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


H
2. 尽量减少虚线的 出现。
2. 物体三视图的画法
V
W
1。画定位线 2。用细实线画底稿 5
动画 主视 俯视 左视
编 辑 p p t
3. 擦除作图线
4. 加深轮廓线
6


p
p
a′
b′
t
P′ c′
d′
a″(b″) c″
P″
d″
P
a
b
d
c
物体表面上的点、线、面分析
AB是侧垂 线 P是 正垂面 CD是 正平线
基本物体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表面连接关系和
相对位置关系。
凸台 圆筒 支撑板
底板 肋板
10

相交

p
相交
p
t
相加
相切 相加 相加
11
轴承座
编 辑
线、面分析法—把组合体分
p 解为若干线、面,并确定它
p 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平面的
t 形状以及它们与投影面的相
对位置的方法。
压块
12

常见的组合体(动画)
2.画各基本形体的三视图 (用细实线画)
3.检查、加深轮廓线
4.标注尺寸
5.填写标题栏
相交后此
相切无交线
线段没有
交线
交线 组合后此线段 没有
相切后轮廓线 至切点(实线)
相切后此线段没有 被圆筒挡住,虚线
画定位线、画底稿、检查
16
轴承座
编 辑 p p t
检查、修改
加深轮廓线
17
轴承座
编 辑
4.4 读组合体视图
编 辑 p p t
定位尺寸
15
Φ30
轴向 基准
40 长度方向基准
8
高度方 向基准
宽度方 向基准
29
定位尺寸 Φ16 Φ8
径向 基准

辑 三、尺寸标注要清晰
p
p 1、尺寸尽量标注在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上。
t
2、集中标注。
3、排列整齐。
30

辑 四、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步骤和方法
p
p 1、形体分析
t
2、选定尺寸基准
1).补画各基本体的
左视图。
底板
2).分析各连接体的表面 关系,确定是否产生交线。
3).擦除多余图线,加深 轮廓线。
22
编 例5.根据主、俯视图想出其组合体的形状,
辑 并补画左视图。
p p
1.形体分析
t
运用线面分析法对压块进行分析
可知:压块原形是长方体;左前后方
各切一三棱柱;左上角也切除一个三
棱柱;正前后方各切一四棱柱;上下
80
p
p t
一、尺寸标注要正确 符合GB4458.4—84要求
100
50
40 80
水平、垂直、大小尺寸的标注
圆、圆弧尺寸的标注
40
Φ30
5 55
40°
角度、倾斜尺寸的标注 26
小尺寸的标注
编 辑
二、尺寸标注要完整
p
p 形状尺寸(定形尺寸):确定几何体的大小尺寸。
t
Φ40
60 60
25 35
27
编 辑
20

辑 2.视图中线框的含义和关系
p p
1).一个线框一个面。
t
2).相邻两线框不共面。
3).大线框中的小线框表示凸台和凹槽。
3.善于找出形体的特征投影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1.形体分析法
根据视图的特点,把视图 分为若干个线框,运用投影规 律,分别想出各线框对应的基 本体的形状;根据组合方式, 想象出组合体的形状。


p p t
第4章
组合体的视图
及尺寸标注
1

辑 p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p
t 视图的基本概念
视 用正投影法绘制出
图— 物体的投影图。
Z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 体的形状和大小。
V
X
2
编 辑
一.三视图的形成
p p

后投影—V—投影图—主视图
t 上 下投影—H—投影图—俯视图
左 右投影—W—投影图—左视图
7
A
P


B

辑 p
4.2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p
t
轴承座
压块
组合体— 由若干个基本立体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叠加、切
割)进行组合构成的整体。
8
编 辑
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的基本概念
p
p
组合方式
叠 加、切 割
t
相 邻 表 表面共面和不共面
相切
面关系

相交

动画



9
编 辑
4.3 画组合体视图
p
p t
形体分析法—通常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物体,分析

p
p
t
13


p
p 形体分析
A
t 1.形体分析法 叠加型组合体
2.线面分析法 切割型组合体
B
视图选择
1.主视图:1 ).物体结构特
征最突出的方向。
2 ).尽量少出现虚线。
2.其它视图:
E D
C
14
编 辑 p p t
B向
D向
E向
C向主视
15
A向
编 辑
画组合体三视图
p
1.画定位线、布局
p t
21
编 辑
例4.根据主、俯视图想出其组合体的形状,并补画左视图。
p 1.形体分析
p 1).分析线框,根据三等 t 关系找出其它视图的对
应线框,找出其特征投
相切 相切 圆筒
影,想象出对应的基本
肋板
体形状。
2).分析各基本体之
间的组合方式,将
相加
其组合,想象出组
合体的形状。
相加
2.补画左视图
支撑板 相加
3、逐个标注基本体的定位和定形尺寸
4、标注总体尺寸
5、校核
31
10

45
形体之间的定 Φ16

25 位尺寸
Φ8
p
p
t
15 7
10
8
25 Φ8
Φ20
45
圆筒
40
15 Φ30 Φ20
10 50
40
2–Φ10
R10
2–Φ10
50
高度方向基准
Φ30
轴承座尺寸标注
长度方向基准
40
80 30
宽度方向基准 Φ16 Φ8
方用阶梯圆柱穿孔。
2.补画左视图
正垂面
铅垂面
23
水平面 侧垂面
编 辑 p
例6.根据主、俯视图想出其组合体 的形状,并补画左视图。
p
t
1.形体分析 2.补画左视图
24
编 辑
例7.补全组合体三视图中的漏线。
p p
1.形体分析
t
2.补漏线
各基本体的投影及各基本
体组合时表面是否有漏线。
25
编 辑
4.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定位尺寸:确定各形体(平面)之间
p
相对位置的尺寸。
p
t 尺寸基准:尺寸标注的起始点。
定位尺寸
25 Φ8
径向(高、宽)4基5准
Φ20 8050 40
2–Φ10
定位尺寸 28
长度方
Φ30
向基准
高度方向基准
高度方 向基准
80
定 位 尺

宽度方 向基准
长度方向基准
15 30
H
上 后
动画
W 右


W 3
下 V
编 辑
p 二、物体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p t

主视图与俯视图
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 左 长

高平齐


俯视图与左视图

宽相等

4

Z 上
右后 下



宽 YW
YH 宽
编 辑
三、画物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p
p t
1.
物体视图方向的选择
主视图选择原则:
1. 物体结构特征最突 出的方向。
p p
构型训练
t 例1.根据主、俯视图构思型体并画出左视图。
18

辑 例2.根据主、俯视图构思型体并画出左视图。
p p t
19
编 辑 例3.根据主、俯、左视图的线框构思出形体,并补全视图中的漏线。 p p t
三视图中的线及线框的分析
1.视图中线的含义: 面与面之间的交线、转向轮廓线、平(曲)面
的积聚性投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