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真理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真理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全集 (第 38 卷) .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 [3]姚传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当代中国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4]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 出版社, 2004 年版.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内涵 一般说来, 唯物主义者从肯定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和可知 性出发, 认为真理是人的认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 这也是通常 我们所说的符合论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则是在继承和发展了 唯物主义客观真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实践真理观, 它从 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新高度上科学地揭示了真理的本质。 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 中, “ 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 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 解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真理问题不 有目的、 创造性、 能动性的实践活动, 因为只有实践才是全部 社会生活的本质, 而且仅仅只有实践才能解决社会生活中各 种活动和理论认识问题, 因而真理必须是实践的, 真理必须是 主观与客观、 主体与客体, 历史与逻辑、 相对与绝对, 具体与抽 象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既批判了唯心主义把 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 或绝对理念的错误, 也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把实践等同于动物式的本能活动, 认为必须从实践中去把 握真理。 恩格斯也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 这不 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 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 的此岸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只能是 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种企图脱离实践去建立 和判别真理的标准都是不科学的和错误的, 而且是注定不会 成功的。 总之,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认为, 真理问题只能是通过 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加以解决, 真理理论也只有通过人的实践 活动才能得到建立和发展, 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最终标准。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建立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相符合, 认识 与客观事物的相符合, 这显然与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有着相 近似的一面, 甚至也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真理观也部分 体现了符合论真理观的标准和原则。因此我们可以说, 符合
就每个个体而言, 实践都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实践自己判别自己、 自己检验自己的过程。
形态由于是客观存在的、 不信赖于主体主观意识的存在状态, 只有实践才是理论创新和其它一切的基础和源泉。其次, 判断
396
2009 年第
1期
安徽文学
能仅仅依靠在认识论领域加以解决, 必须诉诸于人的有意识、 小的贡献, 但由于它们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可克服的问题, 因
2009 年第
1期
安徽文学
395
理 论 新 探
身也得到改造的人类社会活动。 主体对客体的每一次实践改 造, 都使主体获得了对客体的知识, 对客体的占有, 以及获得 改造客体的经验和对新的客体改造的需要, 与此同时, 这些都 使得主体的素质与能力得以提高。因此, 实践的过程也是人 自身力量得以提升和进步的一个过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 展, 人类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和拓展, 主体和客体就越能达到一 个新的水平。 总之, 只有对实践有了一个真正正确的认识, 马 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才能被理解和被挖掘, 这也是理解实践 真理观的关键。 (二) 真理不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 更是一个实践论范畴 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 真理不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 更是 一个实践论范畴。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作为人的实际生 活过程, 是真理的源泉。人的一切思想、 观念和理论, 归根到 底都来自于实践。 “思想、 观念、 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 们的物质活动, 与人们的物质交往, 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 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 思维、 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 动的直接产物。 ” 表现为主体目的的实现, 但是, 作为个体实践总和的人类总体 实践却是客观的历史过程, 它表现为一种必然性。 因此, 作为 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是一种客观的历史性进程, 是自人类产 生以来的无数个人实践的总和。 人类总体实践服务于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总体目的, 它不是按照某种理论的意志进行的, 而 是一种试探性、 开拓性、 创造性的活动, 是人类自己创造自己 的生活的活动。 人们可以对这种生活实践进行理论抽象和概 括, 但它决不会为了某种理论而束缚自己, 而总是要不断突破 理论的限制, 自己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这种无止境的试 探性、 开拓性、 创造性, 使实践成为一切理论的源泉, 成为理论 创新的源泉, 并通过理论使自身所包含的真理显现出来。因 此, 实践本身就是自在自存的真理, 理论形式的真理不过是对 实践的反思。 人类认识本质上就在于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真 理, 使自在自存的真理通过理论的表达而显露出来。 真理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态, 一种是真理的实践形态, 它指的就是那种在实践中自在自存的客观真理, 它本身就是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事件及其过程的现实状况。它的另一个 形态是指真理的理论形态, 具体指的是人们以观念或概念所 总结、 表达出来的,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真理。 真理的实践 因此它具有实践论的概念; 而理论形态的真理作为主体对主 客体关系整体性内容的把握与总结, 因而是一个认识论的范 畴, 因而我们可以说真理不仅仅是认识论的范畴, 还应是实践 论的范畴。 虽然两者存在于不同的范畴, 但它们从本质上、 内 容上说, 是相一致的, 因为理论形态的真理源自于实践形态的 真理, 是对实践形态真理的反映, 实践形态是理论形态的客观 实现, 理论形态的理论是对实践形态逻辑上的提炼和表达。 总之, 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 只有进入了人的现实实践— 认识活动, 与人或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存在, 才是真理—实践 的真理, 通过人的实践—认识活动, 这一实践形态的真理为主 体所正确地把握时, 它才表现为理论形态的真理。 当然, 这一
论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建立的基础之一。但是, 对于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产生最大影响的是黑格尔理性真理观, 因 为黑格尔理性真理观强调真理是一个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 史相统一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各个部 分相互融贯的过程, 这显然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建立有 极大的借鉴作用。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建立是 在吸取了黑格尔理性真理观的 “合理内核”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 黑格尔的理性真理观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借鉴意义。 虽然符合论真理观和黑格 尔的理性真理观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建立做出了不 此, 马克思主义也对于前面两则理论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主义 的实践真理观也可以说是在对上述两则真理观的批判中建立 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对于真理观问题的最大突破就是确立了 实践原则, 确立了人的实践在认识事物和确立真理过程中的 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是像符合论真理观和黑格尔的真理观 那样, 局限于人的认识中或者诉诸于绝对理念。 因此, 马克思 主义实践真理观是以实践为基础,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一贯穿于对真理的理解之中, 建立了既同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相对立, 又同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相区别的唯一科学的 真理观。 三、 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理解 (一) 科学的实践观是解决真理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认为, 真理问题不能只信赖于抽 象的思辩理论, 它必须诉诸于人的有意识、 有目的、 创造性的 实践活动。 这个实践并不是像唯心主义所认为的精神活动或 是纳粹的逻辑推理, 也不是像旧唯物主义所指的动物式本能 活动, 而是在人和世界、 主体和客体、 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关系中把握的实践。 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 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一方面, 实践是一种区别于旧唯物主义 所说的动物本能活动的人类社会活动。 这种活动应该包括人 的有意识、 有目的、 有计划的自主性, 能动的创造性, 以及与人 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历史性, 等等, 它应该不是简单地体 现人的动物性, 而应体现为人区别与动物的社会性、 能动性和 创造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 同时主体自
把握是一个永远的、 没有止境的、 无限接近的过程。 正如马克 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 “ 存在, 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 (三) 真理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列宁说过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 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 的优点, 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因此, ” 无论是真理的实 践形态, 还是真理的理论形态, 都不是天然正确的, 都有一个 检验的问题, 而检验它们的最终标准只能是实践。 真理的实践形态具体就个人的实践来说, 它是个别的、 特 殊的、 有局限性的, 是受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的, 从而存 在着合目的或不合目的、 合理或不合理、 正确或不正确、 成功 或不成功的问题。它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需要不断地在 实践中加以判别和检验。判别、 检验的标准只能是人类的总 体性实践。个别的、 特殊的实践只有符合人类总体性实践的 要求, 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目的, 才可能是合理的、 正 确的、 成功的, 反之, 则是不合理、 不正确、 不成功的, 需要予以 修正和调整。因此, 可以说, 对于真理的实践形态的检验, 是 对于理论形态的真理的检验而言, 由于它和实践形态的 真理在本质上、 内容上是一致的, 因而实践也同样是它的检验 性标准。 对于理论形态的真理的判别、 检验, 就在于看它是否 与实践形态的真理符合, 是否能够促使实践获得成功。在实 践过程中, 将理论形态的真理实现出来, 如果能够转化为改造 世界的物质力量, 那么, 就证明它具有实践的真理性; 反之, 则 证明其不具有实践的真理性。 由于实践检验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 因而, 无论是对于真 理的实践形态的检验, 还是对于真理的理论形态的检验, 都不 是一蹴而就的, 而往往表现为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也正因 为如此, 人们也就永远只能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实现真理, 从 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真理的绝对性, 而不能以真理的化身自居, 不能 “以真理的名义 ” 发号施令。 四、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重 要意义。首先,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 中要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要拥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同时, 它 还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理论学习和抽象的思辩, 要不断 地加入到创造性的实践当中, 要对于实践活动抱有热情, 因为 我们社会活动和理论、 观念的正确与否, 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 去实践中寻找, 而不是局限于某些权威理论和口号的条条框框。 同时, 实践的检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 能体现和检验我们社会生活、 生产活动的客观性和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