的基本内容 四、德育的过程及规律 五、德育的基本原则 六、德育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七、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八、国内外成功德育经验的借鉴
三、德育的基本内容
• • • • • • • • • 1、爱国主义教育 (1)传统文化教育和近现代史教育。 (2)国家和公民意识教育。 (3)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4)国际主义精神教育。 2、理想教育 (1)激励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 (2)鼓励学生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3)进行正确诱导、提高学生分辨正确理想与错误打算 的能力。 • (4)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 •

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 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 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危 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 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水是维持生命的理想液体。哺乳动物体内60 %至65%是水,人类体重的2/3、大脑的99%、 骨骼的44%也都是水。缺了水,人类和地球将不 能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 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
• 5、道德教育 • (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 练。。 • (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 (3)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 (4)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 • (5)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的礼仪的教育。 • 6、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 (1)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 • (2)掌握法律知识,严格遵纪守法,并勇于 同违法乱纪的行为做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