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参考题目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参考题目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地位2.试述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系统3.简述市场经济对中国政治的影响4.浅谈村民自治中遇到的理论问题5.简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行政责任6.试述政府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7.浅谈政党与政治社团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8.简述政治稳定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9.分权制衡与议行合一的制度技术比较10.民主与效能怎样避免二律背反11.试述政府组织的科学性及其表现12.试述政府行为质量的评判标准13.论人大制度的创新14.当代中国公民参政研究15.试析公务员考核制度流于形式的原因与对策16.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17.论我国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18.如何切实发挥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19.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作用、意义20.中国社会中间组织的现状、作用、意义21.非政府组织在政策形成和执行上的意义和作用22.公共组织与私营组织的比较23.中国决策体制和执行体制研究24.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研究25.中国地方政府中的党政关系研究26.中国党政关系的变迁及其政治发展问题27.新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政治发展28.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与改革29.城市基层自治与中国民主发展30.村民自治中的乡村关系31.村民自治相关立法的改革与完善32.对农民工弱势地位的政治学分析33.当前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现状分析34.中国信访制度研究35.解决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对策36.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阶层分析37.评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38.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研究(含义、测度、控制)39.贫富差距与其他不公平问题的关系40.社会分化的政治后果41.如何协调发展与稳定42.论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43.试析充分发扬民主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要求44.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45.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46.论新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47.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分析48.我国当前农村选举现状及其利弊分析49.试论发展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50.试论政治参与民主政治的关系51.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深层分析52.试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53.依法治国重在治“吏”54.试论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55.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6.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7.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58.中国人大制度研究59.中国农村村民直选的政治效应60.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61.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62.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问题研究6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64.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65.当代中国公民参政研究66.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7.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68.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69.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70.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思考71.构建和谐社会与扶助弱势群体72.舆论监督的作用7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74.儒学政治资源与和谐社会建构7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76.论我国公民参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77.论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不服从现象的社会心理基础78.论“个性补偿理论”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79.政治家个性心理特征分析80.变革时代的领导方式81.变革时代所需要的领导特质82.政府与公民间心理关系特征及发展规律83.论科举制在平衡传统社会秩序中所起的作用84.对收入差距的政治社会学分析85.论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86.论法治对政治权威的约束87.论社会分层对社会发展的功能88.略论中国国家起源的特点89.试析秦二世而亡的制度原因90.论汉朝在中国官僚体系发育中的作用91.论九品中正制与门阀政治的关系92.试论唐朝中央政府君逸臣劳的运作模式93.论科举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4.论宋代轻视行政效率的根由95.论元朝决策机构的利弊96.论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恶果97.论明朝废相的弊端98.论明代宗藩制度对国家的危害99.论清代体制外的决策影响因素100.论清末新政对中国制度现代化的影响101.孔子与墨子政治思想比较102.法家与道家政治思想比较103.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104.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105.王充政治思想的社会意义106.简述《贞观政要》的政治影响107.简述《无能子》的政治批判思想108.简述两宋理学家的天人理论109.浅谈李贽童心论的政治意义110.顾炎武“寓封建于郡县”浅论111.黄宗羲的学校与西方议会的功能比较112.浅谈康熙帝的民本政治思想113.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批判思想114.浅谈太平天国政治理想的局限性115.简评“中体西用论”的社会意义116.试述严复“天演论”的社会意义117.简述谭嗣同政治思想的历史影响118.简述宋教仁的议会政治思想119.试述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120.简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21.浅谈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历史地位122.简述章太炎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想123.简述钱穆的中国政治观124.浅谈国民党政府的训政理论125.简述“三民五权”的宪政理论126.浅谈顽固保守思想的社会基础127.试论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论基础128.试析西方国家政党与议会的关系129.论美国联邦政治制度的演变130.论英国宪政模式的影响131.试析《自由大宪章》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132.英美政党制度比较133.试析美国总统中心地位的形成134.法国大革命与政治制度的演变135.浅析雅典的宪政民主制136.古罗马政制研究137.论违宪审查138.论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及特点139.试论英美代议制起源的差异性与其代议制结构差异的内在联系。

140.试论选举制度与法国议会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141.试析国家元首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性。

142.试析“两党制”的成因与特点。

143.试论宪政制度的内涵。

144.解析“宪政”与“民主”的关系。

145.论“文官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146.公共行政过程中道德责任的冲突147.信息时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沟通方式148.当代君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49.西方国家直接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0.西方各国政治发展中的种族与民族问题研究151.当代西方国家联邦政治研究152.当代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153.西方国家利益集团政治研究154.西方国家的立法体制研究155.西方国家的宪法保障制度研究156.西方国家的司法体制及其比较研究157.论司法审查与国家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

158.试析政治制度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159.论德国政党法对德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160.论英国选举制度的起源161.评价东亚式民主162.日本的现代化研究163.后发展面临的压力164.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165.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缘何高发166.腐败与政权类型的关系167.评“腐败有益论”168.评价当今世界的民主化浪潮169.推进民主化的时机和条件170.民主与经济的关系171.软权力概念评析172.软权力与中国的和平崛起173.21世纪初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浅析174.和谐世界观的理论和现实基础175.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176.伊朗核危机原因分析177.战后欧美关系的总体特征及其理论分析178.从国际机制理论看中国加入WTO (或其他某一国际组织)179.试论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18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比较181.洛克与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182.洛克和霍布斯政治思想的比较183.浅析希腊城邦制度184.评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主张。

185.布丹的主权学说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186.评杰弗逊的“人民参政”原则?187.试论密尔提出的“代议制民主”思想。

188.评康德的伦理思想?189.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190.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191.格林与自由主义的转变。

192.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批判。

193.哈耶克与奥克肖特论理性主义之比较。

194.从罗尔斯的正义观看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

195.略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转向。

196.超越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二分法:共和主义的自由观。

197.超越程序民主与立宪民主的对立:商议民主。

198.略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199.批判诺奇克的“最小国家”观。

200.略论金利卡的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

全国人大双层权力结构形成的原因及其问题分析关于健全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的几个问题新闻在中国政府过程中的作用香港现行政治制度的特点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对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思考论中国宪政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特征及其对民主建设的功能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模式及其构建途径试论发展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试论公民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促进功能试论对“失败国家”的国际干预论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外交相互依赖视角下的中国与++国家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中的主要议题:基于对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分析超越安全困境:中国睦邻政策浅析安全困境与朝鲜核危机社会正义的批判者:哈耶克与诺奇克比较亨廷顿政治秩序观评析回归正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福山的国家建构论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理论评析格林与自由主义的转变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批判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论略论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超越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二分法:共和主义的自由观超越程序民主与立宪民主的对立:商议民主略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批判诺奇克的“最小国家”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