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银花综述.

金银花综述.

金银花的研究进展摘要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丹毒、蜂窝状组织炎和痢疾等多种疾病,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

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近十几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依据,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总结概述。

结果表明:金银花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逐渐被研究发现,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毒、免疫调节、保肝、降血脂、抗生育等方面均显示药理活性,为更深层次的了解及应用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1]。

金银花应用于临床已有千年历史,对治疗各种瘟疫痈肿病证,其疗效是确切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做了大量的临床药理工作,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解热抗炎、利胆、保肝、降脂、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用于痈肿疖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2]。

根据文献报到,金银花的开发研究较多,但都没有一个较完全的研究概括。

为了以后临床研究能有较全的理论依据及借鉴。

现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做一个全面的概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金银花中的挥发油是其疏散风热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研究学者主要应用气一质联用(GC—Ms)技术,从干花、鲜花成分比较、不同来源样品、不同提取方法、不同药用部位等对金银花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测定。

张氏等[3]研究认为,金银花FlosLonicerae japonicae干、鲜花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从干花挥发油中鉴定出6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94.42%,其中棕榈酸占26.36%,十八碳二烯酸乙酯占9.86%,二十四碳酸甲酯占8.44%;从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90.46%,其中Q—TIN M烯为21.52%,芳樟醇为14.15%,芳樟醇氧化物为10.46%。

鲜花中含量最高的Q—TIN M烯在干花中未测出,可能在干燥过程中损失。

其他化学成分为醇、醛、酯、酮、烷、烯、炔等有机化合物。

姚氏等[4]采取超临界C02萃取法(SFE—C02)所得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经人工解析及计算机检索确定化学结构,共鉴定出绿叶醇等20种化合物,萃取物得率为3.25%。

童氏等[5]采用Gc—Ms研究湖南金银花主流品种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狄氏等[6]采用Gc—Ms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sD)和SFE所提金银花挥发性成分,前者中共鉴定出27种成分,后者中共鉴定出24种成分,其中有11种成分为共有成分。

侯氏等[7]用蒸馏一萃取法提取金银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金银花挥发油的含量为2.52%。

李氏等[8]用Gc—Ms对忍冬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从金银花、忍冬藤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成分。

其中从金银花中鉴定出28种,从忍冬藤中鉴定出26种,两者共有成分l8种,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85.23%、93.42%,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均为棕榈酸(40.94%、42.41%)和亚油酸(16.02%、25.94%)。

表明金银花、忍冬藤中挥发油成分具有高度相似性。

1. 2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有抗菌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其中木犀草素-7-0一B—D-半乳糖苷已作为2005版《中国药典》中金银花FlosLonicerae japoMcae的一个质量控制指标。

邢氏等[9]从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就有黄酮类化合物。

柴氏等[10]又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8个。

李氏等[11]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也分离鉴定出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1. 3 有机酸、醇、酯类有机酸类被认为是金银花清热解毒的药理基础,目前常以绿原酸作为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指标。

李氏等[11]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对细毡毛忍冬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出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绿原酸、棕榈酸等。

柴氏等[12]用相同的方法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4 个酚酸类化合物。

1.4 皂苷类柴氏等[13]从山银花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

1.5 环烯醚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是金银花中另一有效成分,在金银花中含量高而且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及保肝作用。

马双成等[14]刮利用流动相乙腈一水(15:85),采用RP—HPLC法测定了金银花药材中4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

李氏等[15]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命名为dehydromorroniside。

该化合物为忍冬属中发现的第3个 morroniside-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1.6 微量元素吕琳琳等[16]用ICP—AES法测定了金银花中Cu、zn、Fe、Mn、Na、Ca六种微量素。

4 结语金银花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开发潜力很大的临床常用药。

近年来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质量控制、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金银花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研发金银花,研制新制剂以及产品,对人类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不同品种,而且不断有新的化学成分在金银花中被发现。

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为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对于往后金银花的研究进展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国内对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忍冬花蕾,国外则针对整个地上部分而言。

近年来国内也有少量关于忍冬茎、叶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报道[41,42]。

4.2我国忍冬属植物约98种,其中可供药用的达47种,主流商品金银花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受产地、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所含主要成分差异较大,所以有效地控制其质量势在必行。

4.3一般认为,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主要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且常以绿原酸含量高低来评价金银花的质量优劣。

金银花除抑菌作用外,还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他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定量方法,全面评价药材的质量,以便充分开发利用金银花药用植物资源。

4.4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检索、计算功能统计各样品中各成分含量的分布关系,从而建立具有各样品抽象特征的中药材、提取物及制剂的指纹图谱,使Gc或HPLC等指纹图谱与化学成分、成分含量及各成分药效建立相应的量化关系都是有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一部.2005:1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第一部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l89.[3] 张玲,彭广芳,单卫华,等.山东金银花干花及鲜花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8,13(6):249-250.流体萃取金银花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0,[4] 姚育法,雷正杰,张忠义,等.超临界o0223(9):546-546.[5] 童巧珍,周日宝,罗跃龙,等.湖南3个产地灰毡毛忍冬花蕾的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成药,2005,27(1):52—55.[6] 狄留庆,蔡宝昌,李伟东,等.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2003,26(7):491-492.[7] 侯冬岩,回瑞华,杨梅,等.抗病毒草药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报,2003,5(4):46—48.[8] 李会军,张重义,李萍,等.忍冬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药材,2002,25(7):476—477.[9] 邢俊波,李会军,李萍,等.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856-856.[10] 柴兴云,王林,宋越,等.山银花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4):299-302.[11] 李永梅,王天志,王志霄,等.细毡毛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

26(1):45—47.[12] 柴兴云,窦静,贺清辉,等.山银花中酚酸类成分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6):339-340.[13] 柴兴云,李萍,窦静,等.山银花中皂苷类成分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2):83—87.[14] 马双成,刘燕.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定量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6,26(8):1039.[15] 李会军,李萍,王闽川,等.金银花中一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J].中国天然药物,2003,3(3):132—133.[16] 吕琳琳,罗威巍.ICP—AES法测定金银花、金莲花中微量元素.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1796.[17] 孙廷波,王云,关显智,等.金银花对口腔病原性微生物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2—243.[18] 董杰德,等.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坷病毒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46.[19]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病毒组.中草药对呼吸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J].新医药学杂志,1973,(1):2.[20] 李永梅,李莉,柏川,等.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黄酮类成分的定量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6,26(4):426.[21] 刘杰,夏利,陈秀芬,等.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的抗炎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8,9(5):39.[22] 马俊,陈凌,任远,等.抗菌消炎片主要药效学研究.中成药,2005,27(6):687.[23] 时京珍,刘耕陶,等.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5,30(4):311.[24] 刘亚平,刘杰,贾宪生,等.黄褐毛忍冬总皂贰对醋氮酚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2,13(3):209.[25] 潘竞锵,等.金银花能降低小鼠血糖血脂水平[J].广州医药,1998,29(3):59.[26] 王强,陈东辉,邓文龙.金银花提取物对血脂与血糖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3):40.[27] 袁毅君,宋瑛.清热类中药的抗生育作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28.[28] 龚璀璀,郑玉霞,郑乃刚.金银花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用医药杂志,2006,23(5):584.[29] 李志洲.金银花花茎中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26(2):131.[30] 马彦芳.金银花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41.[31] 樊宏伟,肖大伟,余黎,等.金银花及其有机酸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145.[32] 罗中华,等.几种中药对烫伤小鼠中性粒细胞的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4):271.[33] 李斐,黎海氏.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的抗过敏作用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288.[34] 小川优子.金银花抗促过敏作用.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6):363.[35] 韩素梅,张永波.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泰安市中心医院杂志,2008,15(3):153.[36]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4.[37] 马志琴,宋晓红.甘草金银花煎饮预防大剂量化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08.[38]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一七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43.[39] 陈秋兰.浅谈金银花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1):1049.[40] 王桂亭,王嗥,宋艳艳,等.金银花复方洗手液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1):18.[41] 贺清辉,田燕燕.红腺忍冬藤茎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6,41(9):656.[42] 梅林.秀山金银花、叶、茎中绿原酸的检测及其抑菌作用研究.中国药业,2007,16(3):5.药理作用2.1 抑菌、抗病毒作用口腔病原微生物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金银花水提液对引起龋病的变形链球菌、放射黏杆菌及引起牙周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炎杆菌及伴放线嗜血菌均显示较强的抑菌活性[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