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湖南省衡山县农村学校普通话推广及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山县农村学校普通话推广及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山县农村学校普通话推广及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对于我国的推普工作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湖南省衡山县中小学的学生、教师以及当地的农民和公务员为调查对象,对该县农村学校普通话的推广及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对农村中小学的推普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衡山县农村学校普通话推广一、调查动机和区域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推广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汉字。

”2004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能使用普通话的人口比例,全国为53.06%,城镇为66.03%,农村为45.0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现有9亿农民,常住农村的有7亿多。

在全国普及普通话,农村应该成为重要阵地。

为了摸清农村中小学的普通话使用状况,笔者在衡山县中小学开展了此次调查。

衡山县地域特殊,紧挨衡山风景区,因衡山山脉贯穿,此地产生了区别比较大的前山话和后山话。

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主要来自衡山县乡镇的8所学校,如星源中学、贺家中学、宣州完小、城南完小等,教师主要来自星源和贺家乡两所学校,此外还采访了部分衡山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衡山县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的相关行为和普通话在农村学校的使用现状。

调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的普通村民、学生家长、老师和学生,第二种是访谈考察。

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出了细致、通俗、对不同人群都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三、调查数据及其分析(一)对推普行为的相关调查1.县乡镇主管部门对于推广普通话的支持该项调查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走访衡山县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二是给学生和老师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表明,衡山县城没有专门的推普机构。

校园使用普通话的政策有:教学使用普通话,校园内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不达标不评优,普通话不达标不上岗等。

而真正能贯彻落实的只有“普通话不达标不上岗”,因为这一政策的规定性和操作性较强,故而落实得较好,其他各项则没有较好地推行。

2.家长对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态度调查问卷采用肯定式回答的形式,即只有“是”“否”两个选项。

被调查的家长一共有26名,其中16位家长来自农村,10位家长出生在农村但现在在县城上班或者务工。

调查结果如表1:表1问题希望孩子在家说普通话希望孩子对亲戚使用普通话希望在校使用普通话与同学老师交流使用普通话要学好普通话选项16人(农村) 10人(城镇) 16人(农村) 10人(城镇) 16人(农村) 10人(城镇) 16人(农村) 10人(城镇) 16人(农村) 10人(城镇)数据8人9人10人8人16人10人16人10人16人10人比例50% 90% 62% 80% 100% 100% 100% 100%100% 100%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这些中小学生的家长(主要是小学六年级到初二的学生家长),大都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接受了初高中或大专等程度的教育,且有一半以上的家长有外出打工的经历,他们都普遍认识到了用普通话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所以100%的家长都支持普通话的推广。

(二)衡山县农村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从推普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活动开展、氛围营造、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

向老师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32份。

涉及到衡山县三所乡镇学校。

问卷主要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校推普行为的调查(表2),另一部分是考查老师对普通话常识的了解(表3)。

表2问题学校有专门的推普组织推普制度的建设推普活动的开展氛围的营造政策的规定选项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数据0人32人0人32人26人6人25人7人32人0人比例0% 100% 0% 100% 82% 18% 78% 22% 100% 0%如表2的数据所示,衡山县的农村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推普组织,推普氛围的营造基本表现为老师上课使用普通话教学,偶尔会通过标语和板报进行推广普通话的宣传。

表321道题全答对答对19—20题答对18—16题答对16—14题14题以下语文老师(10) 其他科老师(22) 语文老师(10) 其他科科目(22) 语文老师(10) 其他科科目(22) 语文老师(10) 其他科科目(22) 语文老师(10) 其他科科目(22)1人0人7人8人2人7人1人5人0人1人10% 0% 70% 36% 20% 31% 10% 22% 0% 5%(注:此次调查的32位老师中,有语文老师10人,数学老师8人,英语老师6人,化学老师1人,物理老师2人,生物老师1人,政治老师2人,地理老师1人,校长1人。

此外,受访老师年龄都在45岁以下,大部分为25~38岁之间。

)调查结果表明,语文老师对普通话相关常识的了解明显高于其他科目的老师,特别是数理化的老师。

参与调查的老师都通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初中语文老师全是二甲,非语文教师二乙。

虽然全部合格,但没有一级乙等水平或者以上者。

此外,我们从学生的角度调查了语文老师用普通话教学的情况。

向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34份,这些学生中有100人来自乡镇一级的学校,34人来自城市(衡阳县为主)或县城一级的学校。

见表4:表4问题比例人数语文教师语文老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语文老师课后用普通话交流语文老师强调要说普通话老师会提醒不说普通话的同学读书用普通话讲课用普通话课后用普通话100人乡镇学生97% 96% 10% 60% 16% 64% 33%34人城市学生99% 98% 60% 90% 76% 96% 87%表5问题比例人数读书一定是使用普通话课堂上一定是使用普通话下课与老师交流用普通话与同学使用普通话交流和亲人偶尔会使用普通话100人(乡镇) 90% 80% 36% 15% 5%34人(城镇) 98% 94% 63% 30% 18%表4、表5表明,关于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城镇优于乡镇,课堂优于生活中的交流。

调查还发现,不管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的学生,选择读书、上课不一定说普通话的都是初中生。

这说明,低年级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比高年级的好。

同时还发现,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和课堂外使用普通话的比例相差都很大。

对于选择和亲人偶尔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我们了解的原因如下:1.父母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在家都用普通话交流。

2.父母中有人是语文老师,要求从小就说普通话。

3.父母受过高等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说普通话。

为此,我们调研了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因为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接受了大专以上教育的人。

如表六: 表6问题比例人数会说普通话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比较标准机关单位有强制使用普通话政府推广普通话力度较满意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工作中一直使用普通话希望学习普通话县委妇联5人100% 0 0 67% 0 0 67%政府政协3人100% 0 0 33% 33% 33% 33%司法部门3人100% 0 0 0 0 33% 33%党务部门2人100% 0 0 50% 0 0% 50%其他部门10人90% 0 0 30% 20% 20% 60%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年轻公务员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较好,而不能顺畅使用普通话的公务人员一般都是50岁以上的群体。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很少离开成长的地方,不需要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第二,其次,推普只是流于口号的形式,并没有落实到实处。

很多50岁以上的人多不懂普通话,对于普通的群众特别是农村的村民来说,普通话更是难以把握,其中很多人以为普通话只是方言发音的变调和扭曲。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汉语拼音方案》,所以很难掌握普通话的发音。

四、结论和思考从2004年第七届全国推普周起,教育部等部委向各省发出的推普《通知》中,开始出现“农村”两字。

2005年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2006年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开展第九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中,更是以近半的篇幅强调农村推普工作的重要性,将推普活动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阵地中。

新时期在农村推普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农村推普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

当前,不懂技术和不会普通话是制约农民外出务工的两个主要障碍。

从2004年起,云南、广西、湖南等省区陆续将普通话培训纳入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中。

(二)农村推普是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农村还有一半人不会使用普通话,不少农民听不懂普通话,听不懂广播电视,需要别人“翻译”。

特别是在农家乐或者村落文化旅游项目中,由于当地农民不会说普通话、服务质量不高,外地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低,从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衡山县白云村的皮影戏,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和风俗民情,但由于只能用方言演出,无法进行更广泛的推广,故而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五、在农村中小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建议(一)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1.重点抓好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

对教育、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测试证书应该设置有效期。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和农民庙会、喜庆节日和接纳大学生三下乡支教等活动进行推普。

3.重视《汉语拼音方案》在学习普通话中的重要作用。

调查发现,很多年长者之所以不会说普通话,很大原因是他们没有学习过《汉语拼音方案》。

4.制定有关推普的法规。

把重点放在领导带头、奖惩分明上,如教育系统的领导岗位,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达标,否则不予任用。

5.建立规范的普通话评比机制。

上级教育部门要对老师的普通话进行检查、评比监督,并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

6.重视《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从学前班开始就应让孩子系统学习。

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年幼的孩子在少受方言的影响下掌握纯正的普通话发音,而且通过《方案》注音识字,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农村中小学校的职责1.在学校里,要让普通话成为真正的校园语言。

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推普组织,设立从“县城推普小组—测试员—语文老师—班级学生”由上到下的推普骨干力量。

同时,学校应该对应聘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乡音浓厚的普通话。

2.从语文课程改革上着手,设立普通话课时和口语考试。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字、词、句发音的准确把握。

3.老师自身要做好模范作用,除了自己在校园内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外,还要督促学生说普通话。

课堂课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南方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北方的老师,必要时公务员也可以对调。

5.严抓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小学生主要靠模仿来学习语言,老师的语言现状对孩子来说有直接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