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规划总结

十二五规划总结

十二五规划总结
篇一:实验室十二五规划总结合集二: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合集三:“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提经济,谋发展,强盛乃治国之所求。

促民生,保和谐,富民乃强国之根本。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肯定了过去的五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在前者的奠基之下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十二五规划”。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工作已经开启,而作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作为一名国家基层干部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为全国的各个领域做出规划。

然而“民”作为一个国家的最基本因素故为重要,所以安民、富民便是国家制定各项政策、方针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不断追踪学习,从个人角度来看,今年的十二五规划的亮点还是在于“民”。

民乃国之本。

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
不是相反。

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

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

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

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

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基于上述理由,做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

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
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

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 增长快。

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

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

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

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
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

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

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

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

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

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
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

结构问题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续下去。

故我想说:“民生重于泰山,力在富民,志在强国”作为一名国家基层干部,深感自身能力和阅历的浅薄,需当不断学习以自强,争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相关主题