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人事处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是学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组织人事处在院党委领导下,坚持围绕教育教学中心,服务人才培养大局,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契机,以稳妥实施第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积极行动,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提高组织人事工作科学化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圆满完成第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十二五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院第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在全院步入“十二五”发展时期、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学院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的,关系到学院发展的大局,关乎每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工作难度大,时间紧。
组织人事处着眼学院科学发展大局,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总体思路,加强学习调研、缜密制定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宣传动员、全力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改革任务。
(一)以强化服务功能为宗旨,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
这次内设机构设置与职能调整紧紧围绕“十二五”提出的新任务,坚持“科学合理、责权一致、职能清晰、精简效能”和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采取整合办学资源、调整和转变职能、组建新的机构、更名增加职能、加挂牌子的办法,进一步调整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调控部门职能,理顺部门工作关系,从而改善管理,强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通过机构调整和理顺职能,使两级机构定位更合理、职责更清晰、任务更明确、运行更有效,为促进部门职能转变,加强四校区管理,更好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服务创造了更为有力的条件。
(二)以精简高效为目标,新一轮全员聘任制平稳实施。
在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基础上,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组织了规范的分级分类聘任工作,平稳实现了新一轮全员聘任制。
这次改革除处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教师竞争分级聘任外,普通管理和工勤技能人员进行了新一轮的双向选择定岗。
在教师聘任中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职称改革方向,严格聘任标准和程序,共聘任教师453 人,其中专任教师333人,首次将实践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聘任实践指导教师14人,贯彻了学院“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办学理念。
聘任辅系列专业技术人员136人。
首次打通了教师系列和农业推广教授的互通渠道,为教师个性化发展和发挥专长拓展了空间。
首次实现了教师职务能上能下,有21人因为聘期考核不佳或学术评议不达标进行了降级聘任,起到了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作用。
通过实施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进一步改善了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合理,进一步促进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增强了全院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以提高干部领导能力为核心,加大干部选拔聘用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竞争激励机制,有效拓展了选人用人视野。
这次处科级干部聘任以第三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围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工作活力为重点,推行了处科级干部全面竞争上岗,把竞争上岗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式,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促进学院党委民主决策,促进了学院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是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扬民主。
通过民主推荐、提任考察预告、民主测评、拟任用公示等方式方法,让教职工参与到干部选任过程。
有多方面代表组成的39人考评委员会对竞聘人员进行考核评价,科级笔试面试题由北京市双高人才中心负责出题,科级面试由各方面代表组成面试考官。
通过扩大群众参与度,有效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落实了干部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通过多渠道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水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建立了公平竞争的平等环境,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是将平时考核和聘用紧密结合,作为干部竞聘的重要依据。
个别干部因聘期变现不佳落聘,有7名同志由于年龄超过规定年龄,不再担任处级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1 名处级干部转到专业技术岗位。
有2名处级干部和5名科级干部因工作懈怠、业绩较差、群众认可度低被降职聘任,只保留了部分待遇,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是完善了干部轮岗交流制度。
共对33名处科级干部在部门和校区见进行了交流和轮岗,新提拔40岁以下年轻处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平均年龄比调整前下降了1.5岁。
这次干部竞聘,以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为突破,加大了干部交流和干部年轻化力度,进一步更新了干部思想观念,合理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提高了选拔任用干部透明度,促进学院党委民主决策,切实推进处级科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教职工参与度高,反映好,为更好服务学院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四)以完善分配激励制度为保障,充分调动教职工创造一流业绩的积极性。
这次分配改革以绩效为重点,贯彻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了绩效工资制度,对现有岗位津贴方案进行了调整,统一规范四校区岗(转载于:人事聘任工作总结)位津贴分配,创造条件为教职工普遍增加了岗位津贴,年人均增加6000元。
这次分配改革进一步突出了绩效工资的激励约束作用,普遍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对进一步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起到积极作用。
二、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今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高度重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载体和活动内容,使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
(一)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形式。
在创先争优的第二阶段,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以“为党旗增辉,为发展给力,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主题的“十个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陆续在全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党员佩带党徽、党员公开承诺、党员亮牌示范和树立一批党员示范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约束力,激发了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在“七一”前夕对首批18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和62名党员示范岗进行了授牌。
通过举办建党90周年庆祝和表彰先进活动,表彰了涌现出的8个基层党组织、2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0名党务工作者,树立了一批活动卓有成效、工作状态优秀的先进典型。
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开展,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重温了党的历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观念。
在第三阶段中,以“提高办学质量促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树形象”为主题,以“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为载体的“六个一”主题活动正在深入开展。
在创先争优有活动中,按照市委组织部《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工作方案》指示精神,组织我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献爱心”捐献活动,全院共捐善款59684元,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
在“七一”前夕,积极开展了慰问帮扶活动。
市委农工委领导和院党委分别慰问了我院3名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委把推进示范校建设,争取全国示范校建设验收优异成绩作为考察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标准。
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示范校建设中率先垂范,努力做到五好、五带头,解决了示范校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示范校顺利验收增强了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学院以教师挂职服务为平台,鼓励和支持党员教师以实际行动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7年来共有160余人次教师参加挂职服务,并总结和探索出“五个一”主题服务工程的典型做法。
这项以党员教师带头服务新农村的做法被中共北京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专题报道,并作为篇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工作总结凉山州民族中学2010-2011学年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工作总结凉山州民族中学是州教育局的直属中学,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面向全州招生的、以少数民族学生和农村贫困学生为主的民族寄宿制完全中学。
学校现有77个教学班、5480余名学生、347名在岗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23人,管理人员9人,工勤人员15人。
学校核定编制数370人。
学校现有中学教师高级教师79人,中级教师132人,初级教师112人。
根据省、州关于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工作精神,我校2010—2011学年教职工全员聘任工作,从2010年7月1日运筹制订方案,到8月25日圆满结束,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中确保大局稳定,又一次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和深化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构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师人事制度体系。
现将本次聘任工作总结如下:一、组织学习,宣传到位教职工聘任制工作政策性强,关系到学校、教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影响学校稳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
为此,学校在州教育局的领导下,对聘任制的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召开党政联系会统一学习提高认识;召开教代会组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召开教职工大会就聘任条件、聘任岗位、聘任程序等逐项进行学习,经过学校的广泛宣传发动,全体教职工初步形成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共识,使每位教职工明确聘任制的意义和目的,为此项工作的推进作好了思想认识基础。
因此,这项工作的实施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二、建立机构,确定方案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千头万绪,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民主参与是关键。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让广大职工充分发挥民主权利,我校在制定人事制度改革的岗位设臵方案,竞聘上岗量化考核细则及全员聘用实施等方案时,充分发扬民主,全员参与。
学校为推行聘任制工作,设臵了教职工聘任工作小组和人事争议调解小组。
由学校教代会提名推荐,全体教职工投票产生两个小组成员,两个小组的组成人员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威信高,为推进此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由聘任工作小组制定学校岗位聘任方案,并提交教代会讨论、修改、公示。
并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达成共识。
由于岗位设臵等方案和量化考核细则既严格遵照省、州有关文件和有关人事制度改革会议精神,又充分发扬民主,接纳广大教职工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最终能使竞聘上岗工作有序、公正地展开。
三、稳妥推进。
确保稳定公开、公平、公正是人事制度改革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
教师反应最强烈的是怕我们搞暗箱操作。
在整个竞聘上岗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规范化操作,对竞聘的结果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公示,体现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