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珍稀动植物》PPT【精选推荐课件】

《珍稀动植物》PPT【精选推荐课件】


小天鹅 分布 在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及华 北一带繁殖;南方越冬;偶见于台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游禽。全长约110厘米。体羽洁白 ,头部稍带棕黄色。颈部和嘴均比大天 鹅稍短。嘴基黄色区比大天鹅小,嘴大 部为灰黑色。脚黑色。 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 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 也兼食少量水生昆虫、蠕虫、螺类和小 鱼。生活习性似大天鹅,每年3月份成 对北迁,筑巢于河堤的芦苇丛中,每窝 产卵5-7枚,白色。孵卵由雌鸟担任, 孵卵期29-30天。50-70日龄获得飞翔能 力。

大鲵 看上去似鱼,实为两栖动物 别名 娃娃鱼 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 发达,无眼脸。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 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 。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青岛版四珍稀动植物 白鹤 小天鹅 大鲵 扬子鳄 白唇鹿 白鳍豚 大熊猫 金丝猴 白头叶猴 羚牛 黑颈鹤 银杉 水杉 银杏 桫椤 珙桐 金花茶 黄河口地区的珍稀动植物 人参 … 丹顶鹤 黑天鹅 东方白鹤 黑鹳 白天鹅 中华秋沙鸭 鸿雁 银杏 ……
白鹤 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繁殖;长江中下游越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30厘米。体羽除小翼羽、 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为黑色外,为纯白色。头 和脸部裸出部分为鲜红色。嘴赭红色。脚浅肉 红色。
栖息于芦苇沼泽湿地。以水生植物根、茎为食 ,也兼食少量蚌、鱼螺等。5-6月份繁殖,筑 巢于沼泽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轮流孵卵, 孵卵期约30天。幼鹤85天后具飞翔能力。 我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 冬地,近年来已发现来这里的白鹤有2896只之 多,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8%以上。鄱阳湖成了 举世瞩目的白鹤王国。
扬子鳄:爬行动物。 长2米余,背面角质 鳞有六横列。背部暗 褐色,有黄斑和黄条; 腹面灰色,有黄色小 斑和横条;尾部有灰 黑相间的环纹。前肢 五指,无蹼;后肢四 指,有蹼。穴居池塘、 沼泽底部,以鱼、蛙、 小鸟及鼠类为食,冬 季蛰居穴中。分布于 安徽、江苏、浙江、 江西等地。我国特有, 一类保护动物。
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
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
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 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

大熊猫:亦称猫熊。哺 乳动物。体肥胖,形似 熊,长约1.5米,肩高约 66厘米。眼周、耳、前 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 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 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 中,喜食竹子,有时也 吃小动物。善于爬树, 性孤独,不群栖。仅产 于我国四川、陕西、甘 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 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 一类保护动物。
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 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 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 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 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 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 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 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金丝猴:亦称仰鼻猴。 哺乳动物。体长约70 厘米,尾长与体长相 等或更长些。背部有 发亮的长毛,脸两侧、 胸及后腿毛赤色。生 活于2500米~3000米 高山密林中,群栖, 以野果、嫩芽、竹笋 为食。分布于四川、 甘肃和陕西南部。我 国一类保护动物。
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 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 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 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 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 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 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 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 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 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部白色,新生幼兽的体色比成体深。雌体腹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个乳裂、雄体
肛门前方有一个盲状小孔。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雌性个体长253厘米,重
237千克;最大雄性个体长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边滩并有大、小支流与干流相连的地段
。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
白唇鹿
白唇鹿的角很大 别名 岩鹿、白鼻鹿、黄鹿 分布 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的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头骨泪窝 大而深。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 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蹄较宽大。通 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 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灌丛或草原上。白天常隐于林缘或其他灌 木丛中,也构件登流石滩和裸岩峭壁,善于爬山奔跑。喜欢集群生活。 主要采食禾本科、蓼科、景天科植物,也吃多种树叶,有食盐的习性。 发情交配多在9-11月份,雄性间有激烈的争偶格斗,孕期8个月左右,每 胎1仔,幼鹿身上有白斑。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村。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每年 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 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 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白暨豚
细长的尖嘴里长满了牙齿
别名 白暨、白鳍豚
分布 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暨豚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
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眼小而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
别物体。背鳍呈纯三角形,鳍肢与尾鳍均向水平方向平展。体背部青灰色,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