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一】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
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
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
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
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风物长宜放眼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申论范文二】外卖与环境污染如今,在线外卖市场越来越火爆,在庞大的订单量背后,是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外卖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行业,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市场都呈现火爆态势。
但随着外卖市场的日益火爆,与之相应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外卖环境成本成了不可小觑的问题。
降低外卖的环境成本,减少污染,是外卖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实现环境和外卖的双赢,就必须了解外卖行业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从而探索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行办法。
外卖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快捷,对于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白领来说,叫外卖无疑是解决吃饭问题的最便捷方式,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叫外卖无疑是能够赖在寝室不出门的最好选择,而这两个群体组成了外卖消费群体中的大部分;二是便宜,相对于餐厅的点菜方式,简便搭配和薄利多销的方式让外卖变得经济实惠,这样的低成本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三是便捷,相对于自己做饭亦或是点菜,叫外卖省掉了买菜、做菜、洗碗或是出入餐厅等诸多环节,有着可以让人享受“饭来张口”的天然优势。
上述的三点优势,让外卖的存在变得必然。
但是必然存在并不代表一定合理。
在与环境成本相关联方面,外卖确实有着不合理之处。
一是对塑料袋的使用不合理,外卖行业使用塑料袋数量庞大,“15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西湖”,而且存在塑料袋厚度不够或是免费提供等诸多问题,这些都违反了“限塑令”;二是一次性餐盒和筷子使用基数大,直接造成了白色污染。
不论是塑料或是发泡餐盒,还是方便筷,都因为不易清洗,质量一般,常常在使用过后就被丢弃,不存在二次使用或是被回收情况,这就直接导致了浪费和污染。
通过以上对外卖行业优劣势的比较,不难发现,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说,要想让他们自觉舍弃享受的便捷和获得的盈利,难度很大。
要想通过控制外卖总量来降低环境成本,也不可能。
只有通过政府引导和监管,以“他律”方式,逐步降低环境成本,才是可行的。
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宣传,引导消费者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在叫外卖时,减少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加大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塑料袋市场的监管,杜绝不合规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同时要严格督促经营者选择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方式,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量;要引导和鼓励餐具制造企业加快供给侧改革,创新并加大对环保型餐具的生产,为二次使用、回收利用或是掩埋分解提供更多可能。
外卖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降低与之相应的环境成本,宜疏不宜堵。
在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唯有采用疏导的方式,保障好消费者的福利和外卖经营者的盈利,降低环境成本才有可能,外卖行业发展也才能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申论范文三】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时代正在远去。
今天,无论是正在考验我们的沙尘暴、干旱,还是颇为流行的绿色食品、低碳经济,都凸显着生态环境的价值。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欧美等国发起的绿色新政潮,环境保护、气候问题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凸显,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推进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把“生态”作为特色,并放在“经济”之前,体现的是一种新型财富观。
曾经,我们将大自然的馈赠视作理所当然,却忽略了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
1997年,一个由13位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功能作出了价值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自然提供的服务和经济价值总计约为每年33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与全球每年的总产值相当。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即使在经济上也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强调保护生态,并不意味着要守着“金山”受穷。
无论是经济尚处落后地位的部分地区,还是置身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发展依然是第一要义。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认识水平,也检验着执政者的政治伦理。
鉴于此,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承受能力,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边建设边保护,边发展边治理,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强化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国家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特点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框架,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地方政府则在大政方针下制定出适应本区域的各项生态环境标准,依据本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发展经济。
二是运用经济调控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消除生态环境不良后果。
政府可运用经济手段来调控企业的内部经济成本,使企业来承担生态环境损失成本。
同时技术可以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遗症,也可以预防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是把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微观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企业是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来源者。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必须从微观上对企业加强控制和管理,把生态环境保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环境保护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而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站在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正是基于生态的重要价值和基础作用。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下,我们应重新审视生态的价值,克服盲目发展的冲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申论范文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
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
环保从源头抓起,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
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
一是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
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等。
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申论范文五】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